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纸的历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纸的历史
图片来自books

是一种非编制薄片,传统上是由处理过的植物纤维和纺织纤维组合而成,主要用于书写、艺术创作和包装,通常呈白色。根据中国史料记录,最早的造纸工艺见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归功于宫廷官员蔡伦。8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播到伊斯兰世界,出现了用来造纸和造币的制浆厂造纸厂。到11世纪,造纸术进入欧洲。到13世纪,西班牙的造纸厂利用水车改进了造纸工艺。后来在19世纪,随着木浆纸的发明,欧洲对造纸工艺进一步做出了改进。

尽管地中海世界和哥伦布以前的美洲[1] 分别存在莎草纸和Amate||树皮纸这样的书写介质,但这些材料并不被定义为真正的纸张。羊皮纸,一种兽皮经过复杂加工做成的书写材料,比纸更早,甚至可能早于莎草纸,它同样也不被视为纸张。20世纪,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出现了一类塑料“纸”,还有含有塑料或金属的各类复合纸,以及注入或涂覆有不同材料的纸,这些材料赋予了纸张特殊的性能。

中国造纸术

的考古证据早于史书里记载的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宫廷官员蔡伦,故无法推断出纸张的确切发明日期或发明者。现存最早的纸张碎片是在甘肃省的放马滩出土的,可能是一张地图的一部分,可追溯至公元前179-前141年。在敦煌和玉门关则分别发现了公元前65年和公元前8年的纸张碎片。

史料所记载的蔡伦发明纸的时间为公元105年,比考古证据晚了数百年。蔡伦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桑树皮和其他韧皮纤维与渔网、破布、麻头等材料,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而在此之前,造纸仅仅使用破布。

工艺

商朝(公元前1600-前1050年)和周朝(公元前1050-前256年),通常使用甲骨竹简书写,非常沉重、笨拙,且难以运输。丝绸作为一种轻质材料有时被用作书写介质,但通常价格太高而无法大规模使用。史书记载,汉代宫廷官员蔡伦(约公元50-121年)于公元105年发明了使用破布和其他植物纤维造纸的方法。然而,2006年在中国西北部甘肃省放马滩发现了写有汉字的纸,这说明纸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在中国使用。因此,蔡伦的贡献应被视为系统性且科学性地改进了造纸术,为造纸工艺确定规范化流程。

二十四史》有: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生产流程的第一步可能是在水中捣碎破棉布,随后将产生的纤维收集在帘子上。桑树的树皮尤为珍贵,汉代后期则使用檀木的树皮来生产高质量的纸张。东晋时期则使用杀虫染料处理过的竹子制成竹帘来造纸。在宋代印刷术普及之后,对纸张的需求量大幅增长。1101年,有150万张纸被送至都城。

用途

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期的考古证据表明,纸最早的用途之一是填充和包裹精美的青铜镜。该时期的史书也提到,纸作为填充物起到了保护物件和使用者的双重作用,保护使用者是因为物件上可能沾有毒药。公元3世纪,纸已被用于书写,此外仍被用于包装和其他用途。卫生纸大约在六世纪末开始在中国使用。589年,颜之推(531-591)写道:“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一位访问中国的阿拉伯旅行者在851年记录下了中国的厕纸传统,写道:“……[中国人]便后不用水洗;他们只用纸擦拭自己。”

唐朝(618–907)年间,人们将纸折叠并缝成方形小袋,以保持的味道。同一时期,有史料提到,放茶的篮子里,装有彩色纸杯和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餐巾纸。宋朝(960-1279年)政府生产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请参阅交子会子),纸币被装入纸质信封内赠予政府官员。元朝(1271–1368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谈到中国人如何在火化焚烧纸质的男女仆人、骆驼、马匹、衣服和盔甲。

纸的影响

蒂莫西·休·巴雷特(Timothy Hugh Barrett)认为,纸张在中国早期书面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政治上支离破碎,但强有力的阅读文化似乎在纸张发明后迅速发展。”的确,纸张的引入对书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人们不必再小段小段地运输书籍,而是可以一次运输整本书;一本书可直接用手携带,而不需要动用大型马车。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文学作品的私人收藏显著增加。

5世纪初,文字作品在中国南方似乎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一些私人藏书可多达几千卷;而中国北部整个皇宫的藏书可能总共只有几千卷。6世纪初,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学者都能够在书评中引用400多种不同的文献。7世纪的一小段汇编文本引用了1400多部作品。

6世纪末的一位皇家图书馆长谈到,拥有并熟悉几百卷书才会被社会视为有教养之人。

根据英国汉学家魏根深(Endimyon Wilkinson)的说法,中国纸张兴起的一个结果是“其书籍生产开始迅速超过地中海世界”。唐朝时中国在书籍生产方面领先全世界。此外,唐代和宋代后期雕版印刷的逐渐普及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相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领先地位。

从公元4世纪到1500年左右,中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是欧洲最大藏书的三到四倍。公元721年,唐朝政府的藏书约有5000至6000册(89000“卷”)。宋王朝的藏品在12世纪早期达到巅峰,可能已达4000至5000本。这的确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但在中国皇家图书馆的使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唐宋时期,只有少数图书馆拥有超过一两千本书(其规模比不上欧洲大主教堂图书馆的手稿收藏)。

尽管纸作为书写材料给中国带来了优势,但到了9世纪,纸在中东的传播和发展已经缩小了这两个地区之间的差距。在9世纪至12世纪初,开罗、巴格达和科尔多瓦的图书馆的藏书甚至超过了中国的藏书,并使欧洲的藏书相形见绌。从约1500年开始,南欧的造纸和印刷业的成熟也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威尼斯人多米尼科·格里玛尼的收藏在1523年去世时已达到15,000册。1600年以后,欧洲的藏书量已完全超过了中国。1649年,奥古斯塔图书馆的藏书量达到60,000册,1666年激增至120,000。1720年代,国王图书馆藏书80,000册,剑桥大学图书馆藏书40,000册。1700年后,北美的图书馆也开始超过中国,到18世纪末,托马斯·杰斐逊的私人藏书达到6,487卷。欧洲的优势在19世纪进一步增加,欧洲和美洲的国家收藏超过了100万册,而一些私人收藏(例如阿克顿勋爵)达到了70,000册。

欧洲的书籍生产在15世纪中期引入机械印刷机后开始赶上中国。各个版本印刷数量的可靠统计数字在欧洲和中国都很难找到,但印刷术在欧洲传播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各大公共和私人图书馆得以建立自己的藏书,并且一千多年以来第一次能和中国相提并论,接着追上并超过中国最大的图书馆。

纸成为了中国三大艺术的核心元素——诗歌、绘画和书法。后来,纸与笔、墨、砚一起构成了“门房四宝”。

纸在亚洲和北非

纸的生产和使用从起源地向外快速传播。现在已明确的是,到公元150年敦煌已开始使用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楼兰古国则是公元200年,吐鲁番地区399年。同时,在280年至610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纸被引入日本

东亚

纸在3世纪传播至越南,在4世纪传播到朝鲜半岛,并在5世纪传播到日本。朝鲜的纸以光滑的白色而闻名,尤以绘画和书法而著称,通常作为贡品献给中国。朝鲜人可能早在5世纪就将纸传至日本,但佛教僧侣昙征610年东渡日本经常被认为是日本造纸的正式开端。

起源

八世纪,纸张已在中亚使用,但其来源尚不清楚。根据11世纪的历史学家的说法,在751年怛罗斯战役中被俘的中国囚犯将造纸技术传到了撒马尔罕。但同时代的阿拉伯史料没有记录这场战役。后来返回中国的一名俘虏提到,被俘的囚犯中有织布工、画家、金匠和银匠,但没有造纸工。10世纪的巴格达作家纳迪姆曾记录中国匠人在呼罗珊地区造纸:

然后是由亚麻制成的呼罗珊纸,有人说它出现在倭玛亚时代,而其他人说它出现在阿拔斯时期。有人说它古代就有,也有人说它最近才有。据说是中国的匠人在呼罗珊以中国纸的形式制作的。

补充

研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伊斯兰与亚洲艺术学者乔纳森·布鲁姆(Jonathan Bloom)认为,怛罗斯之战的俘虏与中亚引进纸张之间的联系“不太可能是事实”。考古证据表明,在公元751年以前的数十年,撒马尔罕已经知道并使用过纸。在彭吉肯特附近发现的七十六份粟特语阿拉伯语和中文文献,时间可能早于穆斯林对河中地区的征服。布鲁姆认为,考虑到中国和中亚造纸技术和材料的差异,中国将纸张直接引入中亚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历史隐喻。中国纸主要由韧皮纤维制成,而伊斯兰世界的纸主要由碎布等废料制成。中亚的造纸术可能是来自伊斯兰时代之前,可能受到了中国和中亚的佛教商人和和尚的推动。公元八世纪后,在伊斯兰文明的推动下,纸和造纸术传播到中东,几个世纪后从中东到达欧洲,随后传至其他地方。时至今日,英语依然使用ream一词作为纸张的计数单位,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rizma(一捆),这是纸从中东传播至欧洲的见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