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飞行师团 (日本陆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第3飞行师团(だいさんひこうしだん)是日本帝国陆军[1] 所属的陆军飞行战队_(日本陆军)航空师团之一。前身为1939年组建的第3飞行集团,1942年改组为第3飞行师团,军事编号3FD,为1941年日本正式对美国宣战后在中国战场的主要空中作战部队。
组织沿革
日本帝国陆军在中国大陆的空军部队分成两个单位,一个是关东军所属的关东军飞行队(1935年扩编为关东军飞行集团,后改组为第二飞行团),大部分的陆军航空队是直属在1936年成立于东京日本帝国陆军航空兵团之下;随著1937年中国事变战事白热化,战力需求孔急,全由东京遥控指挥已不务实;在1937年7月15日,日本陆军抽调航空兵团的部分兵力组成临时航空兵团,配属给华北方面军用于中国华北战场。
随著日本陆军战场扩张,临时航空兵团也不能从本土持续抽调飞行战队轮替,因此在1938年4月,中国战场独立出另一支航空兵团;这支航空兵团在1939年9月1日奉大陆命第344号文编入关东军,但诺门罕战役并未参战只作为守卫满州使用。
但原属航空兵团的指挥体系并未瓦解,原航空兵团的指挥体系及半数兵力在1939年9月1日于南京成立第3飞行集团,编入第四飞行团后,继续担负中国战场北部的空中战斗任务。1942年之前,日本帝国陆军与帝国海军同时在中国战场均有驻扎空中武力,除了如重庆大轰炸时会协调共同作战,大部分时间是以地域为任务分界,长江以北为陆军担负任务,长江沿线则是日本帝国海军第一连合航空队、第二连合航空队驻扎。
由于1941年日本取得中国战场的全面制空权,加上对美国开战迫在眉睫,第3飞行集团在1941年11月6日移编南方军,参与马来亚战役、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缅甸战役等;在1942年4月15日,因填补帝国海军对美国开战的战力空缺,在调回中国战场之后扩编为第3飞行师团,隶属于中国派遣军;之后作为中华民国空军及美国空军驻华特遣队在中国战场的主要空战对象多度交锋。
1944年2月14日,第3飞行师团解散,组织所属单位保留,并纳编自日本本土抽调的生力军扩编为第5航空军,迎接随之而来的一号会战。
师团概要
历代师团长
第3飞行集团长
第3飞行师团长
最终司令部构成
- 参谋长:吉井宝一大佐
- 参谋(作战):宫沢太郎中佐
- 参谋(情报):高田増実少佐
- 参谋(后方):浜田要少佐
- 兵器部长:平山清助大佐
- 経理部长:藤森范英主计中佐
- 军医部长:安冈正威军医大佐
下辖部队
- 1939年成立时
- 战斗部队
- 后勤部队
- 第2野战机场设定队
- 第15野战航空厂
- 兵站自动车第1中队
- 兵站自动车第13中队
- 兵站自动车第64中队
- 兵站自动车第65中队
- 防御单位
- 第12师团第1野战高射炮队
- 第12师团第2野战高射炮队
- 机场部队
- 第15航空地区司令部
- 第17航空地区司令部
- 第18航空地区司令部
- 第91飞行场大队(轻轰炸机)
- 第92飞行场大队
- 第96飞行场大队(重轰炸机)
- 第1飞行场中队
- 第67飞行场中队
- 第68飞行场中队
- 第86飞行场中队
- 通讯部队
- 第15航空通信队
- 第15航空情报队
- 第16航空通信队
- 1942年新加坡战役期间
- 战斗部队
- 战斗部队
- 第12飞行团,指挥官青木武三少将
- 第1飞行战队(九七式战斗机)
- 第11飞行战队
- 第15独立飞行队(侦察机)
- 独立飞行第50中队(九七式、百式司令部侦察机)
- 独立飞行第51中队(九七式、百式司令部侦察机)
- 第81飞行战队(百式司令部侦察机)
- 1944年改组前夕
- 战斗部队
- 机场部队
- 第3航空地区司令部:高崎荣作中校
- 第5航空地区司令部:山田与吉中校
- 第16航空地区司令部:伊藤正一中校
- 第18飞行场大队(轻轰炸机)
- 第31飞行场大队(轻轰)
- 第57飞行场大队(侦察)
- 第91飞行场大队(轻轰)
- 第96飞行场大队(重轰)
- 教育部队
- 第105教育飞行团,司令部北京,指挥官近藤三郎上校
- 第114教育飞行连队(战斗)
- 第115教育飞行连队(司令部级侦查)
- 第118教育飞行连队(战斗)
- 通讯部队
- 第15航空通信队:吉村清中校
- 第5航空固定通信队
- 第6航空情报连队:许斐専吉中校
- 第5航空测量队:我部俊雄上尉
- 中国派遣军气象队:太田铎治中校
- 后勤部队
- 第15野战航空厂
- 第23航空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