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粘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粘木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粘木

學 名:Ixonanthes reticulata Jack

別 稱:華粘木、山子紂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牻牛兒苗目

科:古柯科

屬:粘木屬

種:粘木

命名者及年代:Jack,1822

粘木(zhān mù),學名:Ixonanthes reticulata Jack,俗名:山子紂、華粘木、雲南粘木,異名:Ixonanthes Chinensis Ixonanthes cochinchinensis Emmenanthus chinensis ,是古柯科 粘木屬植物,灌木或喬木.高4-20米;樹皮干後褐色。單葉互生,紙質,無毛,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16厘米,寬2-8厘米。二歧或三歧聚傘花序,生於枝近頂部葉腋內,總花梗長於葉或與葉等長。蒴果卵狀圓錐形或長圓形,長2-3.5厘米,寬1-1.7厘米。種子長圓形,長8-10毫米,一端有膜質種翅,種翅長10-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6-10月。 分布於越南中國;在中國分布於福建海南廣東廣西湖南雲南貴州,尤以海南中部最常見。生長於海拔30-750米的路旁、山谷、山頂、溪旁、沙地、丘陵和疏密林中。 粘木科有2屬約23種。我國為分布區的北界,只有1屬2種。是研究粘木科的系統發育、植物區系等的重要材料。粘木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稍軟,加工容易,少開裂,不變形,適作房建、家具、農具等用材。 為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由於森林的砍伐,該種的生存正受到嚴重威脅。 [1]

粘木形態特徵

粘木是 灌木或喬木.高4-20米;樹皮干後褐色,嫩枝頂端壓扁狀。單葉互生,紙質,無毛,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16厘米,寬2-8厘米,表面亮綠色,背面綠色,干後茶褐色或黑褐色,有時有光澤,頂部急尖為鐮刀狀或圓而微凹,基部圓或楔尖,表面中脈凹陷,側脈5-12對,通常側脈有間脈。纖細,干後兩面均凸起;葉柄長1至3厘米,有狹邊。

二歧或三歧聚傘花序,生於枝近頂部葉腋內,總花梗長於葉或與葉等長;花梗長5-7毫米;花白色;萼片5,基部合生,卵狀長圓形或三角形,長2-3毫米,頂部鈍,宿存;花瓣5,卵狀橢圓形或闊圓形,比萼片長1-1.5倍;花盤杯狀,有槽10;雄蕊10,花蕾期花絲內卷,包於花瓣內,花期伸出花冠外,長約2厘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稍長於雄蕊,柱頭頭狀。蒴果卵狀圓錐形或長圓形,長2-3.5厘米,寬1-1.7厘米,頂部短銳尖,黑褐色,室間開裂為5果瓣,室背有較寬的縱紋凹陷。種子長圓形,長8-10毫米,一端有膜質種翅,種翅長10-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6-10月。

粘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750米的路旁、山谷、山頂、溪旁、沙地、丘陵和疏密林中。 在中國海南島分布區年平均溫20-24℃之間,年降水量1600-2300毫米,相對濕度75-88%,乾濕季明顯。土壤多為磚紅壤性紅壤或紅壤性黃壤,土層深厚。在海拔較抵的疏林中,樹下幼苗、幼樹常見,而在海拔較高的密林中,樹下幼苗、幼樹極少,天然更新不良。

普遍散生於中國海南山地熱帶季雨林、山谷熱帶雨林中,垂直分布可至熱帶山地常綠林的下緣,在中國廣東南部的山地常綠季雨林中也常見,但分布較低。多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山腰緩坡地和山谷中,伴生樹種常有小脈五丫果、劍葉翻白葉樹、海南楊桐、肖蒲桃、黃桐、黃牛木、紅欏、尖尾槁、烏材、長眉紅豆、黃樟、木荷等;下木及地被植物有雞屎樹、單果阿芳、大葉紫金牛、念劬蒲桃、金蓮木、針扇櫚、高良姜、紫莖耳草、大葉海金砂、白節藤竹和隱脈菝葜等。粘木為陽性樹,幼苗耐蔭期很短,立木在濕潤、風弱而上層林冠稍為稀疏的環境生長最好。

粘木分布範圍

分布于越南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福建(福州)、海南(昌咸、東方、樂東、瓊中、瓊東、保亭、陵水和崖縣等縣)、廣東、廣西、湖南(江永和道縣)、雲南(富寧)和貴州,尤以海南中部最常見。

粘木繁殖方法

果實多成串聚生,收采方便,要掌握果實剛成熟呈黃褐色而未開裂時採集。果實收采後堆在陰爽的地方數天,然後稍加曝曬,即自行開裂,脫出種子,盛貯在布袋中,懸掛於乾燥通風的地方,經半年仍不會降低發芽力,種子發芽率可達85%,乾爽的種子每千粒重17.5克。播種可用條播或撒播,待幼苗生長至5-6厘米時即可進行分床,1年生苗高50-60厘米,即可在陰雨天出山造林。可選低海拔的採伐跡地為造林地。

粘木主要價值

研究:粘木科有2屬約23種。我國為分布區的北界,只有1屬2種。是研究粘木科的系統發育、植物區系等的重要材料。

經濟:粘木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材質稍軟,加工容易,少開裂,不變形,適作房建、家具、農具等用材。

粘木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1998年 ver 2.3——易危(VU)。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物種現狀:漸危種。隨着天然林面積的銳減,分布範圍隨之縮小,株數日益減少。

保護措施:建議將中國尖峰嶺林區內高大、林,掛牌登記,嚴加保護。同時進行採種、驗,儘快恢復發展這一資源。 建議對粘木群落進行保育擴繁,其措施如下。

對粘木群落進行就地保護,在群落地建立保護標識,對粘木進行編號掛牌登記,同時完善土壤生態系統本底資料建設,對其植物群落髮育動態、土壤生態系統等指標進行長期的動態監測。 建立基因種質資源數據庫,以防物種滅絕。

進行種子資源人工繁殖,一方面可以用人工繁育苗木對林相進行改造,逐漸恢復粘木群落的數量,增加森林群落多樣性,另一方面可以用人工繁育的方式進行經濟價值利用,減少對天然粘木林的破壞和砍伐。

參考來源

  1. 粘木,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