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甑皮岩遺址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象山區獨山南麓甑皮岩路,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洞穴文化遺址。
甑皮岩遺址於1973年發掘。有堆積層二。出土多屬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盤狀器等;磨製石器有斧、錛、矛等,少數為骨器和蚌器。陶器主要是夾砂紅陶,作工簡單,火候較低,多飾繩紋。出土無墓穴人骨和葬具,多為蹲葬,隨葬品僅兩件蚌刀。經碳14測定其年代約公元前7000—公元前5500年。其同類同期遺址在廣西及廣東石灰岩山區多有發現。
地理位置
甑皮岩遺址位於桂林市南郊獨山西南麓,年代約距今1.2萬年至7000年,是華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代表性遺址。甑皮岩遺址博物館1978年12月11日建成開放,是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而誕生的中國第三個遺址博物館,至2018年已走過了40年的風雨歷程[1]。 至2018年,甑皮岩已發展成為國家重要大遺址。特別是2010年甑皮岩遺址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以來,國家、自治區、桂林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甑皮岩遺址保護與利用,加大投入力度,建成了華南地區重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萬年智慧」的歷史文化名片,「萬年智慧」則成為桂林重量級的文化名片。
考古研究
甑皮岩遺址位於桂林市象山區凱風路與萬福路交會處,是華南乃至東南亞地區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典型代表,遺址年代距今12000—7000年。歷次考古發掘出土了石器、陶器、骨器、蚌器、角器等文化遺物及大量的動植物遺存。
考古研究表明,甑皮岩遺址是中國制陶技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甑皮岩先民是現代華南人和東南亞人的古老祖先之一,甑皮岩文化代表了距今12000-7000年間古人類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一種最佳適應方式,甑皮岩遺址一方面反映了甑皮岩先民傑出的創新能力與文明成就,同時也承載了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史前文化交流發展的重要歷史信息,在國家「一帶一路」文化戰略中扮演着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甑皮岩遺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全國150處重大遺址和華南地區重要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
視頻
甑皮岩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桂林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在甑皮岩遺址博物館掛牌,桂林市人民政府網,2017-6-29
- ↑ 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搜狐, 201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