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禅关策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是明代云栖寺沙门袾宏辑,列举了很多古德精进禅修方法,是禅修必读的珍贵之书。《禅关策进》前后二集。 前集又分二门。 第一门为诸祖法语节要,收录筠州黄檗运禅师等诸祖师之示众、普说,凡三十九条。第二门为诸祖苦功节略,由独坐静室至独守钝工,记诸祖参禅苦功消息,凡二十四条。

简介

本书分前后二集。 前集又分二门。 第一门为诸祖法语节要,收录筠州黄檗运禅师等诸祖师之示众、普说,凡三十九条。 第二门为诸祖苦功节略,由独坐静室至独守钝工,记诸祖参禅苦功消息,凡二十四条。 后集题为诸经引证节略,由《大般若经》至《心赋》,揭示散见于诸经中学道修行之要略,凡四十七条。 全书总计一一○条,其中三十九条中有盐宏所下之评语。 一卷。 明·云栖盐宏(1535~1615)著。 收在《云栖法汇》卷十四、《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禅宗全书》第三十四册。 盐宏初阅《禅门佛祖纲目》,得知古尊宿刻苦参禅之轨范,复阅《五灯会元》等语录集传,遂择取其中涉及参禅用心者凡百余事,删繁述要,辑为此书。又,由于当时正是看话禅隆盛之时,故本书所收集之语句,亦以南岳下,尤其是元、明临济宗禅者之语句为多。 本书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附盐宏之自序而刊行,并于崇祯八年(1635)重刊。 在日本,本书于明历二年(1656),由僧钟岱所初刻。后因白隐慧鹤(1685~1768)以此书为座右书而广被阅读,且由其弟子东岭圆慈(1721~1792),于宝历十二年(1762)重刻。 

禅关策进赏析

禅关策进 佛言。 自见宿命。 从无量劫。 往返生死。 其骨过须弥山。 其髓涂地。 可遍大千世界。 其血多于古今天下普雨。 但欲免斯生死之患。 昼夜精进。 求于无为。

评曰。 曰求道。 曰闻此微妙法门。 曰乐求大乘。 曰精存道奥。 曰求于无为。 如是精进。 名正精进。 不然纵劳形苦志。 累岁经劫或沦外道。 或堕偏乘。 终无益也。

菩萨本行经 直至成佛。 皆由精进。

弥勒所问经 佛语阿难。 弥勒发意。 先我之前四十二劫。 我于其后。 乃发道意。 以大精进。 超越九劫。 得于无上正真之道。

评曰。 释迦以后进。 而顿逾四十二劫之先辈。 勤惰为之也。 经言。 贪著于名利。 多游族姓家。 弥勒之所以先学而后成者坐此。 则释迦之弃名利。 入山林。 不亲近国王大臣可知矣。 识之哉。

文殊般若经 一行三昧者。 应处空闲。 舍诸乱意。 系心实理。 想念一佛。 念念相续而不懈怠。 于一念中。 即能见十方诸佛。 获大辩才也。

般舟三昧经 九十日中。 不坐不卧。 假使筋断骨枯。 三昧不成。 终不休息。 评曰。 以上二条。 俱指念佛。 而兼诸法门。 修净业者。 不可不知。

四十二章经 夫为道者。 譬如一人与万人战。 挂铠出门。 意或怯弱。 或半路而退。 或格斗而死。 或得胜而还。 沙门学道。 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 不畏前境。 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评曰。 半路退者。 自画而不进者也。 格斗死者。 稍进而无功者也。 得胜还者。 破惑而成道者也。 得胜之由。 全在坚持其心精进勇锐。 学人但当一志直前。 毋虑退。 毋畏死。 前不云乎。 吾保此人。 必得道矣。 法华云。 吾今为汝保任此事。 终不虚也。 佛既尔保。 何虑何畏。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常念大乘。 心不忘失。 勤修精进。 如救头然。 评曰。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今丛林早暮持诵。 然诵其文不思其义。 明其义不履其事。 亦何益也。

宝云经 以心系心。   以心住心。   心专一故。   次第无间。   得定心故。   心常寂静。

正法念处经 精勤修行则得见谛。 是故应当旷野寂静。 一心正念。 离于一切多语言说。 一切亲旧知识来去相见。

阿毗昙集异门足 假使我身。 血肉枯竭。 唯皮筋骨。 连柱而存。 若本所求胜法未获。 终不止息。 为精进故。 应深受寒热饥渴蛇蝎蚊虻风雨等触。 又应忍受他人所发。 能生身中猛利辛楚。 夺命苦受毁辱语言。 评曰。 本所求胜法未获。 终不止息。 即宗门所谓本参话头。 不破誓不休歇之意也。

瑜伽师地论 六度初三是戒学摄。 静虑是心学摄。 般若是慧学摄。 唯精进遍于一切。

大乘庄严经论 至心学道。 发大勇猛。 决趁菩提。

阿毗达磨论 菩萨于底沙佛时。 合十指掌。 翘于一足。 以一伽陀。 七日七夜叹佛功德。 便超九劫。 评曰。 观此则法集所称。 一日精进。 胜百年懈怠。 信哉言乎。

西域记 胁尊者。 八十出家。 少年诮曰。 夫出家之业。 一则习禅。 二则诵经。 而今衰老何所进取。 尊者闻而誓曰。 我若不通三藏经。 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 终不以胁至席。 乃昼则研习教理。 夜则静虑凝神。 三年悉证所誓。 时人敬仰。 号胁尊者。 评曰。 矍铄是翁。 足为懈怠比丘激劝。 当知今人。 岂但八十。 纵饶直抵期颐。 尚须努力修进。

南海寄归

善遇法师 念佛四仪无间。 寸阴非空。 计小豆粒。 可盈两载。

法苑珠林 陈栖霞寺沙门惠布。 居寺舍利塔西。 经行坐禅。 誓不坐卧。 徒众八十。 咸不出院。

观心疏 夫欲建小事。 心不决志。 尚不能成。 况欲排五住之重关。 度生死之大海。 而不勤劳。 妙道何由可具。

永嘉集 勤求至道。 不顾形命○昼夜行般若。 生生勤精进。 常如救头然。

沩山警策 研穷法理。 以悟为则。    评曰。 则准也。 以悟为准的也。 即宗门谓参禅到甚么处。 是歇工处。 今言大悟乃已。 不悟不已也。

净土忏愿仪 若坐若行。 皆勿散乱。 不得弹指顷念世五欲。 及接对外人语论戏笑。 亦不得托言延缓放逸睡眠。 当于瞬息俯仰。系念不断。

法界次第 倍策精进。 勤求不息。 是名精进根。

心赋 坚求至道。   晓夕亡疲。   不向外求。   虚襟澄虑。   密室静坐。   端拱宁神。

评曰。 静业弟子。 莫见不向外求。 密室静坐之说。 便谓不必念佛。 须知念字从心。 佛即自己。 以自心念自己。 乌得为外求也。 况念之不已。 则成三昧。 静密孰加焉。

禅关策进(终)


重刻禅关策进后序

古人曰。 明窗下古教照心。 僧堂前坐禅办道。 犹如车两轮。 始可与祖意相应也。 大凡无照心之办道。 必止小见。 彼二乘外道并恶知识类是也。 无办道之照心。 悉落学解。 今教律神儒及祖师禅。 盖不出之也。 是故如真正道人。 以正坐禅研究根尘。 以真古教精炼定慧。 况至鞭策怠慢激发中止者。 佛祖先鉴。 可仰以依行矣。 吾阐提老翁。 自从幼闻泥犁苦境频求解脱已来。 祈神誓佛。 水火不怖。 责身苦心。 寝食稍废。 一朝见法华经因缘譬喻之说。 错为不足取。 失力三四年也。 十九岁复在禅丛众寮。 因见岩头和尚末后为贼害。 大叫一声闻数里外。 又大失志。 以为现在之害尚不能转。 况于泥犁耶。 古人秀逸者已如是。 则我辈何得免脱。 嗟呼佛法虚诞。 参禅无实。 僧也俗也。 我进无所期。 退有所羞焉。 于是改志放意。 恶见日加。 次年至浓之瑞云。 从事马翁。 与温马山辈结伴。 互论诗文。 一日闲坐之次。 翻然思曰。 身僧而嗜俗事。 志俗而预僧伦。 大丈夫恁么打过亦有不保处。 时当晒书之节。 内外经籍堆在堂上。 翁窃往礼拜。 恳祷曰。 儒佛老庄诸家之道。 我以何为师。 愿护法天龙。 示我于正路。 闭目良久。 任手把著。 得一小册。 名禅关策进。 顶受披之。 即撞著引锥自刺章。 且其考记曰。 昔慈明在汾阳时。 与大愚琅玡等六七人结伴参究。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明独通宵坐不睡。 自责曰。 古人刻苦。 光明必盛大也。 我又何人。 生无益于时。 死不知于人。 于理有何益。 即引锥自刺其股。 翁至此志气愤激。 如吞醍醐。 遂乞求其书于马翁。 常为照心办道之友。 行住相随。 自是踏开岩头丑面目。 根尘剥落。 触著道镜恶毒手。 见知丧尽。 年过不惑。 见彻鹫岭之藏秘。 龄近耳顺。 阐扬龙峰之家私。 其道走杀天下衲僧。 其德惊动王侯士庶者。 皆出于他囊中所贮一个之策进者欤。 是故翁常赞慈明语。 诫学者曰。 老僧少时。 日三复此语。 而不及也。 今老焉止哉。 又曰。 云栖一生之文字。 但此书有补吾宗。 汝等他日功有余力。 再刊行之。 以报祝融之恨。 虽然此书间以念佛参究自己。 是则是甚夺衲僧颖气。 落往生门者不少。 若依老僧意。 一齐削去可也。 何故。 狮子不食雕残。 猛虎不餐伏肉。 往生一机还他净家。 衲僧门下实智尚不要。 何况假名耶。 驱耕夫之牛。 夺饥人之食。 始可以为真参详而已。 客岁辛巳冬。 参学虎上座与同友二三子。 戮力欲补翁志。 便有林氏渡氏等之檀信。 遂舍净财。 王成其议。 于是请予于加数语以办来由。 仍记先所亲闻事实许多。 远传之不朽云。   宝历十二年龙集壬午孟正月   住豆之龙泽东岭头陀圆慈恭书  [1]

参考文献

  1. 禅关策进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