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福州民系即福州族群、福州人、福州侬、十邑人,也有称为闽东民系、闽东人,是发源于中国福建东部的一个民系,属闽民系的一支。福州民系是指籍贯在福州十邑,以福州话为母语,认同福州文化的汉族民系。广义的福州民系还包括籍贯在宁德地区其余县市,以广义的闽东语为母语的族群。传统上福州民系不包括该地区同说闽东语的疍民,也不包括近现代迁入福州的外地移民[1]。
分布
狭义的福州民系分布于福州十邑,即今天福建省福州地区的福州五区、闽侯县、闽清县、长乐市、福清市、平潭县、连江县、罗源县、永泰县,以及宁德地区的古田县和屏南县、中华民国治下的连江县(马祖)。由于历史上各个时期福州人进行移民的缘故,福州民系还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缅甸、泰国、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来源
福州民系的来源众多,其中以北人(汉民族为主)的入迁和土著闽越人的汉化为主。南迁至福州的北方人与当地汉化的闽越人相互融合,形成了福州民系。
中原汉民迁居福建可追溯至汉代,自晋代的八姓入闽开始,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汉人入闽渐多,尤以迁居闽江下游的福州平原为众,福州地区成为早期北人入闽的主要聚居点。其后的侯景之乱与安史之乱更是给福州地区带去了规模更为巨大的来自华北跟江浙地区的兵民人口。到了晚唐和五代,随着王潮、王审知入闽建立闽政权,再次形成了一个北人入闽的新高潮,福州成为闽国的政治中心,得到了大力开发。明清时期,琉球王国在福州府设立琉球馆,双方民间贸易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既有大量福州府人移居琉球,也有不少琉球族移居福州府。
古闽越人是福建的原住居民。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定都东冶,即今天福州冶山附近。公元前110年,闽越国被汉朝所灭,闽越国的国民多被迁徙至江淮间,闽地遂空。在此后漫长的时间里,残留在福建的闽越族人逐渐被汉化消失。
形成时间
对于福州民系的形成时间,陈支平认为大致在隋唐五代已经形成。从语言形成的角度上看,李如龙认为闽东语形成于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时期[2]。一般认为,福州民系形成于五代时期。
视频
福州民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客家人和福州人(闽东民系)有没有相同的文化特点?,知乎, 2020-7-27
- ↑ 福建方言的形成,道客巴巴,20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