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常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常山
5b0ca6bfNe39fd146.jpg
图片来源 https://item.jd.com/28670400098.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白常山

汉语拼音:Bái Chánɡ Shān
别名:玉叶金花、鹅儿花
性味:味苦,性寒
毒性有毒
功能:具有解热抗疟的功效
主治:疟疾

白常山,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pubescensAit.f.和展枝玉叶金花MussaendadivaricalaHutch.的根。具有解热抗疟的功效。主治疟疾。[1]

药理简介

中文名:白常山

拼音名:Bái Chánɡ Shān

英文名:root of Littleflower Mussaenda, root of Spreadingbranch Mussaenda

别名:玉叶金花、鹅儿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ussaenda pubescens Ait.f.2.Mussaenda divaricata Hutch.

出处

出自《药用植物学》。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展枝玉叶金花的根。

采收和储藏

8-10月采挖,晒干。

原形态

  • 1.玉叶金花,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m。小枝披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膜质或薄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稍偏斜,上面深绿色,有稀疏白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柔毛;叶脉背面隆起:托叶2深裂,披针形至线形。伞房花序顶生;萼5深裂,裂片线形,密被白色柔毛,往往有1-2枚扩大成叶状,广卵形或圆形,长3.5cm,白色;花冠金黄色,漏斗状,长2-3cm,先端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5;雌蕊1,柱头2歧。浆果球形,乌紫色,径约7-8mm。花期初夏。
  • 2.展枝玉叶金花,落叶小灌木,高约1m左右。根深棕色,有恶臭。茎灰白色,皮孔椭圆形,棕色,大小不一,稍微突起,幼枝有毛。单叶对生,少数轮生;长椭圆形,长约7.5-11cm,宽约4-5cm,先端急尖,全缘,羽状脉,侧脉6-8对,不直达边缘而向前弯斜,两侧脉间部分向上面隆起,因此全叶呈高低不平的形状,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绿白色,有短毛;顶部嫩叶的基部带紫色;叶柄长约1cm。复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5裂;花冠漏斗状,筒部长,外被绢丝状毛,喉部亦有毛,上部较阔,裂片5扩展,卵圆形,先端尖,在芽内为镊合状;雄蕊5;子房下位,2室,柱头2,线形。浆果。种子多数,小而有棱角,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

生态环境

玉叶金花生于山坡、林地。

资源分布

性状

性状鉴别

主根多粗直而长,或作不规则弯曲,直径6-20mm;侧根多数,并有无数细根,表面灰棕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厚,鲜时易剥离,内面光滑,富有粘质。外形极似常山,但断面为白心,故称“白常山”。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有散在或成群的石细胞,间有纤维,胞腔大,有纹孔。砖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年轮清晰可见,导管单个或数个切向聚集;射线2-4列细胞。

炮制

以水润透,切片,晒干。姜汁炒焦用。

性味

寒;苦;有毒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解热抗疟。主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各家论述

药用植物学》:治疟。[2]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1. 白常山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 白常山中医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