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理坑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理坑村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北部,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是一个以余姓为主的血缘村落。

据《沱川余氏宗谱》载:沱川余氏始祖余道潜,与朱熹的父亲朱松是宋徽宗重和八年(1118年)同科进士。余道潜于庚子年(1120年)由安徽桐城迁沱川篁村。其后代余景阳,于1206年迁居理坑。

理坑历史上文风颇盛,硕儒不少,著名者有明代万历工部尚书余懋学,天启吏部尚书余懋衡,崇祯广州知府余自怡,清代顺治司马余维枢等。

建筑

现存明清古建筑多达五十余幢,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理坑村民居(含天官上卿第、司马第、云溪别墅、友松祠、福寿堂、诒裕堂)于2000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除诒裕堂外,天官上卿第等5处建筑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数十处重要建筑被列为婺源县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内容

理坑村,属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原名理源,距婺源县城东北45公里。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 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1],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理坑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主要建筑

理坑明清官宅约120余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 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 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 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天官上卿府邸

天官上卿府邸是明末吏部尚书余懋衡告老还乡时修建的,用来家人居住和接待娇客的地方。房子的大门是带表较高地位“八字门”,门坊上浅浅地刻着代表主人官职的“天官上卿”四个字。这所房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门是设在一个角上的,墙也不正,有点歪曲,但屋内却非常方正,据说这反映了余懋衡一生为人处世、做官时的心态,只要做人方方正正,外表怎样倒没关系。屋内装饰也比较简朴,一来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简朴风格,二来也反映了主人的性格。

历史人物

余懋衡,理坑村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历任河南道守、大理寺右侍丞、大理寺左少卿、南京吏部尚书等职。一生为官清正,敢于与贪官奸臣抗争[2]。在他告老还乡的时候皇上念其“代天巡狩”有功,特地从御池选出数尾红鲤鱼作为赏赐。我们今天吃到的有名的婺源菜--“荷包红鲤鱼” 就是这样来的。

视频

理坑村 相关视频

江西婺源理坑村
婺源理坑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