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益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益蟲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益蟲是指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有益處的昆蟲,比如農業,醫學。益蟲可保護自然生態平衡,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蟲的天敵來抑制害蟲的一種方法,因為害蟲本身就是很多昆蟲及其它動物的食料,也是很多微生物的寄主。有些害蟲不能夠在老產區大量生存的原因,有時並不是由於天氣不適宜、食料缺乏或不足、或者繁殖不多等等原因,而是受到天敵的捕食或寄生,造成數量大量減少的結果。害蟲的天敵,即益蟲,可以簡易地把它分為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蟲這兩類。

生物沒有益害之分,無論益蟲還是害蟲,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發展歷史

益蟲利用的歷史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在遠古時代,其特點是發現和利用益蟲及共產品。桑蠶的家化是人類祖先的勞動成果。印度的古代文獻中即有紫膠利用的記載。埃及第五代廟宇的浮雕描述了蜂蜜的加工過程。擁有世界最古文化的三個民族,各自在遠古時代開始利用一種益蟲,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個巧合,也說明了益蟲利用歷史的悠久。第二階段的特點是益蟲的人為移引。當某種益蟲的利用卓有成效時,把它引進另一地區或另一國家是必然的規律。最初一次遠距離的移引,可能是在公元三百年左右,那時桑蠶從中國引入日本,此後在公元550年左右,又被兩個外僧把蠶種藏在禪杖里而帶入歐洲。紫膠蟲也曾幾次被試行引進亞非地區,最近的一次則是1940年向台灣的引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