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粘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粘木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粘木

学 名:Ixonanthes reticulata Jack

别 称:华粘木、山子纣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牻牛儿苗目

科:古柯科

属:粘木属

种:粘木

命名者及年代:Jack,1822

粘木(zhān mù),学名:Ixonanthes reticulata Jack,俗名:山子纣、华粘木、云南粘木,异名:Ixonanthes Chinensis Ixonanthes cochinchinensis Emmenanthus chinensis ,是古柯科 粘木属植物,灌木或乔木.高4-20米;树皮干后褐色。单叶互生,纸质,无毛,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6厘米,宽2-8厘米。二歧或三歧聚伞花序,生于枝近顶部叶腋内,总花梗长于叶或与叶等长。蒴果卵状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3.5厘米,宽1-1.7厘米。种子长圆形,长8-10毫米,一端有膜质种翅,种翅长10-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分布于越南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福建海南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尤以海南中部最常见。生长于海拔30-750米的路旁、山谷、山顶、溪旁、沙地、丘陵和疏密林中。 粘木科有2属约23种。我国为分布区的北界,只有1属2种。是研究粘木科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等的重要材料。粘木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软,加工容易,少开裂,不变形,适作房建、家具、农具等用材。 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该种的生存正受到严重威胁。 [1]

粘木形态特征

粘木是 灌木或乔木.高4-20米;树皮干后褐色,嫩枝顶端压扁状。单叶互生,纸质,无毛,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6厘米,宽2-8厘米,表面亮绿色,背面绿色,干后茶褐色或黑褐色,有时有光泽,顶部急尖为镰刀状或圆而微凹,基部圆或楔尖,表面中脉凹陷,侧脉5-12对,通常侧脉有间脉。纤细,干后两面均凸起;叶柄长1至3厘米,有狭边。

二歧或三歧聚伞花序,生于枝近顶部叶腋内,总花梗长于叶或与叶等长;花梗长5-7毫米;花白色;萼片5,基部合生,卵状长圆形或三角形,长2-3毫米,顶部钝,宿存;花瓣5,卵状椭圆形或阔圆形,比萼片长1-1.5倍;花盘杯状,有槽10;雄蕊10,花蕾期花丝内卷,包于花瓣内,花期伸出花冠外,长约2厘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稍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卵状圆锥形或长圆形,长2-3.5厘米,宽1-1.7厘米,顶部短锐尖,黑褐色,室间开裂为5果瓣,室背有较宽的纵纹凹陷。种子长圆形,长8-10毫米,一端有膜质种翅,种翅长10-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6-10月。

粘木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750米的路旁、山谷、山顶、溪旁、沙地、丘陵和疏密林中。 在中国海南岛分布区年平均温20-24℃之间,年降水量1600-2300毫米,相对湿度75-88%,干湿季明显。土壤多为砖红壤性红壤或红壤性黄壤,土层深厚。在海拔较抵的疏林中,树下幼苗、幼树常见,而在海拔较高的密林中,树下幼苗、幼树极少,天然更新不良。

普遍散生于中国海南山地热带季雨林、山谷热带雨林中,垂直分布可至热带山地常绿林的下缘,在中国广东南部的山地常绿季雨林中也常见,但分布较低。多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腰缓坡地和山谷中,伴生树种常有小脉五丫果、剑叶翻白叶树、海南杨桐、肖蒲桃、黄桐、黄牛木、红椤、尖尾槁、乌材、长眉红豆、黄樟、木荷等;下木及地被植物有鸡屎树、单果阿芳、大叶紫金牛、念劬蒲桃、金莲木、针扇榈、高良姜、紫茎耳草、大叶海金砂、白节藤竹和隐脉菝葜等。粘木为阳性树,幼苗耐荫期很短,立木在湿润、风弱而上层林冠稍为稀疏的环境生长最好。

粘木分布范围

分布于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福建(福州)、海南(昌咸、东方、乐东、琼中、琼东、保亭、陵水和崖县等县)、广东、广西、湖南(江永和道县)、云南(富宁)和贵州,尤以海南中部最常见。

粘木繁殖方法

果实多成串聚生,收采方便,要掌握果实刚成熟呈黄褐色而未开裂时采集。果实收采后堆在阴爽的地方数天,然后稍加曝晒,即自行开裂,脱出种子,盛贮在布袋中,悬挂于干燥通风的地方,经半年仍不会降低发芽力,种子发芽率可达85%,干爽的种子每千粒重17.5克。播种可用条播或撒播,待幼苗生长至5-6厘米时即可进行分床,1年生苗高50-60厘米,即可在阴雨天出山造林。可选低海拔的采伐迹地为造林地。

粘木主要价值

研究:粘木科有2属约23种。我国为分布区的北界,只有1属2种。是研究粘木科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等的重要材料。

经济:粘木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软,加工容易,少开裂,不变形,适作房建、家具、农具等用材。

粘木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1998年 ver 2.3——易危(VU)。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物种现状:渐危种。随着天然林面积的锐减,分布范围随之缩小,株数日益减少。

保护措施:建议将中国尖峰岭林区内高大、林,挂牌登记,严加保护。同时进行采种、验,尽快恢复发展这一资源。 建议对粘木群落进行保育扩繁,其措施如下。

对粘木群落进行就地保护,在群落地建立保护标识,对粘木进行编号挂牌登记,同时完善土壤生态系统本底资料建设,对其植物群落发育动态、土壤生态系统等指标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 建立基因种质资源数据库,以防物种灭绝。

进行种子资源人工繁殖,一方面可以用人工繁育苗木对林相进行改造,逐渐恢复粘木群落的数量,增加森林群落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用人工繁育的方式进行经济价值利用,减少对天然粘木林的破坏和砍伐。

参考来源

  1. 粘木,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