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益州刺史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益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灵帝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省德阳市东北)。献帝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大部分,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甘肃省各一隅[1]

名称由来

“益州”一词原称“梁州”,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华山、汉江以南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益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华指今陕西省华山,华阳即为华山之南。黑水其说不一:有今澜沧江金沙江怒江汉江等。《太康地记》云:“梁者,刚也,取西方金刚之气刚强,以为名也。其地东据华山,西距黑水。”


历史沿革

先秦

殷商时期益州是巴人和蜀人生活的地方。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

西汉益州刺史部

西汉时,领蜀郡、巴郡汉中郡广汉郡武都郡、犍为郡、越巂郡、牂柯郡益州郡9个郡国。

东汉益州刺史部

东汉时,领汉中郡、巴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牂柯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巴东属国13个郡国,东汉末置上庸郡、房陵郡、永宁郡(后改称巴郡)、固陵郡(后改称巴东郡)、汶山郡、江阳郡等郡,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分别改称梓潼郡、汉嘉郡、朱提郡[2]

魏晋南北朝

益州是当时最大的三个州之一,刘备占领此地并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东晋南北朝期间这里一直是益、梁二州。其间十六国时期谯纵在此建立谯蜀政权。

隋朝

隋开皇三年 (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益州刺史部遂除。

视频

益州刺史部 相关视频

2020丨公元前120年 古代监察制度的创新——刺史制度
皇帝被废除,豫州益州刺史造反,怎么可能让女人当皇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