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粵台懷古百粵稱天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網絡的網 的圖片

粵台懷古百粵稱天府》是明末清初屈大均一首詩詞,順治十四年(1657),浙江詩人朱彝尊來粵,屈大均至東莞與其會面,相互以詩酬答。朱彝尊頗為賞識屈大均,對其有提攜之功,亦師亦友。朱彝尊離粵後,拿着屈大均的詩札遍傳江浙,人雖未至,可謂「未出梅關名已香」。

「未出梅關名已香」

「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順治十年(1653),屈大均北上遠遊。他沿北江溯流而上,經清遠、英德、連州,登陸折入湖南,再轉道江西贛州、南昌,泛舟鄱陽湖,隨後直登廬山,住了一年多時間。其後,屈大均返回廣東,一度居住在羅浮山中。

回到廣州後,屈大均成為海幢寺住持道獨和尚的侍者,協助他從事著述。根據佛門規矩,能被選為住持的侍者,對年輕弟子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耀,足見屈大均天資不凡,讓道獨和尚另眼相看。

順治十四年(1657),浙江詩人朱彝尊來粵,屈大均至東莞與其會面,相互以詩酬答。朱彝尊頗為賞識屈大均,對其有提攜之功,亦師亦友。朱彝尊離粵後,拿着屈大均的詩札遍傳江浙,人雖未至,可謂「未出梅關名已香」。

其後,屈大均再次「逾嶺北游」,目的是尋訪被流放至東北的同門師叔函可和尚。旅途曲折而漫長,他先到南京遊覽「六朝金粉之地」,渡黃河、踏訪燕趙大地,再風塵僕僕抵達北京。他在京師逗留了一段時間,憑弔崇禎皇帝煤山殉國之處,拜謁文天祥祠,並參加了一些文人詩會。

屈大均的目的地本來是瀋陽,不知何故,他又更改了行程,轉道山東。在濟南,屈大均尋訪到崇禎皇帝流落民間的遺物「翔鳳琴」,將這段經歷記載於《御琴記》。他還專程赴曲阜拜謁孔廟、孔林,發思古之幽情,流露出儒生本色。來到齊魯大地,屈大均不忘登泰山,寫下「松間風雨秦時響,石上煙蘿漢代痕」等詩句。

在山東,屈大均最大的收穫是結識了王士禎。王士禎比他小4歲,出身官宦世家,家學淵深,精於詩藝,其時已高中進士,名聲漸顯。王士禎認為屈大均的詩歌「不為中原江左習氣薰染,故尚存古風」,在《池北偶談》中讚許他為「一代才」,肯定了屈大均等嶺南詩人在清初詩壇上的獨特地位。

不忘此次出行的最初目的,屈大均再度北上,東出山海關,行走在遼東大地。「落月隨孤影,飛霜滿敝袍」,遍尋函可和尚而不得,他只好踏上南下之路。其後幾年時間,屈大均寄居江南,結識了不少遺民,與他們詩酒酬唱或書信往來,並與朱彝尊和王士禎保持着聯繫。

順治十六年(1659),屈大均至常熟拜訪「詩壇祭酒」、文壇領袖錢謙益。屈大均才屆而立之年,錢謙益則年過古稀,但他早已聽說過屈大均的名字,兩人相談甚歡。這意味着,嶺南詩壇再次進入了名流視野。屈大均提及自己正在撰寫《皇明四朝成仁錄》,這部書記述了崇禎、弘光、隆武、永曆四朝死難烈士的姓名事跡,錢謙益表示讚許。後來,錢謙益在致友人的書信中盛讚屈大均「果非時流所及也」。

同年,鄭成功率軍連破清兵,直抵南京城下,清廷震駭。許多明遺民參與其事,為鄭成功提供情報,屈大均亦在其列。後來鄭成功軍大敗,退出長江口。清廷追究「通海案」,為了躲避追捕,屈大均輾轉江南各地,最後避居浙江紹興祁氏寓山園讀書。朱彝尊在《靜志居詩話》中說,屈大均「足不下樓者五月,始具曹(曹植)、劉(劉楨)、潘(潘岳)、左(左思)諸體」。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對前人的創作博採眾長。

康熙元年(1662),屈大均結束數年遊歷,回到故鄉番禺。這個年頭髮生了兩個改變時局的大事件:吳三桂殺永曆帝朱由榔於雲南,鄭成功病逝於台灣

傳統詩歌創新發展

明代詩人在繼承傳統詩歌風格的同時,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例如,李夢陽、何景明等前七子主張擬古應領會精神,不仿形跡,做到達岸舍筏,以有求似。這種思想打破了傳統的束縛,推動了詩歌的創新發展。此外,明代詩人在詩歌的形式和技巧上也進行了許多嘗試和探索,如嘗試不同的詩歌體制和形式,傾注了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的心血[1]

粵台懷古百粵稱天府

明代詩詞對傳統詩歌的繼承和創新

明代詩詞在繼承傳統詩歌方面表現出了對古典詩歌形式的尊重和內容的深化。明代初期,以「三楊」為代表的台閣體盛行,其詩作主要特點是歌功頌德和對皇帝的阿諛奉承,雖然缺乏真情實感,但在藝術形式上追求格律聲調,這也保留有台閣體的特點。這種追求格律聲調的做法,可以看作是對唐宋以來傳統詩歌形式的一種繼承。

內容創新

明代詩詞在內容上有所創新,表現為對個人情感和社會現實的更為深刻的表達。例如,杜詩《閣夜》詩中兩聯說:「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漁樵。」通過動態的描寫,展現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和生活的艱辛。

形式創新

在形式上,明代詩詞也有所創新,如在用韻規則與實際讀音的衝突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嘗試。儘管這種改革嘗試引起了爭議,但它們體現了對傳統詩歌形式的一種探索和突破。

綜上所述,明代詩詞在繼承傳統詩歌的同時,也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創新。這些創新既包括對傳統詩歌形式的深化和發展,也包括對傳統詩歌內容的拓展和豐富。明代詩詞的發展歷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對於當今的詩詞創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