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頸長尾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頸長尾雉長尾雉屬的鳥類,俗稱橫紋背雞、山雞、紅山雞、高山雉雞和地花雞等。形大小與雉雞相似,眼周裸露鮮紅色皮膚,頸部和腹部白色。棲於混交林中的濃密灌叢及竹林。性機警。以小群活動。該雉分布於長江以南華東和華南地區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約在北緯25-31°之間,為典型的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種類。

中國特有的世界受脅物種和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謂「國寶級」野生動物,它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由於過去大量森林被砍伐,毀林開荒和林型改造,使白頸長尾雉的棲息生境遭到很大破壞,又因它是一種鳥類,容易當成野雞被捕食,使種群數量日趨下降,數量稀少[1]

1989年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一級;1996年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等級;201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近危(NT)還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形體特徵

雄鳥:體大(81厘米)的近褐色雉。頭色淺,棕褐色尖長尾羽上具銀灰色橫斑,側白色,翼上帶橫斑,腹部及肛周白色。黑色的及白色的腹部為本種特徵。臉頰裸皮猩紅色,腰黑,羽緣白色。

雌鳥(45厘米)頭頂紅褐,枕及後頸灰色。上體其餘部位雜以栗色、灰色及黑色蠹斑。喉及前頸黑色,下體餘部白色上具棕黃色橫斑。

虹膜-黃褐;-黃色;-藍灰色。

叫聲:聲音低沉。通常清晨鳴叫。雄鳥較雌鳥常叫,聲為gu-gu-gu, ge-ge-ge 或ji-ji-ji, ju-ju-ju[2]

生活習性

白頸長尾雉以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竹林和疏林灌叢等植被為棲息地。其中闊葉林、混交林為最適棲息地,針葉林為次適棲息地。

食性:雜食性。主要以植物葉、莖、芽、果實種子農作物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春季主要吃紫雲英卷柏馬蘭看麥娘半夏半邊蓮、草、葉底珠齒緣苦繁縷紫花地丁石吊蘭,以及蘿蔔油菜的莖葉、香菇木耳稻穀玉米和部分昆蟲等動物性食物[3]

保護現狀

2015年11月7日,湖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在長沙縣大山沖森林公園等地將16隻人工繁殖的白頸長尾雉「野放」大自然[4]

湖南省野生動物救護繁殖中心目前已人工繁殖白頸長尾雉300餘只,並在野化訓練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此次野放的白頸長尾雉為8雄8雌,年齡在2至3歲,具備了較強的野外生存能力。

「野放」的專業術語叫做「再引入」,即經過科學評估後,把物種重新放歸大自然的一種拯救性保護措施,旨在恢復和擴大其野外生存種群。這批回歸自然的白頸長尾雉身上都佩戴了衛星定位追蹤器,研究者可據此獲得其活動軌跡、存活狀況以及環境融入情況等信息,以便於摸索出更適宜的保護措施[5]

視頻

白頸長尾雉相關視頻

白頸長尾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實錄秋雨中的白頸長尾雉_超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