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中吟十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中吟十首》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秦中吟十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包括《议婚》、《重赋》、《伤宅》、《伤友》、《不致仕》、《立碑》、《轻肥》、《五弦》、《歌舞》和《买花》。

全篇十首诗从不同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弊端与民生疾苦,白居易自己说“十首《秦吟》近正声”。

《秦中吟十首》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创作于长安的一组讽喻诗。这组诗是作者在政治思想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写成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秦中吟十首[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别名;秦中吟

作者;白居易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原文

秦中吟十首并序

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议婚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悦目即为姝。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贫为时所弃,富为时所趋。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 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嫁晚孝于姑。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伤宅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 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伤友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原注:任公叔、黎逢。]

不致仕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挂冠顾翠緌,悬车惜朱轮。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立碑

勋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但见山中石,立作路旁碑。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 复以多为贵,千言直万赀。为文彼何人,想见下辈时。但欲愚者悦,不思贤者嗤。 岂独贤者嗤,乃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我闻望江县,曲令抚茕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闻京师。身殁欲归葬,百姓遮路歧。攀辕不得归,留葬此江湄。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原注:曲令名信陵。] 铭勋悉太公,叙德皆仲尼:一作勋名悉太公,德教皆仲尼)

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五弦

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 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 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 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

歌舞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话译文

议婚

天下没有纯正的乐声,只要听起来悦耳,使人感到欢娱就行。人世间本无什么标准的美色,只要自己认为好看,那就是美女。如果容颜相貌相差不大,但是家庭穷富有差异。那么贫穷时会被对方嫌弃,富贵时会很顺利的走在一起。住在富丽堂皇的阁楼里面的富家小姐,常常用金丝线绣织绫罗嫁衣。人来了,也不收敛,才刚刚十六岁,还常常撒娇装傻。家人还没有开口张罗,就有人上门提亲,并顺利地嫁人了。住在简易的陋室里面的穷苦小姐,一个人,都长到二十多岁了。头上戴的是不值钱的荆条钗,衣裳没有任何装饰。有好几次,人们上门想下聘礼。但是到了说好的日子,又开始犹豫。只有好的媒人,上门撮合姻缘时,待主人安排酒宴,杯里倒满酒后。媒人会上前拦住大家饮酒,上前说上几句自己来的意图。有钱的人家,女儿容易嫁出去,但是嫁出去,会仗着娘家有钱,轻视自己的丈夫。贫穷家的女儿难嫁,出嫁比较晚,嫁出去会懂得善待夫家人。听说,您家要娶媳妇,不知道娶媳妇真正意义是什么?

重赋

在大地上种植桑麻是为了给百姓提供生活之需。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桑植麻,纺织布帛,亦仅仅是为了能让自己生存下来。在保证自己衣食住行所必需之后,其余之物均作为赋税供奉给了皇上。国家制定两税法,本意是推行仁政,为民解忧。在实行伊始,明文规定税外不许滥加税目,如果有地方官敢不这样做,便以违法定论。天长日久,贪官污吏开始违法两税法统收钱帛,税外不加收的规定,又沿用旧制进行敲诈勒索。为了加官进爵,不分冬春地搜刮钱财。丝织的绢帛还没有成匹,蚕茧缫出的丝还未满一斤,里胥就来催逼我们缴税了,并声明不许任何人怠慢延迟。岁暮时节,天气奇寒,阴风怒号,席卷着破败的村落。夜已经很深了,烟火早已熄灭,大雪纷纷扬扬。小孩衣不蔽体,老人通体冰凉,瑟瑟发抖。悲愤、寒气全都化作了无名的辛酸。昨日因去补缴尚未纳完的税金,得以有机会看到官库里的情况。库中丝织品堆积如山,丝絮飘飘有如天空中厚厚的云层。这些都是贪官们巧立名目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美其名曰“羡余物”。贪官们强夺我们老百姓的衣食,买来了朝廷对他们的恩宠。殊不知,这些宝贵的布帛,一旦进入了宫中宝库,就永不得见天日,经年日久,最终也就化作了灰尘。

伤宅

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

伤友

住在陋巷中的卑微贫寒之士,出门凄苦惶惶不安。虽说志气高远,在现实中也难免要低头。平生同门好友,在朝廷做官。以前有像胶漆那样的交情,近来是云雨背违。好友正逢下朝回来的时候,车骑走过宫廷五门的西边。当时天久阴不晴,雨水凄凄下了三天。寒士骑着跛蹇驽弱的驴子在路旁避立,他的好友骑着肥马当风嘶鸣。回头看看忘记了相识的人,径直走上沙堤。当年在洛阳社,贫贱的时候互相提携。如今在长安大道上,对面如云泥相隔。近来的现实多是这样,不是你一个人独自凄惨。生死之交而永不变的,只听说任公叔和黎逢。

不致仕

当官七十岁要辞官,这在礼法上有明文规定。为什那些贪恋荣华的人,这话就像没有听说一样?可怜八九十岁了,牙齿脱落老眼昏花。还是早上贪图名利,晚上忧虑子孙的安排。要挂冠了还顾念着冠上的翠緌,想吊起车子了又留恋着车子的朱轮。穿着官服腰都直不起来了,还要伛偻着身子走进朝廷宫门。世人谁不爱恋富贵?谁不爱恋皇恩?年老了就要告老,成名了就该退休。年轻时都讥笑责备这样的人,等自己年纪大了却沿袭他们的老路。贤明啊汉代的二疏,他们该是怎样的人?他们在东门路上告退应该会寂寞,后来没有人能继承他们的遗风。

立碑

士大夫的功业德行已经衰落,文风也日益败坏。只见山中的石头,被立在路旁成了石碑。碑文里记起功勋来一概像姜太公,写到品德时全都如孔夫子。并且以字多为贵,千百个字就价值万贯钱。写文章时不管对方是什么人人,反正想见到的话也要等到下辈子了。只想哄愚蠢的人开心,也不理会贤明的人嘲笑。这难道仅仅是让贤明的人嘲笑吗,传到后世还会引起后代人的怀疑。古石上生着苍苔的刻字,哪里知道原来是令人羞愧的吹捧之辞!我听说望江县的县令,叫麹信陵,能安抚鳏夫寡妇。在任时有仁政,但名声并没有传到京师。他身死之后遗体要归葬故乡时,当地老百姓舍不得,纷纷在路口拦住不放。拉住灵车的辕子不让归葬,最后只能留葬在江边。到现在说起他的名字,男女老少都感激涕零。没有人为他立碑碣,只有当地人知道。

轻肥

骄纵飞扬的意气充满整条道路,鞍马的光亮照得见细小的灰尘。请问路人那些人是谁,路人回答说他们都是宦官,皇帝的内臣。佩带着表示大夫地位的红色丝带和象征将军身份的紫色丝带。夸耀着身份,即将到军队里赴宴,数量众多,场面盛大。酒杯里满盛的是美酒佳酿,桌盘上罗列的是各处的山珍海味。有洞庭湖边产的橘子作为水果,细切的鱼脍味美鲜嫩。他们在肴饱之后仍旧坦然自得,酒醉之后神气益发骄横。然而这一年江南大旱,衢州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痛场景。

五弦

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赵叟拥抱五弦琴,在胸前宛转地抚弄。响亮的音符在涌动和散播,飒飒地像风吹雨。柔软的音符几乎消失殆尽,切切像鬼魂说话的声音。像喜鹊的报喜歌一样高兴,接着又如长臂猿不祥的哭声。他的十根手指没有固定的音,宫商角徵羽变化不定。座上客听此声音,灵魂和身体失去了控制。行路人听此声音,突然停下来不能抬起脚。唉,普通人的耳朵应该爱今而不爱古。这就是绿窗里的竖琴,一天一天地被灰尘覆盖得更深的原因。

歌舞

秦中一年时光已将终尽,一场大雪落满了皇州。大雪中退朝回家的官员,都是身穿朱紫官服的公侯。权贵们有赏雪的兴致,富豪们没有饥寒的忧愁。需经营的唯有豪华的住宅,忙碌的只是在追逐嬉游。车马纷纷来了许多贵客,唱歌跳舞红烛照耀着高楼。喝得痛快忘形地紧坐在一起,醉得发热脱去身上的皮裘。秋官是宴会的主人坐在下首,廷尉是客人坐在上头。从中午起摆开筵席张乐饮酒,一直闹到半夜还不能罢休。啊他们哪知道阌乡的牢狱,里面有冻死的冤囚。

买花

这一年暮春,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原来是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长安城里的名门大户纷纷相随前去买花。牡丹花的价钱贵贱不一,价钱多少以花的品种来定。这里的牡丹有的枝繁叶茂,鲜红欲滴,小小的束花,要付五捆白绢的价钱。它们被精心呵护着,主人还给张上了帷幕,筑起了樊篱,辛勤浇灌之余还培上了最肥沃的土,因此花的颜色还和以前一样鲜艳。家家习以为俗,更没有人认为是错的。有一个老农无意中也来到了买花的地方。目睹此情景,不由得低头长叹,然而此叹又有谁在意呢: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作品鉴赏

《秦中吟十首》这组诗在反映社会现实,抨击黑暗势力方面相当深刻,发人深省。后世评论者常以其与杜甫诗相提并论。白居易自己在《与元九书》中也说:“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

《议婚》:一作《贫家女》。诗中作者对当时崇尚的婚姻观作了一番评论,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并对难于出嫁的贫家女寄予了同情。主旨在抒写“富家女易嫁”、“贫家女难嫁”。前两句诗意在引出“贫富则有殊”的意旨,琅琅上口,且富哲理。次二句提出的选美标准——悦目,不同于传统的选美标准。从全诗的诗意看,“悦目”的标准,既含容貌美,尤含心灵美。富家女虽易嫁,却“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却“嫁晚孝于姑”。足见选美标准有贫富善恶之别,具重要的社会意义。

《重赋》:当时皇帝除国库外,另设私库,储藏群臣进贡的财物,以供自己享乐之用。地方官员借机巧立名目,大肆搜刮聚敛,以“羡余”(即赋税之盈余)的名义向皇帝进贡,从而得到加官晋爵的机会。广大劳动人民则在重税压迫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困苦不堪。作者对此现象大为不满,但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没有或不敢把矛头指向皇帝,只得对贪官污吏作出强烈批评。但诗的后半部分对重赋产生的后果的大力渲染,无形中强化了对“本意在忧人”而实“夺我身上暖”的最高统治者的仇恨。评论者以之与杜甫《石壕吏》相比。

《伤宅》:此诗通过对权贵们的豪华宅第及豪奢生活的描绘,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唐代中叶,达官贵人奢侈成性,动辄大兴土木,营造园第。这种行径对百姓造成了灾难。作者对此进行了讽刺,认为兴建豪宅的钱最好用于救济贫民,宅地与荣耀的不朽是不可能的:“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全诗语言朴实,描写细腻,感情悲愤沉郁,深刻反映出中唐时期整个统治阶层享乐腐化,不思进取的社会现实。

《伤友》:也作《伤苦节士》或《胶漆契》。作者对朋友之道今不如古表现了一种感伤凄凉之情。昔日洛阳社中,无论贫贱富贵,都能相互帮助;而今长安道上,两相面对却如“隔云泥”。对比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友道之不古的忧伤。

《不致仕》:此诗讽刺了“爱富贵”“恋君恩”而年高不退休者。据《国史补》《尧山堂偶隽》等书记载,此诗可能讥讽杜佑。此诗的文字上颇有古风,后世评论者认为可与陶渊明诗乱真。

《立碑》:一作《古碑》。此诗讥讽了企图立碑传名和谀墓得金之流,讽刺了夸耀门第、歌功颂德之风。诗人在抨击“谀墓”恶习时,还指出有些好官吏虽无石碑,却有口碑载德。诗人认为立碑“谀墓”不能名留千古;只有施行仁政,品德高尚者,虽无碑碣,却能“至今道其名。”

《轻肥》:诗名取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世以“轻肥”借指达官贵人。作者首先极言了内臣的生活之豪奢,最后于结尾处通过“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样的强烈对比揭明主旨,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五弦》:此诗写弹五弦琴技艺之美妙,对于当时人不懂得古乐表示惋惜。其描写手法相当高明,运用烘托、比喻、反衬等丰富多变的手法描写了赵叟技艺,而末尾则说:俗人“不好古”,名贵的“绿窗琴”只能闲置一旁,落满尘土。以音乐喻人,实为作者自况。

《歌舞》:此诗与《轻肥》略近,其中所说虽是阌乡一地,在当时却具有普遍意义。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情况:一方面朱门车马穷奢极侈;另一方面无辜的囚犯冻死狱中。对比之中,主题自然显现。与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相似。

《买花》:这是组诗中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在白居易生活的时代,贵族官僚豪奢游荡,一掷千金。这首诗构思,仅仅从买花这个小角度落墨,深透剖析,就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诗末用“田舍翁”的叹息作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里含有十分深刻的意义,已经触及到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本身。所谓“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古诗文鉴赏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3]

视频

《秦中吟买花》白居易 视频朗诵

【胡琴世界网】《秦中吟》--二胡演奏:赵国强

参考资料

  1. 《秦中吟十首》 360问答
  2.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8-01-17
  3. 白居易简介 诗词名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