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皱皮刺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皱皮刺鲨

学名  Centrophorus moluccensis

命名者 Bleeker, 1860

英文名 Smallfin gulper shark

别名  Atractophorus armatus、沙鱼

    皱皮尖鳍鲛、棘沙、刺鲨

观赏鱼/食用鱼  否/是

最大体长     100 cm

分类

  软骨鱼 Chondrichthyes

  角鲨 Squaliformes

  刺鲨 Centrophoridae

  刺鲨 Centrophorus

皱皮刺鲨,体纺锤形,躯干较粗大;头平扁;尾短,尾柄无尾前凹洼;吻短,背视呈弧形,前缘圆钝,侧视尖突;眼长椭圆形,两端尖,无瞬膜,距吻端比距第一鳃裂为近,眼径大于眼前吻长;鼻孔颇小,几乎横平,外侧位,距口裂甚远,距吻端甚近,鼻孔间距宽,比鼻孔宽约大2.7倍;前鼻瓣具三角形突出;口裂浅弧形,近于横列,口前吻长大于口宽,亦大于口裂到胸鳍起点,口侧距一斜行深沟;唇褶扁狭,上唇褶较长,下唇褶较短;上下颚齿不同形,上颚齿小,倾斜或稍倾斜;下颚齿大而宽扁,侧缘彼此重叠,齿头外斜颇剧,内缘约与颚平行,外缘深凹。

喷水孔肾形,位于眼睛后上方,距眼甚近;鳃裂五对,往后逐渐增大,最后一个最大,位于胸鳍基底前方;盾鳞不重叠,排列稀疏,块状无柄,呈正方形或菱形,后缘具一中央棘突而无侧棘突。背鳍二枚,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高而短,起点位于胸鳍内缘前部上方,距吻端比距第二背鳍为近,棘长约等于鳍前缘长的2/3,上角钝圆,后缘凹入,后角延长尖突,末端距腹鳍起点垂直线甚远,基底长约等于吻端到眼后缘之距离;第二背鳍颇小,鳍高等于或稍小于一半第一背鳍高,基底长为第一背鳍基底长的1/2-3/5,棘长约等于鳍前缘长的2/3,上角尖,后缘稍凹,后角尖突;第一背鳍基底末端到第二背鳍硬棘起点之距离稍大于吻端到胸鳍基底末端之距离;尾鳍短宽,上叶长,后缘有一缺刻;腹鳍起点位于两背鳍间距中点下方,前后缘连续成半弧形,后角尖突;胸鳍后角延长尖突,向后延伸达第一背鳍上角垂直线,后缘深凹,外角钝圆。

体背部灰绿色,腹部淡白色。以前所记载之箭头刺鲨(Centrophorus uyato)为本种之同种异名。[1]

栖地环境及深度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栖息深度125 - 823公尺

主要生活于大陆棚和岛屿上层斜坡之大型深水鲨,栖息深度在125-823公尺间。主要以底栖硬骨鱼为食,但也捕食小型狗鲛、头足类及甲壳类等。[2]

分布

印度洋莫桑比克南部和南非纳塔尔(Ref。5578);印度(Ref.31367)。西太平洋日本冲绳),印度尼西亚(Ambon),菲律宾(Ref。31367),澳大利亚新赫布里底新喀里多尼亚台湾分布东北部。[3]

繁殖

卵胎生,每一产仅2子,刚产子鲨长31-37 公分;雄成鱼长69-73 公分,可达86公分,雌成鱼长89-98 公分。

保育

最少关注(LC) ;评估日期: 2012年5月7日

参考文献

  1. 皱皮刺鲨,fishdb.sinica.edu.tw
  2. 皱皮刺鲨,fishdb.sinica.edu.tw
  3. Centrophorus moluccensi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