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发炎性肠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中央社记者陈婕翎、沈佩瑶台北31日电)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王必胜今天说,莫德纳次世代疫苗文件补齐,预计9月2日举行EUA审查会议,顺利通过后,将会安排9月5日办ACIP专家会议,力拼9月底前进货。
  • 国内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将迎来下一波高峰,莫德纳次世代疫苗审查进度受到关注,8月29日厂商已经补件完成,本周将举行紧急使用授权(EUA)审查会议,只要EUA顺利通过,就会尽快进行后续采购动作,卫福部食药署预估审查可能延至9月初。

发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又称炎症性肠病,或称发炎性肠道疾病( 缩写:IBD),是一组特定的肠道慢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克隆氏症溃疡性结肠炎

  • 炎症性肠病主要为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病患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消化系统组织。
  •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炎症发生的位置和炎症本身的不同。
  • 克罗恩病可影响到消化系统的任何部分,从口腔至肛门都有可能发生跳跃性病变,多发于回肠末端。
  •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仅限于结肠直肠部分。
  • 微观上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仅限于黏膜(肠的上皮组织),而克罗恩病影响到整个肠内壁。
  •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肠道之外也有不同比例的表现,如肝脏的炎症,关节炎,皮肤的异常表现和眼部的炎症。
  • 治疗炎症性肠病常用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等。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通常用免疫抑制剂来缓解症状,如强的松、硫唑嘌呤、甲胺蝶呤、6-巯嘌呤等。
  • 类固醇的药物也被常用来控制病情的突发,曾被作为维持药剂
  • 发炎性肠道疾病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发炎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症两种。
  • 两者共同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烧、营养不良与贫血等,好发于20至40岁青壮族群。
  •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 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

发炎性肠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与病因或风险因素造成

  •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症状--各种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常见共同的症状包括:
    • 腹泻,当部分发炎的肠道无法再吸收水分时,就会有此症状。
    • 溃疡出血,血便(血从肛门流出,或随粪便而下)。
    • 由于肠道阻塞,会造成胃痛、痉挛、肿胀。
    • 体重减轻、贫血,会导致孩童生长和发展迟缓。
    • 可能会引发消化系统之外的疾病,如眼睛发炎、皮肤病、关节炎(Arthritis)。
    • 炎症性肠病很容易削弱人的体力,让身体衰弱,有时候也会导致一些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 患有克隆氏症的人,嘴里可能会有口疮(俗称嘴巴破,Canker sore),有时候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也会出现溃疡、裂伤。
  • 有些症状可能没被列出,若对某些症状感到疑惑,请谘询医师。
  • 虽然炎症性肠病本身不致命,但有时候会引发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因此如果肠道蠕动的规律持续改变,或出现任何炎症性肠病的症状,请一定要去看医师。
  •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原因--造成炎症性肠病的确切原因目前未知;过去饮食和压力曾被怀疑是造成炎症性肠病的原因,但现在医师已经知道这两项因素,只会加重病情,但不会导致炎症性肠病。
  • 免疫系统失调,是目前认定的一个可能病因,遗传是另一个潜在因素,但大多罹患炎症性肠病的人都没有此病的家族史。
  • 有很多风险因素会导致炎症性肠病如下:
  • 很多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30岁以前就会确诊,但也有些人直到50或60多岁才罹患。
  • 种族或人种可能有影响,白种人和阿什肯纳兹犹太裔可能风险较高,但任何种族的人都有可能罹患。
  • 如果有此病的家族史,如父母、同辈兄弟姐妹、小孩,那您罹患此病的风险会较高。
  • 对克隆氏症而言,抽烟是最重要的可控制风险因素; 但另一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来说,抽烟能提供一些防护,但还是会身体其他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 服用异维甲酸(Isotretinoin,一般称为A酸),如亚尼斯汀(Amnesteem)、克拉洛维(Claravis)、索特(Sotret)、亚克坦(Accutane)。
    • 异维甲酸大多用来治疗囊肿留下的疤痕或青春痘,有研究结果显示它会提高此病的风险,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目前仍不明确。
  • 服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NSAID,如布洛芬(Ibuprofen)、安舒疼(Advil)、莫痛宁止痛胶原锭(Motrin IB)、那普洛辛钠(Naproxen sodium,商品名:亚利夫Alev、安钠百镇锭Anaprox)、迪可氟纳(Diclofenac sodium,商品名:服他宁Voltaren、索拉瑞兹Solaraze等)可能会提高罹患此病的风险,或使病情加重。
  • 如果住在都市或工业化国家,会更有可能罹患此病; 这可能是环境因素造成,包括:高脂或过于精致的饮食; 居住在较北方的寒冷地区,也比较有可能罹患此病。 [1]

shutterstock_336068486-600x400.jpg https://www.epochtimes.com/gb/13/12/5/n4026989.htm

发炎性肠道疾病诊断与治疗

  • 病情不单纯,平均两年才确定诊断--临床上需要搭配多种检查,才能诊断发炎性肠道疾病,蔡骔圳医师说,抽血检查可以评估 CRP、ESR 等发炎指数;影像检查包括消化道摄影、电脑断层、核磁共振等,可以评估是否出现狭窄、穿孔、瘘管等并发症。
  • 因为是肠道疾病,一定会做内视镜,检查大肠病灶,可以做大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小肠,可以做小肠镜、胶囊内视镜,帮助评估肠道发炎的情形。
  • 小肠检查有很多种,常见的是钡剂摄影,看看是否有狭窄、扩张的状况。如果怀疑有病灶,可考虑做小肠内视镜,例如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可以进入小肠观察,若看到病灶可以直接做切片。若不想做小肠镜,可以吞胶囊内视镜,有助评估小肠病灶。
  • 假使胶囊内视镜有发现问题,还是要做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进去做切片,才有办法确诊。
  • 由内视镜取得的切片,会交由病理科医师检查,看看是否有发炎性肠道疾病的特征、是否合并其他感染、是否有癌化的现象。
  • 从诊断到后续的追踪都会使用这些检查工具,蔡骔圳医师说,有时候也可以简单的验个粪便,从粪便去检验发炎指数,称为“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 “发炎性肠道疾病其实不容易诊断,从开始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大概是两年,最长我遇过有五年才诊断。”
  • 蔡骔圳医师说,“曾经有患者做过 9 次胃镜、4 次大肠镜,都没有找到原因,后来因为肠穿孔,紧急开刀手术后确诊是小肠克隆氏症。我们希望能够让确诊的时间越短越好,目标希望在一年以内。
  • 因为肠道持续发炎,会反复结痂、结疤,累积久了就容易狭窄、穿孔,而需要接受手术。如果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的生活品质。”
  • 善用生物制剂,帮助肠道黏膜愈合--蔡骔圳医师指出,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传统治疗包括 5-ASA 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若治疗成效不如预期,便会使用生物制剂。
  • 急性发作的时候,可能使用类固醇控制发炎,蔡骔圳医师解释,类固醇不会长期使用,我们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把类固醇停掉,避免月亮脸、水牛肩、水肿、容易感染等副作用。长期而言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帮助维持病况稳定。
  • 若传统药物反应不佳,或是常常反复发作的时候,便会使用生物制剂,蔡骔圳医师说,目前生物制剂有好几种,我们可以粗分成两大类,有一类是抑制细胞激素,可于全身发挥作用,例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或抗介白素 12/23 制剂;另一类为淋巴球迁徙阻断剂,是肠道专一型,只针对肠道黏膜上的受体作用,可于肠道发挥抗发炎的作用。
  • “全身型生物制剂能够同时改善肠道发炎与肠道外症状,肠道专一型生物制剂只作用在肠道,全身性副作用较少,可以减少感染症,例如 B 型肝炎、结核病的复发,也比较少癌症的风险。”蔡骔圳医师分析,“临床上会根据患者的年纪、身体状况、肠胃道症状的严重度、是否有肠道外症状,如关节炎、血栓、皮肤症状等,来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
  • 生物制剂除了可以改善症状,也有助于达到肠道黏膜愈合,蔡骔圳医师强调,千万不能在症状缓解后就擅自停药,我们的治疗目标是达到肠道黏膜愈合,以减少肠道狭窄、穿孔、瘘管等并发症,且减少需要手术的机会。
  • 发炎性肠道疾病在台湾目前属于重大伤病,病人大部分是年轻人或中壮年人,克隆氏症的发病年龄大概都在 15 至 20 岁左右,溃疡性结肠炎大概都 40 至 60 岁左右,既影响生理,也会影响心理。但是只要好好控制、追踪,生活也可以跟一般人一样。
  • 日常生活中,患者一定要维持健康生活型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规律运动、戒烟、戒酒。蔡骔圳医师提醒,饮食方面要吃新鲜食材,尽量避免加工食品,因为发炎性肠道疾病跟饮食、环境有关,过多添加物可能会增加发炎性肠道疾病产生的机会! [2]

参考来源

  1. 消化道健康. 发炎性肠道疾病(IBD):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hello医师. [2022-08-31] (中文). 
  2. 刘育志 医师. 浅谈发炎性肠道疾病症状及治疗方针. PanSci 泛科学. 2022-03-24 [2022-08-31]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