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情(胡燮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紫藤情》是中国当代作家胡燮敏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紫藤情
我家的紫藤伴我走过了30多年。
紫藤来自苏州光福。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随单位工会活动,到苏州光福游览。在光福街上,看到一个老农在卖花草,其中有一盆紫藤,藤根如龟背,一根藤条如龟头伸出。真像一只傲视东海的大乌龟。造型太好了,我以低廉的价格买下。
带回家中,我悉心呵护,它慢慢长出了新枝,且越长越长,失去了盆景造型。深秋,紫藤落叶后,我将它修剪后移到室内养护,又追加腊肥。
第二年春天,紫藤又吐叶长枝。我多么希望他能开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来。可等到五月份,花园里的紫藤姹紫嫣红,而我盆中紫藤还是绿叶一片。我很颓丧,既然盆栽紫藤开不了花,就把他栽在屋前花坛里吧。
紫藤一着地,生长迅速,仿佛是《西游记》里的石猴,的天地日月精气,一路狂长,我不得不为它搭建了棚架。不久即爬满了我的平台。平台下面本是我的卧室,烈日炎炎时,我的水泥屋顶被太阳晒的烫脚,卧室犹如蒸笼。有了紫藤遮阴,没有了烈日当空的感觉,坐在紫藤棚下,凉风习习。午睡也有了丝丝凉意。
紫藤花是怎么开的?三月份,迎春、桃花含蕾待放时,紫藤还是粗糙的枝条,在枝条的嫩枝上渐渐露出一点点紫色,慢慢拉长,长出花蕾来,似短小的蠕虫,似小小的玉米芯,似小孩的小手指。慢慢变成鱼鳞状、豆瓣状、蝴蝶状,而此时,小蠕虫已经变成了一串串15公分长的花朵挂满枝梢。紫藤开花后会结出形如豆荚的果实,悬挂枝间。有时夏末秋初还会再度开花。花穗、荚果在翠羽般的绿叶衬托下相映成趣。
紫藤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侣。我在紫藤棚下喝茶休闲,读书写作,我的书房起名为“紫藤斋”。
紫藤棚成了我文友聚会的地方。每当紫藤花开时,一批批文友就来到我的紫藤棚下,喝茶谈天,吟诗作文,或放开歌喉唱上几句。当吃饭时,就叫上几碗面条,让店小二送到我楼上来。或自家炒几个菜,喝上几杯小酒,闲情逸致。
紫藤覆盖了我半座房子。绿荫如盖。吸引来无数鸟类。常来的麻雀、白头翁、画眉、鹁鸽、灰喜鹊、今年竟然来了戴胜鸟。一拨又一拨,满枝欢唱,热闹非凡。
最受我宠爱的还是白头翁。他也够大胆的,竟在我石台上方做鸟窝。我在石台上阅读写作,他在紫藤枝的鸟窝里孵小鸟,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一星期左右,这个局面被打破了。小鸟孵出来后,成天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白头翁夫妇俩成天飞进飞出,非常辛苦,鸟粪则不断落下来,堆在我的石台上,我无法工作了。由他们去吧。我每天去看望它们,十几天后,小鸟羽毛丰满后,就噗噗飞出去了,停在紫藤棚上,飞到玉兰树上,几天以后就不见了影踪。紫藤棚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鹁鸽是本地鸟类,其形状如鸽子,头稍小,羽毛浅灰带青,但没有鸽子那样泛青。它也来做窝了,它们躲在紫藤棚的边上做窝,但它们又很懒,只衔着几根树枝搭建鸟窝,且十分胆小。我每次到阳台上总是轻手轻脚的。过不多久,小鸟就破壳而出了,不久就褪去绒毛,长出了羽毛,颈部羽毛如珍珠状,与父母一模一样,仅靠鸟喙来分别(老鸟的喙呈灰黑色,幼鸟喙乳黄色)。
“保护鸟类,人人有责”,想不到作了好事未必有好报。第二年,紫藤枝上的花蕾刚出来,白头翁就出来啄食了。啄的满地都是,我心疼不已,你要知道一个花蕾一串花。白头翁把紫藤花蕾当做食物啄食了。可怜我紫藤花啊!由此,我就每天晨曦初露时就到平台上喝茶,不让白头翁再来啄食。可我不能一天到晚守在这平台上啊?怎么办呢?我对白头翁的喜爱变成了厌烦。我甚至心里冒出了要像孩提时代那样拿弹弓把他们一只只打下来。可这是可爱的小生命呀,对它们来说也不是有意破坏。此时,春暖乍寒,青黄不接,他们在寻找食物,在为生存而觅食。我既要保护我的紫藤花不受其害,又要保护我的小鸟。左思右想,我想到了以前儿子读大学时买的风铃。好呀。用这个风铃试试。我马上拿出风铃,把它绑在竹竿上。这下好了,白头翁听到风铃声就逃走了,几次下来效果不错,算了却了我一桩心事。
紫藤花开时,发出淡淡的芬芳,迎来小小蜜蜂,随着花蕾相继开放,芬芳越来越浓烈,各类蜂越来越多,除了蜜蜂还有大王峰、黑蜂、河蜂等都来聚会。满藤都是“嗡嗡”声。
同事、同学、文友来了,一批又一批。
常熟电视台也来采访了。让我谈谈紫藤的种植历史、生活习性、平时的养护和如何享受这种紫藤下的休闲文化生活。采访后在常熟电视台《今日传播》栏目播出。后来又在苏州经济台播出。由此,我的紫藤出名了,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2000年,常熟进行污水治理,铺设排污管道,这根管道就安排在我的紫藤下,事前不知道,那天当我下班回家时,只见紫藤下一片狼藉,紫藤根须挖出来一大堆,可怜的紫藤要完蛋啦!我马上打电话给园林管理处的朋友们,请教保护方式和方法。及时处理根须,放上了有机肥,修剪了上面部分的藤条。尽管我采取了一些养护措施,但第二年紫藤还是发芽晚了。花朵也几乎没有了。但紫藤的命总算保住了。
这几年我们这条街上都在翻建房子,可我没有动静,别人问我,为什么不翻建呀?其实我很想翻建,建好后门面出租可以多收租金。可我舍不得这棵紫藤,也不想让他再次受到伤害。
2013年,我又化了万把元,尖顶屋改成了平顶屋,并铺上了地砖,买来了12公分的钢管全面加固棚架。
现在,紫藤枝繁叶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
紫藤,我的最爱。你将陪伴我一生。
小雨轻风落楝花
在我工作的单位――常熟市教育局西边的九曲黄河边上,生长着一棵楝树。这棵楝树像一把张开的伞,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每天见到它,总有一股亲近感油然而生。
六年前,教育局刚搬到九曲黄河善祥商厦时还没有这棵楝树。花坛里只有四棵日本樱花。不知什么时候,在这小小的绿地上竟然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楝树,当我发现时,它已有一米多高了。这是一棵野生的楝树。那四棵樱花树是人工栽培的,得到人们的照看,长得枝繁叶茂,每到樱花时节,便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芬芳四溢,看那棵楝树,硬是在乱石中生长着,渐渐长高了,长大了,它的个头已超过了人工栽培的樱花树,几年以后,它已长成十四五米高,腰围三十多公分的大树。灰褐色树皮上出现一条条快速生长的裂痕,那伞状树冠,煞是好看。去年,常熟遇上了强台风,那四棵樱花树被台风吹得东倒西歪,而那棵楝树却岿然屹立,它已深深地扎根于泥土瓦砾中。
七月,那棵楝树就开出了紫色的花朵,虽然没有樱花那么大,那么鲜艳,可那一朵朵紫色的小花,透出淡淡的芬芳,惹人喜爱。待花朵脱落,露出了米粒大的果子,圆圆的、青青的,慢慢长大成玻璃球似果实。
秋日,那深绿色的柳叶状的树叶纷纷落下,露出那枝枝桠桠,在秋风里摇曳,而在枝桠间则挂着一颗颗淡黄的果实,那是楝树的种子,当白雪皑皑的时候,那楝树的果实便成了白头翁的最好食物,每天早晨,三五只白头翁就来到楝树枝上啄食它们张开嘴巴一颗颗囫囵吞下,这看来对楝树有点损害,其实不然,这也是双赢的,白头翁借助楝树果实而活命,而楝树也靠了这白头翁而把种子带到其它地方去生根发芽传宗接代。
楝树,我对它有特殊的情感。
小时候,常听长辈说,楝树能祛邪气,如有谁家的婴儿闹夜,只要婴儿父母在楝树上贴上一张黄表纸,纸上书写:“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过往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只要过路的人读过一遍,闹夜的婴儿在当天夜里就会止住哭闹。是真是假,我没去考证,但人们就是这么做的。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提倡植树造林,植树的品种较多,其中就有楝树。楝树是本地树种,一般种在河边,坟墓上,或竹园中,屋前屋后,闲散地上。可我家屋外没有土地,因此也羡慕别人家有楝树,因为在那个时代,楝树可是做家具的上好材料,木材轻软,易加工,色泽似榉树。
那时,村里培植了一批楝树,种植在福山塘东沿岸的路两边,村里让有自留地的人家负责管理。由此,我屋后靠路边有五六分的自留地,有十几棵就种在自留地边上。1969年,我家造房子,缺少材料,就砍了自留地边上的几棵钵盂大小的楝树,做了则厢的房梁,这本来是大队出钱种上的,应该请示大队领导,可那时管理松懈,有几家人家造房时就把河岸上的楝树给砍了,我父亲也算是跟人学样了。以后,我在新房的四周种上了楝树。可没有几天,就给我不懂事的外甥给拔掉了几棵。当时我很恼火,把外甥一顿臭骂,但总算保留了几棵。到了八十年代初,结婚需要打家具,我父亲就把几棵楝树砍下来,做了家具。俗话说,“种瓜得瓜”,“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而我自己种树自己受益了,这说明楝树是一种速生树。
楝树果实可以酿酒,五十年代后期,三年自然灾难,粮食歉收,有几家酿酒厂就收购楝树果,代替粮食,其酿出来的酒还真好喝呢!我们几个小学生放学后,就拿了箩筐、长竹竿去采摘楝树果,然后把采摘下来的楝树果卖给酒厂,换的几个钱来作为学费和购买文具用品。这也算是孩提时代自食其力的事例了。
楝树,我一直以为是江南特有的,查了字典才知,楝树的分布范围很广,在中国的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都有种植。
楝树在古代也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北宋时期王安石《钟山晚步》诗:“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将雨中苦楝花开的风姿,描写得惟妙惟肖。“门前桃李都它尽,又见春光到楝花”,这是元代朱希晦咏楝花的名句。可见楝花在他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娇美。
随着时代的变革,常熟的绿化越来越好,引种的树种越来越多,黄山栗树、东阳木、美国松、雪松……但楝树却越来越少了,这是否在多品种绿化中出现了偏废?
前几年,在我的铁树盆中,慢慢长出了两棵楝树幼苗,我舍不得拔掉它们,长到2尺长时,我把它们移栽到乡下的老屋基上。如今已有7米高。我外甥以为此树无用,建议伐去,但我始终不同意。如今,两棵楝树早已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传宗接代,为我的老屋添光溢彩。[1]
作者简介
胡燮敏,江苏常熟人,生于195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