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秋怀十首(张耒)

秋怀十首(张耒)

作品名称:秋怀十首(张耒)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诗 词

作者:张耒

秋怀十首(张耒)是北宋文学家、诗人张耒的作品之一。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1]

目录

正文

一、

西风吹前林,壮士中夜兴。 感此岁月晚,白发来无情。 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 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 天衢白日开,致主皎丹诚。 岂怀富贵念,但愧稷契朋。 栖迟客淮海,忧患相缠婴。 憔悴消壮气,饥寒费经营。 心期与外物,易失常难并。 萧条为斗粟,贫贱洛阳城。 我生亦有命,荣辱复何惊。 但惊岁律遒,慷慨怀平生。 呼儿致浊酒,长啸视青冥。 醉为梁父吟,吟终谁为听。

二、

飘风激浮云,飞雨来若注。 𫄨衣逼新凉,感此岁云暮。 高堂有华簟,坐觉颜色故。 人情随炎凉,兴废一何屡。 鲜鲜中庭菊,华叶日敷布。 可怜摇落中,尔独傲霜露。 官闲随俗念,岁晚无欢趣。 惟与青山期,晴明蹑芒履。

三、

岁暮无所为,官门聊饮酒。 家贫乏肴果,撷蔬不盈手。 要归一醉尔,宁复计薄厚。 颓然几案间,樗散忘宇宙。 古来痛饮人,可是耽醇酎。 由来困寂寞,聊此娱昏昼。 纷纷眼前物,泯泯胸中垢。 当其暂忘去,快若免介胄。 萧萧风入檐,皎皎月当牖。 歌罢兴已阑,感叹还搔首。

四、

岁暮无所为,官门聊饮酒。 家贫乏肴果,撷蔬不盈手。 要归一醉尔,宁复计薄厚。 颓然几案间,樗散忘宇宙。 古来痛饮人,可是耽醇酎。 由来困寂寞,聊此娱昏昼。 纷纷眼前物,泯泯胸中垢。 当其暂忘去,快若免介胄。 萧萧风入檐,皎皎月当牖。 歌罢兴已阑,感叹还搔首。

五、

虫鸣一何悲,竟夕不能已。 缺月能几何,光辉还暂尔。 青灯照床帷,解带偃宵寐。 劳劳随朝日,既夕聊此憩。 是非竞贤否,荣辱争贱贵。 纷然无时停,膏火互煎沸。 区区竟何有,俯仰终一世。 痴儿自骄玩,达者已高逝。 无营谢巧械,咋舌笑愚嗜。 犹须多贮酒,迟暮聊卒岁。

六、

西风扫黄叶,零落委我前。 闭门无来客,空床过午眠。 床头亦何有,狼籍古人编。 琳琅巧言语,照辉后世传。 余荣更何恃,朽骨但茫然。 悲哉事无益,辛苦劳生前。 嗟我方病此,诗书费雕镌。 知愚不自已,既痼何由痊。 霜梧夜槭槭,寒菊朝娟娟。 胡为不饮酒,戚戚愁吾年。

七、

悠悠春与秋,泯泯朝复夜。 济时无远图,谋食阻高谢。 茫茫两不可,默默私自诧。 疏弦无悦音,失路有迷驾。 孟轲竟迂阔,樊子欲耕稼。 古人不吾待,孑孑欲谁舍。 诗书颇完缉,官事幸休暇。 聊从心所乐,此外曷足藉。

八、

原野日辽阔,南山疏亭亭。 夏云敛氛翳,秋木呈疏明。 幽居苦不乐,展步乘朝晴。 嗟我无羽翼,何由蹑峥嵘。 神仙虽诞漫,可以忘俗情。 乘桴古亦有,况复凌沧溟。 浮生既有限,散诞烦冠缨。 黄精若可采,高揖吾其行。

九、

秋风从西来,百草随委弃。 如何中庭花,粲粲濯朝霁。 虽怀迟暮感,独秀亦云异。 炎凉各一时,岂必桃李贵。 迟功有暮祉,锐进或先退。 由来一气耳,琐屑何足计。

十、

吏散门寂寂,虫鸣夜沉沉。 素壁上明月,凉风摇树阴。 悲歌忽不惬,感叹涕盈衿。 写此牢落怀,默坐弹鸣琴。 俗耳不好古,古人已非今。 悲哉旷四海,孑孑无知音。[2]

作者生平

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母亲李文安。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熏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荐下,应举姑苏。熙宁六年(1073年),即张耒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进士,王安石负责提举,授临淮(今安徽泗县)主簿,开始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答张文潜书》),这是他们诗文交往的开始。与此前后,张耒与秦观、晁补之也有诗文唱和,结为知交。

熙宁六年至元丰八年(1073年-1085年),张耒先后在安徽、河南等地做了十多年县尉、县丞一类地方官,并因秩满改官不断,往来京洛间,为政特别辛劳。“我迂趋世拙,十载困微官”(《悼逝》),“飘然羁孤,挈其妻孥,就食四方,莫知所归”(《上蔡侍郎书》)说的就是这段经历。张耒为官清廉,他本想凭着他那微薄的俸禄养其亲小,淡泊平生,然厄运频频而至,他的父母、前妻相继谢世,家境每况愈下,经济拮据,生活困窘。

元丰八年(1085),神宗崩,年幼的哲宗登位,支持旧党的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反变法派司马光,苏轼、苏辙相继奉调晋京。元祐元年(1086年)大臣范纯仁荐举张耒参加太学学士院考试。这次被荐参加考试的还有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由翰林学士苏轼命题,考试结果三人同被拔擢,张耒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其后历任著作佐郎、秘书丞、史馆检讨,直到起居舍人。元祐二年(1087年)春,苏轼主持礼部贡举,张耒被聘为读卷官,入试院检点审阅举子试卷。元祐三年(1088年),秦观被召到京师,任太学博士,校正秘书,亦入苏轼门下。在暇日与张耒或举酒欢宴,或同游京都名胜,诗文酬唱,作画题跋,互相砥砺,共受苏轼熏沐。这是他们难以忘怀的欢乐年代,也是北宋文坛上的盛事。他们“一文一诗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贵”。馆阁八年,张耒有缘披览国家藏书,过着“图书堆枕旁,编简自相依”的生活,其文翰学术也日有进益。

宋哲宗亲政后,新党得势,竭力报复元祐旧臣,随着苏轼等人的被贬,苏门弟子也受到株连。绍圣元年(1094年),张耒在以直龙图阁知润州(今镇江)任上,徙宣州(今宣城)绍圣四年(1097年)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酒税监督,再贬复州(宋地名,今湖北天门)监竟陵郡酒税。元符二年(1099年)起为黄州通判。宋徽宗即位,四十七岁的张耒一度内召为太常少卿,后又被启用为兖州、颍州(今阜阳)知州,但为时都很短促。当时苏轼自海南迁内地,张耒赋诗相庆;“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此翁身如白玉树,已过千百大火聚。”不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张耒在颍州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1102年)被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别驾,安置于黄州,这是他在短短六七年内第三次被贬到那里,他在黄州先后共住了七八年,作为逐臣,他不得住官舍和佛寺,只能在柯山旁租屋而居。荒树枯木,蓬蒿满眼,自然令人惆怅莫名,但“江上鱼肥春水生,江南秀色碧云鬟”,倒也给他不少安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柯山脚下,张耒与苏轼弟子潘大临结为紧邻,两人彼此安慰,相濡以沫,共守大节。据载,当时的郡守瞿汝文怜其家贫,欲为其购买一份公田,以种植豆粟蔬菜等,贴补家用,张耒敬谢不取。正是此地的哀和乐使他难以忘怀,故他自号为“柯山”。

崇宁四年(1105年),秦观的儿子自藤州(今广西藤县)奉父柩归葬扬州,路过黄州时张耒临江祭奠,他为好友的“窜身瘴海,卒仆荒陋”而痛哭失声。泪水未干,黄庭坚又相继去世。崇宁五年,宋徽宗诏除一切党禁,张耒才得任便居住。这年冬天,他自黄州经颍州,回到故乡淮安,大约住了一年多时间。大观年间,移居陈州,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由于晚年长期赋闲,他贫病交加,《岁暮即事寄子由先生》云,“肉似闻韵客,斋如持律徒。女寒愁粉黛,男窘补衣裾。已病药三暴,辞贫饭一盂。长瓶卧墙角,短褐倒天吴。宵寐衾铺铁,晨饮火数珠。”可以想见他当时已衣食不继,三月不知肉昧了。

尽管政治环境是如此恶劣,生活是如此困穷,但诗人并没有向腐朽的蔡京集团屈服。以闻道苏轼自负,终生恪守不移,即使遭受打击也不后悔,且引为人生最大的志趣。诗人就这样坚持着,继苏辙和晁补之谢世之后,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据乾隆《山阳县志》载,葬于故土淮安“治北七里”。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文潜三子:秬、秸、和,皆中进士第。秬、秸在陈死于兵。和为陕西教官,归葬二兄复遇盗见杀。文潜遂无后,可哀也。”[3]

主要作品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参考资料

  1. 张耒,经典古诗词网
  2. 张耒的诗词全集 秋怀十首(张耒) 古诗词鉴赏网
  3. 张耒 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