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常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常山
5b0ca6bfNe39fd146.jpg
圖片來源 https://item.jd.com/28670400098.html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常山

漢語拼音:Bái Chánɡ Shān
別名:玉葉金花、鵝兒花
性味:味苦,性寒
毒性有毒
功能:具有解熱抗瘧的功效
主治:瘧疾

白常山,中藥名。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MussaendapubescensAit.f.和展枝玉葉金花MussaendadivaricalaHutch.的根。具有解熱抗瘧的功效。主治瘧疾。[1]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常山

拼音名:Bái Chánɡ Shān

英文名:root of Littleflower Mussaenda, root of Spreadingbranch Mussaenda

別名:玉葉金花、鵝兒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ussaenda pubescens Ait.f.2.Mussaenda divaricata Hutch.

出處

出自《藥用植物學》。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展枝玉葉金花的根。

採收和儲藏

8-10月採挖,曬乾。

原形態

  • 1.玉葉金花,常綠蔓狀小灌木,高可達5m。小枝披柔毛。單葉對生,具短柄;葉膜質或薄紙質,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8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平截或稍偏斜,上面深綠色,有稀疏白柔毛,下面淡綠色,密被白柔毛;葉脈背面隆起:托葉2深裂,披針形至線形。傘房花序頂生;萼5深裂,裂片線形,密被白色柔毛,往往有1-2枚擴大成葉狀,廣卵形或圓形,長3.5cm,白色;花冠金黃色,漏斗狀,長2-3cm,先端5裂,裂片卵圓形;雄蕊5;雌蕊1,柱頭2歧。漿果球形,烏紫色,徑約7-8mm。花期初夏。
  • 2.展枝玉葉金花,落葉小灌木,高約1m左右。根深棕色,有惡臭。莖灰白色,皮孔橢圓形,棕色,大小不一,稍微突起,幼枝有毛。單葉對生,少數輪生;長橢圓形,長約7.5-11cm,寬約4-5cm,先端急尖,全緣,羽狀脈,側脈6-8對,不直達邊緣而向前彎斜,兩側脈間部分向上面隆起,因此全葉呈高低不平的形狀,上面深綠色光滑,下面綠白色,有短毛;頂部嫩葉的基部帶紫色;葉柄長約1cm。復聚傘花序頂生,花黃色,萼片5裂;花冠漏斗狀,筒部長,外被絹絲狀毛,喉部亦有毛,上部較闊,裂片5擴展,卵圓形,先端尖,在芽內為鑷合狀;雄蕊5;子房下位,2室,柱頭2,線形。漿果。種子多數,小而有稜角,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玉葉金花生于山坡、林地。

資源分布

性狀

性狀鑑別

主根多粗直而長,或作不規則彎曲,直徑6-20mm;側根多數,並有無數細根,表面灰棕色,具不規則縱橫裂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厚,鮮時易剝離,內面光滑,富有粘質。外形極似常山,但斷面為白心,故稱「白常山」。氣微,味淡。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較窄,有散在或成群的石細胞,間有纖維,胞腔大,有紋孔。磚皮部狹窄。形成層明顯。木質部發達,年輪清晰可見,導管單個或數個切向聚集;射線2-4列細胞。

炮製

以水潤透,切片,曬乾。薑汁炒焦用。

性味

寒;苦;有毒

歸經

肝;脾經

功能主治

解熱抗瘧。主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

各家論述

藥用植物學》:治瘧。[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白常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白常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