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石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鼓(先秦),是十座刻有大篆文字的花岗岩石墩,刻于先秦时期,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简介

石鼓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国宝。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在每个石鼓上面都凿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石鼓(Shi-ku,Stone Drum)又称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大秦帝国的“东方红”。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1]。627年发现于陈仓境内的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都凿刻 “石鼓文”(大篆),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 《猎碣》 。石鼓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韩愈著有《石鼓歌》。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而石鼓发现地宝鸡现有中华石鼓园、石鼓阁。

历史渊源

公元62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已经登基称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正式改年号贞观,经过多年战乱和分治的中国,进入了以“贞观之治”开始的盛唐时期。在陕西省宝鸡市郊的荒郊野地里,有人无意中发现了几块奇怪的石头,体形庞大,直径约一米,数了数,整整十块,材质是花岗岩。荒野中石头遍地都是,并不稀罕,奇怪的是这些石墩好像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其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狭下大,中间微突。好奇者试着清除掉石头身上的泥土,惊奇地发现,石头上居然刻有文字,而且十个石墩无一例外!不过,石墩上的字虽然看起来是字,却没人看得懂!

这十只石鼓,每个上刻有的文字数字不等。每个字约二寸见方,风格独特,既不像西周金文那么随意豪放,也不像秦小篆那么规范纤细,字体开朗、圆润,工整,可以说是稀世遗文。

石鼓的刻凿年代一直没有定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欧阳修的《石鼓跋尾》也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罗振玉的《石鼓文考释》认为是秦文公时物,又一说是公元6世纪的南北朝,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考定为秦献公叶十一年(前374年)刻。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认定石鼓刻于先秦时期,但具体年代说法不一。

十只石鼓上都刻有文字,数字不等,共700多个,每个字有两寸见方,当时的金石学家没有见过这种字体,后来认定这个是介于甲骨文和小篆之间的大篆,被称为石鼓文。

由于石鼓上的文字,使石鼓身价倍增,被当时得文人墨客大为赞颂。张怀瓘《书断》云:“《石鼓文》开阖古文,畅其戚锐,但折直劲迅,有如铁针而端委旁逸又婉润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谓:“《石鼓》如金钿委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当时的书法家,如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都十分推崇石鼓,并亲自临摹做拓。传世墨拓善本有元代赵孟藏本。许多当时的文学家,如杜甫、苏轼、韩愈等,都为石鼓作诗。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做石鼓歌——韩愈这些文字记录着秦统一前的历史。据唐兰的考证,石鼓上的文字是十首一组的史诗,记述了周王太史来秦宫与王出游的故事。

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2],世称“石刻之祖”。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视频

石鼓 相关视频

神秘的石鼓
国宝故事,石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