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简学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学义(1954年),台湾建筑师,竹间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创办人,1980年毕业于东海大学建筑系。其知名的建筑中,清水混凝土材质与简约的形式成为其主要特色,外界也将他比喻为台湾的安藤忠雄

1995年被日本艺廊MA列入世界建筑家581人,曾在2002年第八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展出北京“长城脚下公社”,后被巴黎庞毕度美术馆收藏。代表建筑有莺歌陶瓷博物馆、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北京“长城脚下公社”、台北市网球中心。其作品莺歌陶瓷博物馆获“远东建筑奖佳作”及“台湾建筑奖首奖”;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获2012年“台湾建筑奖佳作”、“国家建筑金奖”;台北市网球中心获2017年台湾建筑奖。

经历

  • 简学义的父亲是国内知名的福住营造厂负责人简德耀,叔叔是台湾庙宇建筑师李重耀。1954年简学义出生于台湾屏东,从小,经常跟著父亲去巡视工地;1975年,就读建国中学一年级时,他到永和的李德画室学习;在高三时,简学义迷上物理,考上东海物理系,当他准备南下读大学时,李德送了一套罗曼‧罗兰著、傅雷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给他,由此,简学义走入文学世界,又进入存在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阅读门径;大学二年级时,简学义降转建筑系,遇到了张肃肃,他是台湾从哈佛建筑系毕业的老师,虽未直接教导简学义,但他的行事和思想,却深深影响简学义;1984年从东海毕业,简学义跟随陈昭武建筑师工作两年[1]
  • 1987年,成立竹间建筑工作室;1989年设计诚品中山店和阳明山简宅,其中简宅业主是父亲,父亲所期待的是盖一座传统三合院的传家厝,但简学义希望重新诠释三合院的精神,两人拉锯六年,简德耀完全弃守,家宅依照简学义100%的理念完工[1];1992年,竹间建筑工作室改名为竹间联合建筑师事务所[2]
  • 2000年完成莺歌陶瓷博物馆,但在建造莺歌陶瓷博物馆时,由于工期延宕,又追加工程款,当时的台北县长尤清几度公开痛骂简学义,并批评简学义“设计什么东西?花那么多钱设计这种桥墩!”工程进行间,简学义原所采用的灰蓝色金属框架,遭到工务局长自行改为粉红色,简学义最后自掏腰包重做;在这项工程进行收尾时,承标的营造厂眼见无利可图,最后违约闪人,结果还是简德耀带著工班来义务做完,简家父子两人赔了将近三千万在这座博物馆[1],但这栋以清水混拟土打造的建筑,并让各式陶瓷在混凝土空间中,显得轻盈温润,最终获“远东建筑奖佳作”及“台湾建筑奖首奖”肯定[3]
  • 2002年以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参加第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03年以同件作品获邀收录至巴黎庞毕度美术馆[3]。2004年以“台北101大楼 Natural Laundry Boutique”夺下日本JCD DESIGN AWARD Special Jury Award[3],同时他又夺下台湾历史博物馆及南投竹山的竹博物馆设计案,2004年完工,其中台湾历史博物馆获得2012年“台湾建筑奖佳作”、“国家建筑金奖”。
  • 2012年末,简学义设计的新庄国民运动中心完工,是绿建筑的典范,运用屋顶绿化提供绿色环境、以太阳能玻璃(褐橘色部分)吸收太阳热能发电,遮阳后并可透光,和门厅中央为一筒状天井,引入自然光之外,并加强空气自然对流的烟囱效应,室内更成为攀岩的壁面[4]
  • 2017年打造台北市网球中心,建筑中采半开放式的设计引入光、风等自然元素,打造属于市民且容纳各种动态活动的场域[5],获得“2017台湾建筑奖”首奖,评审认为不但符合国际赛事高标准,更与民众生活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运动中心所给人的封闭感[6]

探访简学义的建筑作品

莺歌陶瓷博物馆

建筑形式以清水模钢骨架,透明玻璃穿透内外环境 空间,产生无限延伸和虚实的变化, 整体呈现质朴的美感。[7]

建筑设计“低调”的特色,让室内的陶艺展品随著阳光的变化 呈现出无限丰富的质感与面貌。 以台湾二百年来烧窑技术及常民文化,建构台湾陶瓷文化的主体性 和展示内容更以教育服务为导向。

结合资讯科技塑造各种情境,营造出一个融合户外环境。 陶瓷展演舞台让陶博馆成为知性感性可亲可游的博物馆。

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 位于台湾新北市莺歌区,于西元2000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是台湾第一座以陶瓷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致力于台湾陶瓷文化之调查、收藏、保存与维护工作,并提供研究、典藏、展示及教育推广,透过举办各项活动、展览、研习等,激发社会大众对陶瓷文化的兴趣与关怀,提升莺歌陶瓷产业及地方形象,推展现代陶艺创作,促进国际交流。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以“渡海”“鲲鯓”“云墙”“融合” 与台湾意象相关的概念,为设计核心。

馆前的水池象征 先民横渡黑水沟来台的渡海意象。

云天广场水舞台代表的是鲲鯓,比喻先民穿越海峡时 在海上远观台湾西南岸沙洲,好像看见鲸鱼隆起的背一样 点出先民倏见台湾岛的惊喜。

映射著光影的太阳能光电云墙, 则代表著渡海时眼前豁然开朗, 充满希望的云天壮阔景象。

园区内展示教育大楼及行政典藏大楼。撷取了汉人合院红砖建筑、原住民 干栏式建筑与石板屋等建筑语汇展现融合风貌,空间的设计上也与自然相呼应, 展现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共生的关系。

设计理念

简学义关于空间思维的一段阐述:“设计是究极心灵的事,只有到达了才算真的完成,人们喜欢喋然诉说途中的景象,用尽了词藻和所有的语汇,然而真正的感动,却总是让我们哑口无言。[8]”他认为当建筑趋向简约,就能使人专注于当下,并透过空间氛围感受文字、物质之外的深层意蕴。对他而言,建筑因人们的生活需求而生,同时建筑也因设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建筑创造场所,让人在生活当中更亲近生命的本质、更丰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上,我们讲的是提供一种空间氛围,但其实建筑师只要能适当处理空间机能,让人在空间内更顺畅活动,就能同时照顾到人的心理状态。”在设计过程中,他不断思考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设计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人为的痕迹,但我们可以用平行于自然的方式,让建筑与自然产生关系,减少人为的杂讯。”[5]

专访

第四届幸福空间亚洲设计奖 名人座谈会-简学义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