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粤台怀古百粤称天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网络的网 的图片

粤台怀古百粤称天府》是明末清初屈大均一首诗词,顺治十四年(1657),浙江诗人朱彝尊来粤,屈大均至东莞与其会面,相互以诗酬答。朱彝尊颇为赏识屈大均,对其有提携之功,亦师亦友。朱彝尊离粤后,拿着屈大均的诗札遍传江浙,人虽未至,可谓“未出梅关名已香”。

“未出梅关名已香”

“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顺治十年(1653),屈大均北上远游。他沿北江溯流而上,经清远、英德、连州,登陆折入湖南,再转道江西赣州、南昌,泛舟鄱阳湖,随后直登庐山,住了一年多时间。其后,屈大均返回广东,一度居住在罗浮山中。

回到广州后,屈大均成为海幢寺住持道独和尚的侍者,协助他从事著述。根据佛门规矩,能被选为住持的侍者,对年轻弟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足见屈大均天资不凡,让道独和尚另眼相看。

顺治十四年(1657),浙江诗人朱彝尊来粤,屈大均至东莞与其会面,相互以诗酬答。朱彝尊颇为赏识屈大均,对其有提携之功,亦师亦友。朱彝尊离粤后,拿着屈大均的诗札遍传江浙,人虽未至,可谓“未出梅关名已香”。

其后,屈大均再次“逾岭北游”,目的是寻访被流放至东北的同门师叔函可和尚。旅途曲折而漫长,他先到南京游览“六朝金粉之地”,渡黄河、踏访燕赵大地,再风尘仆仆抵达北京。他在京师逗留了一段时间,凭吊崇祯皇帝煤山殉国之处,拜谒文天祥祠,并参加了一些文人诗会。

屈大均的目的地本来是沈阳,不知何故,他又更改了行程,转道山东。在济南,屈大均寻访到崇祯皇帝流落民间的遗物“翔凤琴”,将这段经历记载于《御琴记》。他还专程赴曲阜拜谒孔庙、孔林,发思古之幽情,流露出儒生本色。来到齐鲁大地,屈大均不忘登泰山,写下“松间风雨秦时响,石上烟萝汉代痕”等诗句。

在山东,屈大均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王士祯。王士祯比他小4岁,出身官宦世家,家学渊深,精于诗艺,其时已高中进士,名声渐显。王士祯认为屈大均的诗歌“不为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在《池北偶谈》中赞许他为“一代才”,肯定了屈大均等岭南诗人在清初诗坛上的独特地位。

不忘此次出行的最初目的,屈大均再度北上,东出山海关,行走在辽东大地。“落月随孤影,飞霜满敝袍”,遍寻函可和尚而不得,他只好踏上南下之路。其后几年时间,屈大均寄居江南,结识了不少遗民,与他们诗酒酬唱或书信往来,并与朱彝尊和王士祯保持着联系。

顺治十六年(1659),屈大均至常熟拜访“诗坛祭酒”、文坛领袖钱谦益。屈大均才届而立之年,钱谦益则年过古稀,但他早已听说过屈大均的名字,两人相谈甚欢。这意味着,岭南诗坛再次进入了名流视野。屈大均提及自己正在撰写《皇明四朝成仁录》,这部书记述了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死难烈士的姓名事迹,钱谦益表示赞许。后来,钱谦益在致友人的书信中盛赞屈大均“果非时流所及也”。

同年,郑成功率军连破清兵,直抵南京城下,清廷震骇。许多明遗民参与其事,为郑成功提供情报,屈大均亦在其列。后来郑成功军大败,退出长江口。清廷追究“通海案”,为了躲避追捕,屈大均辗转江南各地,最后避居浙江绍兴祁氏寓山园读书。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说,屈大均“足不下楼者五月,始具曹(曹植)、刘(刘桢)、潘(潘岳)、左(左思)诸体”。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前人的创作博采众长。

康熙元年(1662),屈大均结束数年游历,回到故乡番禺。这个年头发生了两个改变时局的大事件:吴三桂杀永历帝朱由榔于云南,郑成功病逝于台湾

传统诗歌创新发展

明代诗人在继承传统诗歌风格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例如,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主张拟古应领会精神,不仿形迹,做到达岸舍筏,以有求似。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推动了诗歌的创新发展。此外,明代诗人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上也进行了许多尝试和探索,如尝试不同的诗歌体制和形式,倾注了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的心血[1]

粤台怀古百粤称天府

明代诗词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创新

明代诗词在继承传统诗歌方面表现出了对古典诗歌形式的尊重和内容的深化。明代初期,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盛行,其诗作主要特点是歌功颂德和对皇帝的阿谀奉承,虽然缺乏真情实感,但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格律声调,这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特点。这种追求格律声调的做法,可以看作是对唐宋以来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继承。

内容创新

明代诗词在内容上有所创新,表现为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更为深刻的表达。例如,杜诗《阁夜》诗中两联说:“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生活的艰辛。

形式创新

在形式上,明代诗词也有所创新,如在用韵规则与实际读音的冲突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尽管这种改革尝试引起了争议,但它们体现了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探索和突破。

综上所述,明代诗词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同时,也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既包括对传统诗歌形式的深化和发展,也包括对传统诗歌内容的拓展和丰富。明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当今的诗词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