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皱盔犀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皱盔犀鸟
皱盔犀鸟
原圖鏈接

中文学名:皱盔犀鸟
拉丁学名:Rhyticeros undulat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犀鸟目
科:犀鸟科
属:无盔犀鸟属
种:皱盔犀鸟
亚种:2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Shaw, 1811

皱盔犀鸟(学名:Rhyticeros undulatus) [1],是犀鸟科、无盔犀鸟属的大型鸟类,体长约102cm,嘴粗大,黄色,上嘴基部有一长形而扁平的盔突,其上有隆起的雏褶,形成皱盔。雌鸟尾白色,其余体羽黑色,黄色喉囊上亦有一黑色横带。雄鸟羽冠栗色,头、颈、尾白色,其余体羽黑色。喉囊黄色,其上有一黑色横带。皱盔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400-15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飞翔时显得较笨重,很远即能听见振翅声响。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也吃树蛙蝙蝠蜥蜴等动物性食物。
皱盔犀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形态特征

皱盔犀鸟雄鸟前额栗色,并沿头顶中央向后延伸至枕部以后变宽,羽冠亦为栗色,其余头、头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白色,微沾皮黄色。后枕往后的整个后颈和体羽黑色,并富有金属绿色或紫蓝色光泽,尤以后颈、肩和上背较明显。尾纯白色。喉囊皮肤亮黄色或橙黄色,其上有一宽的黑色横带,通常横带在中部断裂。皱盔犀鸟雌鸟尾白色,其余体羽黑色,亦具和雄鸟一样的金属绿色或紫蓝色光泽。喉囊皮肤亮深蓝色,其上亦具一道黑色横带。皱盔犀鸟的虹膜雄鸟橙红色至血红色,眼周裸露皮肤暗红至砖红色。雌鸟虹膜褐色或灰褐色。嘴象牙黄色,基部缀暗橙红色,雌鸟嘴亦为黄色。嘴缘有细锯齿状缺刻,上嘴基部有一较扁平的盔突,其上有6道皱褶隆起,形成“皱盔”。嘴基两侧各具数道斜形雕纹,脚绿色或石板黑色。 大小量度:嘴峰♂202-219mm,♀178-198mm;翅458-505mm;尾300-330mm;跗蹠60-70mm。

栖息环境

皱盔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400-15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其在河流沿岸湿性常绿阔叶林中较易见,有时也进到村寨附近和果园中活动和觅食。

生活习性

皱盔犀鸟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叫声单调、沙哑、像叫,有时也能发出低沉的双音节声音。飞翔时显得较笨重,很远即能听见振翅声响。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也吃树蛙、蝙蝠、蜥蜴等动物性食物。吃东西时,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在用嘴准确地接住,吞下食物。

繁殖方式

皱盔犀鸟的繁殖期在2-6月。营巢于树上,特别喜欢选择在丛生的巨树上营巢。每窝产卵2-3枚,有时仅产1枚卵。卵为白色,有时沾染黄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为49.5-72.5mm×38.0-47.1mm,平均62.0mm×43.2mm。

种群现状

皱盔犀鸟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分布范围

皱盔犀鸟在中国仅见于云南西部盈江县铜壁关乡下石梯和洪崩河一带。中国以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和巴厘岛。

保护级别

皱盔犀鸟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視訊

Bali Zoo 2018 Rhyticeros undulatus Wreathed hornbill



參考文獻

  1. 皱盔犀鸟.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