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穗䳭 |
---|
![]() |
基本资料 |
学名 Oenanthe oenanthe 目/科/属 雀形/鹟/即鸟 迁徏状态 迷鸟 普遍性 体长/体重 14-17cm/18-33g |
穗䳭,雌雄相异。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 雄鸟繁殖期:
- 头顶、颈至背灰蓝,前额及眉线白,眼先至耳羽黑形成黑色宽过眼带。
- 小翼羽、翼上覆羽及飞羽黑,腰及尾上覆羽白色。
- 体下近白,喉至胸沾黄褐色。
- 尾羽末端及中央尾羽黑、其馀尾羽白色,末端黑带约为中央尾羽一半。
- 雄鸟非繁殖期:
- 头顶、颈至背偏褐,眉线白,耳羽暗褐色,翼上覆羽及飞羽黑色转淡、具淡色羽缘。
- 腹面棕褐色,喉、胸较浓,腹以下渐次变淡。站立时,身形稍挺直,脚稍短尾短,胫羽有黑斑,尾羽会触及地面。
- 雌鸟
- 有暗褐色宽过眼带,淡色眉线眼前较淡,眼后粗而白。
- 头顶至背灰褐色,翼上覆羽及飞羽黑褐色具淡色羽缘。
- 飞行时,翼下覆羽有斑驳暗灰色斑纹,尾羽末端黑带张开呈倒T字形。
栖地&习性
在裸露的岩石地区(觅食栖息地,筑巢基质)和短草混合的开阔地。迁徙期亦见于农耕地及短草区。
主食节肢动物,主要以昆虫(主要是甲虫和蚂蚁,后者尤其是在较热区域),其他为辅。
繁殖
欧洲中南部的5月初至6月,西北在4月初到7月底至8月初,冰岛的5月下旬和6月初起。[1]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通常在整个范围内通用;在N&NW中国相当普遍。
鸣声
发出似两块石头敲系声,“tsack-tsack”声,夹杂清晰“heet-”哨音。
外观相似性
沙䳭似本种雌鸟及1龄冬羽,但嘴较粗,眼先较黑,眉线眼前较白,耳羽色较淡。翼上覆羽羽轴褐色与背羽色差小,胫羽无黑斑或不明显。飞行时翼下覆羽乳白,尾羽末端黑带张开呈“凸”形。
漠䳭雌鸟眼先不黑,尾较长、尾羽张开近全黑。
分布
- O. o. leucorhoa (J. F. Gmelin, 1789) – 加拿大东北部,格陵兰,冰岛,扬马延和法罗群岛;非育种的非洲西部(主要是毛里塔尼亚南部,塞内冈比亚和马里南部和南部)。
- O. o. oenanthe (Linnaeus, 1758) – 欧洲和北非(N&C)欧洲和北亚(S至NKazakhstan和L贝加尔湖)E至E西伯利亚(Chukotka)和NW北美(阿拉斯加,NW加拿大);主要繁殖地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南至北,北非和赞比亚和马拉维),在摩洛哥则为少数。
- O. o. libanotica (Hemprich & Ehrenberg, 1833) – 欧洲南部,小亚细亚,黎凡特,Transcaucasia地区,北中伊朗,土库曼斯坦,北阿富汗,天山,蒙古,南Transcaucasia,和中国(新疆东至山西);非繁殖主要是撒哈拉以南非洲。[2]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northern wheatear,hbw.com
- ↑ northern wheatear,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