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献公」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个人评价
Slf對話 | 貢獻
选择后人
行 102: 行 102:
 
=== 艰难选择 ===
 
=== 艰难选择 ===
  
 其实按照孙老的描述来讲秦献公在少梁战役的时候已经有54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是地道的老者,应该早已经有后世安排。当然孙老的书中要交待,是怕两子出现隔阂,但是我个人认为秦献公嬴师隰更为难得是两个儿子那个更能带领秦国走下去的选择。其实两个儿子都很有特点,秦献公嬴师隰在两者之间不断的在犹豫,犹豫的原因就是他和其他国王不一样,他不是仅仅想找一个像自己的,而是他要找一个能领导秦国走向富强的接班人,如果他只是找一个像自己的,答案就很简单,那就是赢虔,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个性脾气,都是赢虔莫属,但是他还是在犹豫,这说明秦献公嬴师隰心思不简单。
+
 其实按照孙老的描述来讲秦献公在[[ 少梁战役]] 的时候已经有54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是地道的老者,应该早已经有后世安排。当然孙老的书中要交待,是怕两子出现隔阂,但是我个人认为秦献公嬴师隰更为难得是两个儿子那个更能带领秦国走下去的选择。其实两个儿子都很有特点,秦献公嬴师隰在两者之间不断的在犹豫,犹豫的原因就是他和其他国王不一样,他不是仅仅想找一个像自己的,而是他要找一个能领导秦国走向富强的接班人,如果他只是找一个像自己的,答案就很简单,那就是赢虔,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个性脾气,都是赢虔莫属,但是他还是在犹豫,这说明秦献公嬴师隰心思不简单。
  
 
=== 广征意见 ===
 
=== 广征意见 ===

於 2018年12月7日 (五) 13:46 的修訂

上下五千年春秋戰國人物篇之-秦獻公

秦獻公

秦獻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獻公,《越絕書》作秦元王。嬴姓趙氏。《史記索隱》記載名師隰(xí),《呂氏春秋》記載公子連。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84-前362年在位),秦靈公之子,在位23年。

秦獻公早年流亡魏國,回國繼位後在秦國國內進行改革,其中包括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並且數次發動收復河西(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失地的戰爭。他為了終止秦國繼續淪落的腳步,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為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奠定了基礎,是秦國實現再度崛起的奠基人。

秦獻公
別稱 秦元獻公、秦元王
師隰
別名
諡號 獻公
時代 戰國
國家 秦國
身份 秦國君主
出生日期 前424年
逝世日期 前362年
在位年代 前384年-前362年
秦靈公
子女 秦孝公
太子 秦孝公
都城 雍城、櫟陽
墓葬 囂圉

人物生平

秦獻公初出奔於魏。秦惠公死,子出子年幼即位,由其母與宦官掌權,引起國人不滿。後庶長菌改殺出子,他乘機回國,被菌改迎立即位。曾廢止從死(殉葬)制度,城櫟陽(今陝西省今西安市閻良區),在蒲、藍田(今陝西藍田西)等地設縣。秦獻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初行為市」。十年,立戶籍相伍。二十一年,大破魏軍於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斬首6萬,是為戰國時秦對東方各國的第一次大勝。

太子被廢

秦獻公於前424年出生。[1]秦獻公出生前,秦國國政長期由權臣把持。秦獻公的曾祖父秦懷公庶長鼌為首的大臣們圍攻,自殺而死,其祖父秦昭子早死,秦獻公之父秦靈公繼位。[2]秦靈公死後,身為太子的秦獻公沒有能夠繼位,權臣迎立從晉國歸來的秦簡公繼位,[3][4]秦獻公被迫流亡至魏國。[5]

回國繼位

秦國經歷秦簡公、秦惠公兩代君主後,前386年,年僅兩歲的秦出公繼位。因君主年幼,朝政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宦官,賢臣心中不高興紛紛隱居,百姓憂慮國政而議論紛紛,流亡在魏的秦獻公得知消息後就想返回秦國。秦獻公及其隨從來到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以東的邊塞,守將右主然不讓他們通過。秦獻公被迫前往戎族之地,自焉氏塞(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北)由菌改迎立回國。太后派軍隊捉拿秦獻公,但軍隊在行進途中發生譁變。

前385年,秦獻公與譁變軍隊到達秦國首都雍城(今陝西省鳳翔縣南),太后自殺,秦出公被殺[註 1],秦獻公正式繼位。在監突的勸說下,秦獻公赦免了右主然,另賜守城的兵士每人二十石米,菌改因迎立之功被封為官大夫[5][7]

大力改革

秦獻公繼位時,秦國歷經幾代君位動盪,國力大為削弱,魏國趁秦國政局不穩之機奪取了河西地區。[8]秦獻公繼位後,為改變內外交困的局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主要政策包括:

廢止人殉

秦國自秦武公時開始使用人殉,其陪葬者多達六十六人。[9]自此之後,秦國的人殉制度經久不衰。秦穆公死時,人殉多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車氏三良奄息仲行鍼虎[10]

遷都櫟陽

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位於渭北平原東部,屬於水力發達的良田區,同時也是商業貿易繁榮,通往三晉的必經之路。《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曾稱讚櫟陽:(櫟邑)北卻戎翟,東通三晉,亦多大賈。為了削弱國內權臣勢力以及便於收復河西失地,秦獻公於前383年發兵營造新都櫟陽,並將秦國首都自雍城遷至此。[11]

初行為市

秦獻公於前378年在秦國國內頒布「初行為市」的政策。[12]

戶籍相伍

秦獻公於前375年在秦國國內頒布新的戶籍制度,按照五家為一伍作為基本單位將全國人口進行編制。

推廣縣制

早在前688年,秦武公就在新征服的邊境要地設縣來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13]秦獻公於前379年在蒲(今山西省隰縣北)、藍田(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西)、善明氏設縣。[14]

對外戰爭

秦獻公剛繼位時,發兵抵達渭水上游,攻打獂戎羌族首領的叔父因畏懼秦國的兵力,帶領自己的部族向南出走到賜支河以西數千里,與其他羌人部族不再往來。[15]前374年,秦獻公派胡蘇率軍攻打韓國,但在酸水被韓將韓襄擊敗。[16]前371年,秦國與趙國高安交戰,被趙國擊敗。[17]

廢止人殉

秦國自秦武公時開始使用人殉,其陪葬者多達六十六人。[18]自此之後,秦國的人殉制度經久不衰。秦穆公死時,人殉多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車氏三良奄息仲行鍼虎[19]

個人評價

身先士卒

這一點,我們在《大秦帝國》電視劇中多處可以發現這個場面,另外從秦獻公嬴師隰身中毒箭這一關鍵場面也可以得知,秦獻公嬴師隰是一個馬背國王,不僅執政而且也執戈天下,可以說是一代武王,另外,還有書上提到的石門大捷,也能證明其赫赫武功,為了使窮困潦倒的秦人不懼大魏方陣,竟也身先士卒鼓舞士氣,使弱秦能敵強魏,其英雄浩氣永世長存。其過人之志,也是令後人敬仰不已。

善操士氣

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到糧草官之死,與糧草官之葬這兩點可以看出,在王命未履之時,為正王命,為示王威,為維護制度法規之尊嚴,鐵面無私毫不留情,立即要斬殺糧草官。這一點作為一個行軍打仗的統帥,是要起碼要做到的。但是當得知糧草官飢困勞累而死,立即放下身段。作為一個親民愛兵,慈祥有情的一國之父,立即命軍前厚葬以示昭章。這一高一低之間,能不讓軍前士衛感動流涕?所以秦獻公嬴師隰不僅能打仗而且善度人心,善操士氣。


不累細節

在贏渠梁提出秦兵必須休息,而且指出秦國必敗之時,秦獻公嬴師隰並未一蹶不振,而是仍然堅信自己,秦軍也未因此有所士心動搖,那都是秦獻公嬴師隰藐視魏軍,自己臨危不亂,鎮定自若所致。雖然少梁失敗,自己也命赴黃泉,後來孝公也不得不割地求和,但是大家想一下,要是沒有秦獻公嬴師隰不幸中箭,那麼少梁之戰,最終結果還未知。很有可能秦獻公嬴師隰贏得這場戰爭。所以秦獻公嬴師隰這個人穩重深沉,不漏玄機,也是我們值得借鑑的。不因戰前小節動搖其雄心壯志,這是何等的氣魄。

內藏外顯

這一點和第3點類似,在贏渠梁和秦獻公爭吵之後,在後來秦獻公和他的將軍們開作戰會議的時候,獻公就像沒發生任何事情一樣。同時將這麼嚴重的問題,並沒有說給他的將軍們,難道獻公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嗎?顯然不是,而是秦獻公將這萬斤重負深深的藏在了自己的心裡,然而表現出來的仍然是一往直前的勇氣和大無畏的精神。

《史記·卷五·秦本紀》: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選擇後人

艱難選擇

其實按照孫老的描述來講秦獻公在少梁戰役的時候已經有54歲了,這個年齡在古代已經是地道的老者,應該早已經有後世安排。當然孫老的書中要交待,是怕兩子出現隔閡,但是我個人認為秦獻公嬴師隰更為難得是兩個兒子那個更能帶領秦國走下去的選擇。其實兩個兒子都很有特點,秦獻公嬴師隰在兩者之間不斷的在猶豫,猶豫的原因就是他和其他國王不一樣,他不是僅僅想找一個像自己的,而是他要找一個能領導秦國走向富強的接班人,如果他只是找一個像自己的,答案就很簡單,那就是贏虔,無論是帶兵打仗,還是個性脾氣,都是贏虔莫屬,但是他還是在猶豫,這說明秦獻公嬴師隰心思不簡單。

廣徵意見

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秦獻公嬴師隰為了選定接班人,他什麼人的意見都聽,家內爭取王后,甚至是黑伯的意見都聽。廟堂之上聽臣子,特別是重要臣子,如甘龍等的意見。更重要,也是更能說明問題的就是徵求老百姓的意見,包括老兵在內,都一一詢問。更有意思的是徵求兩個兒子的意見,這個意見也讓他踏實,甚至成了確定人選的關鍵參考。這一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善聽獨斷

這一點讓人警覺秦獻公嬴師隰是一個機警善斷,粗中有細的人。

其中有這麼一幕是這樣的,甘龍有事面見秦獻公嬴師隰,事畢,秦獻公嬴師隰有意探尋甘龍對後繼者的意見,當然甘龍也是老奸巨猾,在這之前,他力推長子贏虔為後繼君主,但是又覺得秦獻公嬴師隰遲遲拿不下主意,心中猜測可能秦獻公嬴師隰還在猶豫,為了不得罪後繼者,將皮球又踢給了秦獻公嬴師隰,對後繼者自己不置可否。這時候秦獻公嬴師隰已經想到甘龍的身上找不到權衡兩個兒子的砝碼了,但是秦獻公嬴師隰還是想在這個舉足輕重的大臣身上尋找些許答案,還是讓甘龍做了對兩個兒子的分析和評判,但是到甘龍要下結論的時候,秦獻公嬴師隰忽然睡着了,這一細節安排的實在是精妙,秦獻公嬴師隰這時候不想聽結論,是因為怕甘龍的結論影響自己的判斷,但是甘龍的分析也許可以做到旁觀者清的作用和目的。所以從秦獻公嬴師隰忽然假裝睡去這一細節,可以看出秦獻公嬴師隰這個人善聽而又有主見。

謹慎徹底

這一點,可以從最後他對待贏虔的態度和手法之上,雖然他對贏虔很了解,但是還是做了以防萬一的做法,在清理法理規章制度上雙重保證了贏渠梁的領導地位,這時候他才撒手而去,可見秦獻公嬴師隰這個人,不只是能打仗,而且做事細緻入微,謹慎小心。

相關事件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元年),獻公廢除了秦國自秦武公以來實行了三百多年的以人殉葬制度,受到了秦國民眾的讚揚。

秦國地多人少,獻公鼓勵多生,獎勵多生兒子的人。獻公還吸引周邊國家和部族的人到秦國種地、放牧,與本國人一視同仁,不許歧視這些外來戶。通過這些措施,秦國的人口數量明顯提高,原來的很多荒田得到了開墾。

公元前383年(秦獻公二年),獻公將都城從位於秦國西部的雍(今陝西鳳翔)遷到了秦國東部、地近河西地的櫟陽(今陝西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獻公遷都一方面是向國人表明他要奪回西河之地重振秦國國威的決心,另一方面是要擺脫奴隸主聚集的舊都雍的束縛。

秦獻公主要是靠奴隸主貴族奪得政權的。但在奪取政權後,又要靠地主和自耕農的支持來變法圖強,因而要平衡好他們之間的關係。

秦獻公對對地主和自耕農兌現了自己的行政綱領,繼續推行初租禾,得到了地主和自耕農的支持。秦國在公元前四零八年開始實行初租禾。所謂初租禾就是按照土地占有者實際占有的土地面積,徵收農作物實物稅。這項制度的實施,就是在法律上承認了土地占有者對所占土地擁有所有權,使大批占有私墾田地的地主和自耕農成為土地的合法主人。秦國的初租禾在東部邊防地區推行得比較順利,在奴隸主聚集的以雍為中心的西部地區則受到了很大的抵制。秦獻公把都城遷到東部的櫟陽,就是要得到在那裡占優勢的地主集團的支持,而對西部的奴隸主貴族則沒有硬性改變他們的生產方式。為了穩定地主和奴隸主貴族兩大集團,秦獻公採用了一國兩制的折中辦法。

秦獻公在奪取政權後,從地主中選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擔任國家大臣,允許地主和自耕農從軍,使他們靠立功獲得爵位。這就給了地主和自耕農從政的出路,使他們能夠通過合法的途徑來滿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地主和自耕農此時已是一個重要的利益集團,是獻公奪取政權後富國強兵的重要支持者,是秦國重要的兵源和稅源。

秦獻公知道奴隸主貴族是建立君主集權制度的障礙,是國家實力的分裂者。但由於秦國的貴族是獻公奪取政權的主要支持者,更主要的是他們的勢力依然強大,秦獻公採取了籠絡貴族勢力的辦法。為了穩定國內的貴族勢力,獻公娶了他們中最有勢力的一家的女兒為妻子。

在獻公的領導下,秦人看到了秦國復甦的希望,許多人都追隨獻公建功立業來到了櫟陽,櫟陽很快就成為秦國新的政治和軍事中心,代替了雍的地位。

公元前378年(秦獻公七年),秦國初行為市,開始對工商業進行規範管理,抽取營業稅。初行為市與初租禾為秦國的國庫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國家的經濟實力倍增。

公元前375年(秦獻公十年),秦為戶籍相伍,把五戶人家編為一伍,農忙時互相幫助,農閒時進行軍事訓練。如果有人犯法,實行連坐。因而人人自危,互相監督,秦國的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秦獻公取得政權後,就埋頭改革、勵精圖治,不參與其他國家間的爭鬥,秦國的國力漸強,人口也增加了不少,軍隊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秦人對恢復秦穆公時的榮耀也越來越強烈。對於獻公的一系列改革,秦國的地主十分支持,而奴隸主卻越來越有意見。奴隸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國君的封賞,地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靠開墾荒地和購買。獻公的政策無疑是支持地主經濟的,而獻公本人很少將土地賞給貴族。秦國的奴隸主們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其中一部分人轉化為地主,採取地主經濟的生產方式,獻公對這些人的做法很支持。但畢竟秦國的奴隸主勢力是一個傳統勢力,尤其是在秦人早期活動的中心,秦國的西部,依然很強大。奴隸主控制的西部與地主控制的東部的矛盾越來越大。這主要是因為秦國的土地數量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而使他們對現有土地進行爭奪。當然,還有對權力的爭奪。儘管對於土地和莊園的經營,奴隸主明顯不如地主在行,但他們對土地的渴望卻是同樣強烈的。獻公決定用戰爭來轉移緊張的國內矛盾,搶奪鄰國的土地來緩解國內對土地的強烈需求。秦人對與中原的交流有着強烈的願望,這也是獻公一直就有的夢想。獻公晚年,秦國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

公元前366年(秦獻公十九年),獻公見韓魏兩國威脅周天子顯王,便決定以此為藉口,起兵勤王。秦軍在洛陽打敗了韓魏兩軍,得到周顯王的讚賞,秦國的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秦人仿佛看到了往昔的榮耀,國內的注意力轉向外戰。秦國又開始參與中原的事務了。

公元前364年(秦獻公二十一年),獻公下令秦軍攻魏,奪取了秦國的故土河西地,一直打過黃河,深入魏境到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斬首六萬,取得了秦國前所未有的大勝利。獻公把這些土地賞給了地主和貴族,國內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解。周顯王向獻公祝賀這一勝利,獻公被賜予了與秦穆公一樣的伯(是霸主的意思)的稱號。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二十三年),秦國在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大敗魏軍,俘虜魏相公叔痤,攻取了龐城(今韓城東南)。公叔痤早年在魏國對秦獻公不薄,獻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後,將公叔痤放回魏國。不久,秦獻公就去世了。太子渠梁即位。[20]

史籍記載

秦惠公死,子出子年幼即位,由其母與宦官掌權,引起國人不滿,前385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秦出公被沉渭河溺死,獻公嬴師隰即位,廢止從死(殉葬)制度,遷都櫟陽(今陝西臨潼北渭水北岸),在蒲、藍田(今陝西藍田西)等地設縣。公元前378年(秦獻公七年)「初行為市」。十年,立戶籍相伍。二十一年,大破魏軍於石門(今山西運城西南),斬首6萬,將魏人趕出函谷關,這是為戰國時秦對東方各國的第一次大勝。天子周顯王派遣特使慶賀,贈以黼黻。《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21]

其他形象

文學形象

在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秦獻公於第八十六回《吳起殺妻求將 騶忌鼓琴取相》中短暫登場,只描寫了太史儋拜見秦獻公時的預言以及雨金櫟陽。[22]

影視形象

2009年首播的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裂變》中,秦獻公由許還山飾演。[23]

  1.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靈公元年,生獻公。
  2. 《史記·卷五·秦本紀》:懷公四年,庶長鼌與大臣圍懷公,懷公自殺。懷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為靈公。靈公,懷公孫也。
  3. 《史記·卷五·秦本紀》: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
  4.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簡公從晉來。
  5. 5.0 5.1 《呂氏春秋·卷二十四·不苟論·當賞》:秦小主夫人用奄變,群賢不說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連亡在魏,聞之,欲入,因群臣與民從鄭所之塞。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義,不兩主。公子勉去矣!」公子連去,入翟,從焉氏塞,菌改入之。夫人聞之,大駭,令吏興卒,奉命曰:「寇在邊」。 卒與吏其始發也,皆曰「往擊寇」,中道因變曰:「非擊寇也,迎主君也」。公子連因與卒俱來,至雍,圍夫人,夫人自殺。公子連立,是為獻公,怨右主然而將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賞之。監突爭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眾,若此則人臣爭入亡公子矣。此不便主。」獻公以為然。故復右主然之罪,而賜菌改官大夫,賜守塞者人米二十石。
  6. 《史記·卷五·秦本紀》:出子(應為出公)二年,庶長改迎靈公之子獻公於河西而立之。殺出子及其母,沉之淵旁。
  7.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出公)二年,庶長改迎靈公太子,立為獻公。誅出公。
  8.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以往者數易君,君臣乖亂,故晉復強,奪秦河西地。
  9.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武公)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10.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穆公)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
  11.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獻公)二年,城櫟陽。《史記集解》引徐廣曰:「徙都之。」
  12.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獻公立七年,初行為市。
  13.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
  14. 《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獻公)六年,初縣蒲、藍田、善明氏。
  15.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至爰劍曾孫忍時,秦獻公初立,欲復穆公之跡,兵臨渭首,滅狄獂戎。忍季父昂畏秦之威,將其種人附落而南,出賜支河曲西數千里,與眾羌絕遠,不復交通。
  16. 《今本竹書紀年疏證·卷下》:(周烈王)二年,秦胡蘇帥師伐韓,韓將韓襄敗胡蘇於酸水。
  17.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成侯)四年,與秦戰高安,敗之。
  18.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武公)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19. 《史記·卷五·秦本紀》:(秦穆公)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從死之中。
  20.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第四,國學網
  21. 秦本紀第五,國學網
  22. 《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六回·吳起殺妻求將 騶忌鼓琴取相》:秦獻公之世,上天雨金三日,周太史儋私嘆曰:「秦之地,周所分也,分五百餘歲當複合,有霸王之君出焉,以金德王天下。今雨金於秦,殆其瑞乎?」及獻公薨,子孝公代立。
  23. [[1]]


引用錯誤:使用群組名稱 "註" 的 <ref> 標籤已存在,但查無對應的 <references group="註"/> 標籤,或缺少 </ref> 結束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