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益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益虫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词解释

益虫是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处的昆虫,比如农业,医学。益虫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抑制害虫的一种方法,因为害虫本身就是很多昆虫及其它动物的食料,也是很多微生物的寄主。有些害虫不能够在老产区大量生存的原因,有时并不是由于天气不适宜、食料缺乏或不足、或者繁殖不多等等原因,而是受到天敌的捕食或寄生,造成数量大量减少的结果。害虫的天敌,即益虫,可以简易地把它分为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这两类。

生物没有益害之分,无论益虫还是害虫,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展历史

益虫利用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在远古时代,其特点是发现和利用益虫及共产品。桑蚕的家化是人类祖先的劳动成果。印度的古代文献中即有紫胶利用的记载。埃及第五代庙宇的浮雕描述了蜂蜜的加工过程。拥有世界最古文化的三个民族,各自在远古时代开始利用一种益虫,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巧合,也说明了益虫利用历史的悠久。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益虫的人为移引。当某种益虫的利用卓有成效时,把它引进另一地区或另一国家是必然的规律。最初一次远距离的移引,可能是在公元三百年左右,那时桑蚕从中国引入日本,此后在公元550年左右,又被两个外僧把蚕种藏在禅杖里而带入欧洲。紫胶虫也曾几次被试行引进亚非地区,最近的一次则是1940年向台湾的引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