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纳粹」修訂間的差異

(创建页面,内容为“'''纳粹'''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纳粹 |圖片 = File:595897a4978c449ba021f4254a374326 th.jpg|缩略图|居中|2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 次修訂)
行 12: 行 12:
 
| 知名作品 = 《我的奋斗》   
 
| 知名作品 = 《我的奋斗》   
 
}}
 
}}
 纳粹党前身为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德国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
 纳粹党前身为[[ 魏玛共和国]] 时期于1919年创立的[[ 德国]] 工人党,于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 阿道夫·希特勒]]<ref>[https://baike.so.com/doc/5329580-24583300.html 阿道夫·希特勒],360搜索网</ref> 任党首,开始宣扬纳粹主义、反[[ 共产主义]] 、反[[ 资本主义]] 、反犹 主义,在大萧条时期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1945年5月,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 德国]] 总理后,通过"国会纵火案"而成为纳粹德国唯一执政党,实行一党专政。1945年5月,德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战败及由盟国占领后,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纳粹党解散及宣布其为非法,其领导者被逮捕并在[[ 纽伦堡]] 审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类罪。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行 28: 行 28:
 
|}
 
|}
 
=='''基本简介'''==
 
=='''基本简介'''==
 +
[[File:1-1F522220957 1080x960.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E6%A0%87%E5%BF%97&src=tab_www&correct=%E7%BA%B3%E7%B2%B9%E6%A0%87%E5%BF%97&ancestor=list&cmsid=040481c4462d3abdca1a6292ba72bc83&cmran=0&cmras=1&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f46d27a765743b409c81fc06c9ec90b4&currsn=0&ps=87&pc=87 原图链接][http://m.mms591.com/pixel.php?pid=12414&pixel=1080x960 图片来源于591彩信网]]]
 
===组织来源===
 
===组织来源===
  
 纳粹原称: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其党派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 英语: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缩写:NSGWP)。(全称:Nationalsozialismus,"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德文缩写Nazi的汉语音译,另有说法是nasos的音译。注意:民族社会主义是官方教材说法,而国家社会主义是翻译失误),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
+
 纳粹原称:[[ 德国]] 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其党派全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NSDAP; 英语: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缩写:NSGWP)。(全称:Nationalsozialismus,"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个词的德文缩写Nazi的汉语音译,另有说法是nasos的音译。注意:[[ 民族社会主义]] 是官方教材说法,而国家社会主义是翻译失误),是20世纪前半叶的一个德国政党。
  
法西斯(英语:fascism;德语:Faschismus)是由德国纳粹党领导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法西斯是特有名词,不存在缩写,流传所谓的缩写实为谣传,原指象征公民权利的古罗马束棍后来成为德国国家社会党的译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
+
[[ 法西斯]] (英语:fascism;德语:Faschismus)是由德国纳粹党领导的国家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法西斯是特有名词,不存在缩写,流传所谓的缩写实为谣传,原指象征公民权利的古罗马束棍后来成为德国国家社会党的译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
 
===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
+
 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 达尔文]] 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
  
 
===政治投机者===
 
===政治投机者===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称自己为“社会主义”自称效仿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玩弄军队谋取权力,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
 纳粹主义是政治投机者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称自己为“[[ 社会主义]] ”自称效仿[[ 共产党]] “武装夺取政权”,玩弄军队谋取权力,却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 帝国主义]] [[ 种族主义]] [[ 恐怖主义]] ,必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的灾难。<ref>[https://baike.so.com/doc/5392601-5629440.html 纳粹],360搜索网</ref>
  
 
===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1933.1--1945.5) 德国纳粹政权的正式名称。1923年由德国民族主义作家布鲁克(1876-1925)在其著作《第三 国》中首先提出 后被希特勒采用,1933年1月纳粹执政后正式命名。其含义有二:(1)表明纳粹德 继承"德意志民族的 神圣罗马帝国"(即 第一帝 国962-1806 )和" 德意志帝国" (即 第二帝国.1871-1918) 系德意志民族历史 可以延续千年 最大 家;(2) 在中世纪神话传说中 " 第三帝国"被视为持续千 的太平盛世,所以以此来美化 纳粹 政权。
+
962年,[[奥托一世]]加冕 神圣[[罗马]][[皇 ]] 东法兰克王 演变为 神圣罗马帝国 ,又称“[[德意志 第一帝 国]]”(962年-1806 年)。
 +
 
 +
1871年,普鲁士王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成功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 德意志帝国 ,史称“[[德意志 第二帝国]]”(1871年-1918 年)。
 +
 
 +
1933年9月1日 [[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代表大会 首次使用“第三帝国”来指称纳粹统治下 纳粹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 第三帝国]]”(1933年-1945 )。<ref>[https://www.360kuai.com/detail?cota=3&kuai_so=1&url=989a58f33588a2d13  纳粹 德国为什么又叫第三帝国第一、第二帝国去哪了],快资讯网,2019-06-07</ref>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
[[File:Img7687584 n.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E6%A0%87%E5%BF%97&src=tab_www&correct=%E7%BA%B3%E7%B2%B9%E6%A0%87%E5%BF%97&ancestor=list&cmsid=040481c4462d3abdca1a6292ba72bc83&cmran=0&cmras=1&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0d879a5e5e059fef87c435f74cc65f4a&prevsn=370&currsn=430&ps=440&pc=60 原图链接][http://pic.mil.sohu.com/detail-651175-0.shtml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于是创了魏玛共和国,但是,由于对德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的原因,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12年10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 最高时达600万。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
+
 经过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德国]] 战败,于是创了魏玛共和国,但是,由于对德国苛刻的[[ 凡尔赛条约]] 的原因,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12年10月末从[[ 华尔街]] 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 最高时达600万。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从19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年4月10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希特勒竟然获得了36.8%的选票。1932年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从此开始兴起。
+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从19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年4月10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希特勒竟然获得了36.8%的选票。1932年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从此开始兴起。<ref>[https://baike.so.com/doc/5392601-5629440.html 纳粹],360搜索网</ref>
  
 
=='''思想来源'''==
 
=='''思想来源'''==
 +
[[File:300000938214129957354358846 950.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src=srp&correct=%E7%BA%B3%E7%B2%B9&ancestor=list&cmsid=21b808da122b9d7c1916a15c8a00e332&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d90b728e27e2d9d4578a9cc9790bafb0&currsn=0&ps=111&pc=111 原图链接][http://tupian.baike.com/28449/6.html?prd=zutu_thumbs 图片来源于互动百科网]]]
 
===我的奋斗===
 
===我的奋斗===
+
 纳粹主义主要的来源不是[[ 法西斯]] 主义,而法西斯主义是一部经典的--[[ 《我的奋斗》]] ,只能算是它的旧约而已。此一历史现象前所未有,也不像法国大革命,前仆后继地由一大堆「哲学家」来为它做准备;法西斯「思想家」可谓凤毛麟角。事实上讲,法西斯一字本身明示此一现象的本质:它是种种不同势力的统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成立的。法西斯独裁者全凭经验;「领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动就是群众的表率,他的言语就是真理。反正,法西斯主义者到处都是以对抗,揭发真正的或虚构的敌人,由他们所指定的敌人来印证自己;他们的争斗主要是某种排斥。在这同时,他们也会追求一些目标,明定规划,研拟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论基础的,它是一种由所排的与所建议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类似某种复杂总体的最低要求,而在这个要求之上尽可有所变卦。
 纳粹主义主要的来源不是法西斯主义,而法西斯主义是一部经典的--《我的奋斗》,只能算是它的旧约而已。此一历史现象前所未有,也不像法国大革命,前仆后继地由一大堆「哲学家」来为它做准备;法西斯「思想家」可谓凤毛麟角。事实上讲,法西斯一字本身明示此一现象的本质:它是种种不同势力的统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实然后成立的。法西斯独裁者全凭经验;「领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动就是群众的表率,他的言语就是真理。反正,法西斯主义者到处都是以对抗,揭发真正的或虚构的敌人,由他们所指定的敌人来印证自己;他们的争斗主要是某种排斥。在这同时,他们也会追求一些目标,明定规划,研拟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论基础的,它是一种由所排的与所建议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类似某种复杂总体的最低要求,而在这个要求之上尽可有所变卦。
 
  
 
===共同背景===
 
===共同背景===
 如果说法西斯主义曾是一种国际性现象,曾经为控制全世界而奋斗;如果说以它为名的所有国体和政权都拥有某种“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寻思;如果说各个都自命反共却并没有组成另一个新「国际」,无论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国家,社会,种族环境下,主义到底是进展出来了,也有其实行的作法。
+
 如果说[[ 法西斯]] 主义曾是一种国际性现象,曾经为控制全世界而奋斗;如果说以它为名的所有国体和政权都拥有某种“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寻思;如果说各个都自命反共却并没有组成另一个新「国际」,无论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国家,社会,种族环境下,主义到底是进展出来了,也有其实行的作法。
  
 所以说法西斯主义(的性质)是单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全都因国家主义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国家主义而彼此敌对--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铁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团与罗马尼亚的铁卫队一定会为特兰西瓦尼亚而大打出手;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国纳粹党也曾长年彼此敌视,在奥地利与多瑙河盆地有所争执;而在法国法西斯里,各派从来无法团结;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腊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权 等等。
+
 所以说法西斯主义(的性质)是单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全都因[[ 国家主义]] 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国家主义而彼此敌对--要不是在[[ 希特勒]] 的铁腕控制下,[[ 匈牙利]] 的箭形十字团与[[ 罗马尼亚]] 的铁卫队一定会为[[ 特兰西瓦尼亚]] 而大打出手;[[ 意大利]] 法西斯和[[ 德国]] 纳粹党也曾长年彼此敌视,在[[ 奥地利]] [[ 多瑙河]] 盆地有所争执;而在[[ 法国]] 法西斯里,各派从来无法团结;[[ 墨索里尼]] 所攻打的[[ 希腊]] 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权等等。
  
 各个法西斯主义达到执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虽然他们都受到同类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国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目前,为求有所节制,仅举一例:反犹太主义在意大利出现得很晚,如同是从德国进口的一般。而我们想要研究出来的也就是这些法西斯主义的种类。[1]
+
 各个法西斯主义达到执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虽然他们都受到同类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国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目前,为求有所节制,仅举一例:反[[ 犹太主义]] [[ 意大利]] 出现得很晚,如同是从德国进口的一般。而我们想要研究出来的也就是这些法西斯主义的种类。
 +
=='''标志象征'''==
 +
 
 +
纳粹万字符时候纳粹党在1920年启用的标志。纳粹党的标志是由文字组成的图案,它的来源是由德语的Schutzstaffel(亲卫队)缩写成SS再转化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合并而成,这个倾斜45°的右旋卐字图案被称为Hakenkreuz(德语直译为钩十字),用于纳粹党的旗帜、徽章及臂章。
 +
 
 +
希特勒认为"X"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使命,因而于一九二〇年用作纳粹党党徽。
 +
 
 +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ref>[https://baike.sogou.com/v110510.htm?fromTitle=纳粹 纳粹],搜狗百科网</ref>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
[[File:AEDiHiTSyvkAkOdVofPuPH5KYnnYeZ4EsB08A2acX2fnP1531184042218compressflag.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src=tab_www&correct=%E7%BA%B3%E7%B2%B9&ancestor=list&cmsid=4db5838eca1f6551af5c79f926c2806d&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e5eeef062eedca5d0c1ccfbe7a67f50b&currsn=0&ps=111&pc=111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MBFA7AU0523D46J.html 图片来源于网易网]]]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德国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出生于奥地利北部布劳瑙镇一个海关职员之家。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术家,去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1913年迁居德国慕尼黑前无固定职业,成为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 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 16团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军衔至下士。
+
 纳粹[[ 德国]] 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出生于[[ 奥地利]] 北部布劳瑙镇一个海关职员之家。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术家,去[[ 维也纳]] 报考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1913年迁居德国[[ 慕尼黑]] 前无固定职业,成为[[ 民族主义]] 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 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 16团服役,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衔至下士。
  
 
 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为寻生活出路,于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于次年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魁首,随即组织党的武装冲锋队。
 
 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为寻生活出路,于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于次年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魁首,随即组织党的武装冲锋队。
  
1923年 11月在慕尼克发动"啤酒馆暴动",企图仿效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权。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口述了《我的奋斗》一书,鼓吹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反苏反共思想
+
1923年 11月在[[ 慕尼克]] 发动"[[ 啤酒馆暴动]]",企图仿效[[ 墨索里尼]] 建立 [[ 法西斯]] 政权。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口述了《[[ 我的奋斗]] 》一书,鼓吹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 沙文主义]] 和反苏反共思想。
 
 
1924年底,希特勒出狱。出狱后,他改用合法手段夺权。经多年组织工作和苦心经营,待到1933年 1月,终於在垄断资本集团和军界支持下,将纳 粹党发展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他本人也因此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开始实现其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
 
 
 
1934年总统兴登堡死后,希特勒得以集总统和总理的大权于一身,废止共和国,改称德意志第三帝国,自称国家"元首"。他解散国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其他一切政党,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
 
 
 
1935年,他撕毁凡尔赛条约,宣布重整军备,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他在构成对德国有利的国际形势后,便于 1936年 3月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接著于同年 7 月夥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进而在 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实施兼并,完成了不流血的征服
 
  
1938年 ,希特勒 步独揽陆 空三 指挥权 ,担 德国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
+
在战争期间 “元首” 希特勒 以及纳粹大大小小的头目们,总结分析了 战时期德国内部团结遭到破坏的原因,所以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社情民意,掌控予取予夺大权 用来收买人心。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建立一个任何时候都有多数人支持的专政。战时食品分配立足于公正,确保[[马克币]]值稳定,照顾 不增加弱势群体的战争负 ,凡加班必有加班费,加班费免税,以期一个稳定的后方。<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114/c372327-28859295.html 揭秘: 德国 人在二战期间为何支持纳粹],人民网,2016年11月14日</ref>
  
1939年 9月,出兵闪击波兰,正式点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烈火。1940年春,把战火燃烧到西方,只用 6个星期就打垮了英,法联军,占领了西欧和北非广大地区。
+
1945年4月28日,[[ 苏联红军]] 攻入[[ 柏林]] 市区。56岁的希特勒眼看灭顶之灾降临,便於30日15时30分,同他的情妇[[ 爱娃·布劳恩·布劳恩]] 一起,在总理府花园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杀身亡,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56岁的希特勒眼看灭顶之灾降临,便於30日15时30分,同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布劳恩一起,在总理府花园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杀身亡,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海因里希·希姆莱===
 
===海因里希·希姆莱===
 海因里希·希姆莱,1900年11月7日出生在德国慕尼黑。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曾任命他为自己的接班人。第—次世界大战之时在第11巴伐利亚步兵团服役。
+
  [[File:314f8f529cb24918b7943bed35a2cc91.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src=srp&correct=%E7%BA%B3%E7%B2%B9&ancestor=list&cmsid=21b808da122b9d7c1916a15c8a00e332&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c26baef67a0ee65e9e4cfa83bdb4e62d&currsn=0&ps=111&pc=111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7013159_9992578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 海因里希·希姆莱]] ,1900年11月7日出生在[[ 德国慕尼黑]] 。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曾任命他为自己的接班人。第—次世界大战之时在第11[[ 巴伐利亚]] 步兵团服役。
  
1923年11月参加啤酒馆暴动。历任纳粹党卫队队长、党卫队帝国领袖、德国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首脑、警察总监、内政部长等要职,先后兼任德国预备集团军司令、上莱茵集团军群司令和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  
+
1923年11月参加[[ 啤酒馆暴动]] 。历任纳粹党卫队队长、党卫队帝国领袖、德国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首脑、警察总监、内政部长等要职,先后兼任德国预备集团军司令、上莱茵集团军群司令和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  
  
1939年11月,作为紧跟恩斯特·罗姆的旗手参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动。在希姆莱的组织领导下,党卫队由当时的仅200人的弱小机构发展为控制着整个纳粹帝国的庞大组织。
+
1939年11月,作为紧跟[[ 恩斯特·罗姆]] 的旗手参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动。在希姆莱的组织领导下,党卫队由当时的仅200人的弱小机构发展为控制着整个纳粹帝国的庞大组织。
  
 
===埃尔文·隆美尔===
 
===埃尔文·隆美尔===
  
隆美尔(外号:沙漠之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是一位营指挥官,这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1939年3月,希特勒两次派他去指挥元首流动司令部,指挥德军侵占布拉格和武力监督立陶宛"自愿归属"德国。
+
[[ 隆美尔]] (外号:沙漠之狐)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末期是一位营指挥官,这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1939年3月,希特勒两次派他去指挥元首流动司令部,指挥德军侵占布拉格和武力监督立陶宛"自愿归属"德国。
  
1942年初,他率非洲军团登陆北非,多次重创英军第8集团军,使两任英军北非总司令:韦维尔和奥钦莱克都被撤了职,鉴於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但最后英国在北非大举增兵,使隆美尔曾经在非洲大陆上所向披靡的“非洲军团”给赶下了海。
+
1942年初,他率[[ 非洲]] 军团登陆北非,多次重创英军第8集团军,使两任英军北非总司令:韦维尔和奥钦莱克都被撤了职,鉴於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但最后[[ 英国]] 在北非大举增兵,使隆美尔曾经在非洲大陆上所向披靡的“非洲军团”给赶下了海。
  
 
===鲁道夫·赫斯===
 
===鲁道夫·赫斯===
 
+
[[File:D4e0-fyqincv0020222.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src=srp&correct=%E7%BA%B3%E7%B2%B9&ancestor=list&cmsid=21b808da122b9d7c1916a15c8a00e332&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ce2aa2d572bc9c65f098140fc6aed23c&currsn=0&ps=111&pc=111 原图链接][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7%BA%B3%E7%B2%B9&lmsid=cf797a3aad3e14f6&lm_extend=ctype%3A3%7Clmbid%3A0 图片来源于360搜索网]]]
鲁道夫·赫 斯1894 年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一名飞行员。1917年,他在前线司令部碰到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六年后,希特勒因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而被囚於兰德斯堡监狱,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赫斯,特意从奥地利回来和希特勒一起吃官司。在狱中,希特勒口授,赫斯记录整理,写成了一部日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书:《我的奋斗》。从此希特勒视赫斯为心腹,自1923年纳粹党发轫起,赫斯就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后来被任命为纳粹党的副元首。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进攻波兰后,赫斯又被指定为希特勒的继承人。
+
[[ 鲁道夫·赫 斯]]1894 年出生在[[ 埃及]] 亚历山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一名飞行员。1917年,他在前线司令部碰到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六年后,希特勒因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而被囚於兰德斯堡监狱,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赫斯,特意从[[ 奥地利]] 回来和希特勒一起吃官司。在狱中,希特勒口授,赫斯记录整理,写成了一部日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书:《我的奋斗》。从此希特勒视赫斯为心腹,自1923年纳粹党发轫起,赫斯就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后来被任命为纳粹党的副元首。1939年9月1日,纳粹[[ 德国]] 进攻[[ 波兰]] 后,赫斯又被指定为希特勒的继承人。<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fromId=290348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百度百科网</ref>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国政治家,演说家。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极其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第三帝国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
[[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国政治家,演说家。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极其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 第三帝国]] 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内,戈培尔曾经是希特勒的政敌,并且在开战以来极力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对苏战争,这看出来戈培尔博士比其他纳粹高官甚至是希特勒更有远见。没有过度膨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内,戈培尔曾经是希特勒的政敌,并且在开战以来极力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对苏战争,这看出来戈培尔博士比其他纳粹高官甚至是希特勒更有远见。没有过度膨胀。
行 109: 行 114:
 
===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之后,里宾特洛甫赴加拿大独立经商4年。1914年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服役,后晋升为中尉。大战结束之时,里宾特洛甫临时赴驻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任职,战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1946年10月1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钾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
[[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之后,里宾特洛甫赴[[ 加拿大]] 独立经商4年。1914年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服役,后晋升为中尉。大战结束之时,里宾特洛甫临时赴驻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任职,战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1946年10月1日,[[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 氰酸钾]] 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赫尔曼·威廉·戈林===
 
===赫尔曼·威廉·戈林===
  
赫尔曼·威廉·戈林(Hermann G&ouml;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空军元帅,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死刑前两小时在狱中服用有毒氰化钾胶囊自杀。
+
[[ 赫尔曼·威廉·戈林]] (Hermann G&ouml;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空军元帅,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死刑前两小时在狱中服用有毒[[ 氰化钾]] 胶囊自杀。<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赫尔曼·威廉·戈林?fromId=38739&redirected=seachword 赫尔曼·威廉·戈林],百度百科网</ref>
 +
 
 +
== '''外部連結''' ==
 +
*[http://www.sohu.com/a/18039355_116165  纳粹时期的神秘黑科技]
 +
 
 +
*[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114/c372327-28859295.html  揭秘:德国人在二战期间为何支持纳粹]
 +
 
 +
*[https://dajia.qq.com/original/ybrdbd/xb20180206.html  纳粹德国时期的笑话]
 +
 
 +
*[https://baike.so.com/doc/5329580-24583300.html  阿道夫·希特勒]
 +
 
 +
== '''參考來源''' ==
 +
{{Reflist}}
 +
 
 +
[[Category: 社会组织类]] [[Category:政党]]

於 2019年9月29日 (日) 11:38 的最新修訂

納粹

納粹
出生 1920年4月1日
國籍 德國
別名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職業 政黨組織
知名於 實行種族主義和恐怖主義,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知名作品 《我的奮鬥》

納粹黨前身為魏瑪共和國時期於1919年創立的德國工人黨,於1920年4月1日更名。1921年6月29日,阿道夫·希特勒[1]任黨首,開始宣揚納粹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太主義,在大蕭條時期贏得了很多狂熱分子的支持。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後,通過"國會縱火案"而成為納粹德國唯一執政黨,實行一黨專政。1945年5月,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及由盟國占領後,盟國管制理事會第2號法令將納粹黨解散及宣布其為非法,其領導者被逮捕並在紐倫堡審判上被宣判犯有危害人類罪。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納粹 德文全稱 Nationalsozialismus
外文名稱 Nasos;Nazis 黨派全稱 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領導人 阿道夫·希特勒  起源國家    德國
成立時間   1920年 起源國家 德國 

基本簡介

組織來源

納粹原稱: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其黨派全稱: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縮寫NSDAP; 英語: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縮寫:NSGWP)。(全稱:Nationalsozialismus,"民族的"和"社會主義的"兩個詞的德文縮寫Nazi的漢語音譯,另有說法是nasos的音譯。注意:民族社會主義是官方教材說法,而國家社會主義是翻譯失誤),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

法西斯(英語:fascism;德語:Faschismus)是由德國納粹黨領導的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法西斯是特有名詞,不存在縮寫,流傳所謂的縮寫實為謠傳,原指象徵公民權利的古羅馬束棍後來成為德國國家社會黨的譯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

基本理論

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

政治投機者

納粹主義是政治投機者偷換了社會主義的概念,操縱病態的民族主義,演變成的極端化、惡質化的民族主義。納粹主義稱自己為「社會主義」自稱效仿共產黨「武裝奪取政權」,玩弄軍隊謀取權力,卻與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本質背道而馳,主張通過對內獨裁和對外侵略謀求發展,實質是極端野蠻的帝國主義種族主義恐怖主義,必會對人類文明造成毀滅性的災難。[2]

第三帝國

962年,奧托一世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神聖羅馬帝國,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962年-1806年)。

1871年,普魯士王國「鐵血宰相」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年-1918年)。

1933年9月1日,希特勒紐倫堡召開的納粹黨代表大會上首次使用「第三帝國」來指稱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因此,納粹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年-1945年)。[3]

時代背景

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於是創了魏瑪共和國,但是,由於對德國苛刻的凡爾賽條約的原因,德國不得不割地賠款,而且還要縮減其軍備.在魏瑪共和國後期,1912年10月末從華爾街開始的經濟恐慌迅速蔓延,導致了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德國的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產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 最高時達600萬。戰敗的德國無力賠償.於是,德國人在失業,通貨膨脹,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轉趨極端。

從1930-1933年期間,魏瑪共和國不得不由所謂的「總統內閣」來治理,經濟危機更使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對魏瑪共和國政府極為不滿,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新政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為國家社會主義展開更強大的宣傳,對各階層人民不斷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慷慨許諾。一方面又通過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宣稱該黨不是一個階級政黨,而是「大眾黨」,並重點向中下層的中產階級發動討好攻勢,以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這種宣傳不能不打動處在絕望之中的德國人民,他們相信希特勒的諾言能夠兌現,因而紛紛聚集在納粹的旗幟下。

危機前,納粹黨只有10.8萬人,到了1932年,人數超過了100萬。從1930年開始,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得勝利,1932年4月10日舉行總統第二輪選舉,希特勒竟然獲得了36.8%的選票。1932年7月31日舉行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了37.3%的選票,獲得230個議席,一躍成為國會中最大的黨派。從此開始興起。[4]

思想來源

我的奮鬥

納粹主義主要的來源不是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是一部經典的--《我的奮鬥》,只能算是它的舊約而已。此一歷史現象前所未有,也不像法國大革命,前仆後繼地由一大堆「哲學家」來為它做準備;法西斯「思想家」可謂鳳毛麟角。事實上講,法西斯一字本身明示此一現象的本質:它是種種不同勢力的統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成立的。法西斯獨裁者全憑經驗;「領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動就是群眾的表率,他的言語就是真理。反正,法西斯主義者到處都是以對抗,揭發真正的或虛構的敵人,由他們所指定的敵人來印證自己;他們的爭鬥主要是某種排斥。在這同時,他們也會追求一些目標,明定規劃,研擬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論基礎的,它是一種由所排的與所建議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類似某種複雜總體的最低要求,而在這個要求之上盡可有所變卦。

共同背景

如果說法西斯主義曾是一種國際性現象,曾經為控制全世界而奮鬥;如果說以它為名的所有國體和政權都擁有某種「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尋思;如果說各個都自命反共卻並沒有組成另一個新「國際」,無論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國家,社會,種族環境下,主義到底是進展出來了,也有其實行的作法。

所以說法西斯主義(的性質)是單一的,同時也是多樣的。全都因國家主義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國家主義而彼此敵對--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鐵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團與羅馬尼亞的鐵衛隊一定會為特蘭西瓦尼亞而大打出手;意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黨也曾長年彼此敵視,在奧地利多瑙河盆地有所爭執;而在法國法西斯里,各派從來無法團結;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臘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權等等。

各個法西斯主義達到執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雖然他們都受到同類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國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目前,為求有所節制,僅舉一例:反猶太主義意大利出現得很晚,如同是從德國進口的一般。而我們想要研究出來的也就是這些法西斯主義的種類。

標誌象徵

納粹萬字符時候納粹黨在1920年啟用的標誌。納粹黨的標誌是由文字組成的圖案,它的來源是由德語的Schutzstaffel(親衛隊)縮寫成SS再轉化為兩個閃電型的字母S合併而成,這個傾斜45°的右旋卐字圖案被稱為Hakenkreuz(德語直譯為鈎十字),用於納粹黨的旗幟、徽章及臂章。

希特勒認為"X"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的使命,因而於一九二〇年用作納粹黨黨徽。

「卐」是上古時代許多部落的一種符咒,在古代中國印度波斯希臘埃及特洛伊等國的歷史上均有出現,後來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們把它看成是太陽或火的象徵,以後普遍被作為吉祥的標誌。[5]

代表人物

阿道夫·希特勒

納粹德國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頭號戰犯。出生於奧地利北部布勞瑙鎮一個海關職員之家。中學畢業後夢想當藝術家,去維也納報考美術學院,結果名落孫山。1913年遷居德國慕尼黑前無固定職業,成為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的狂熱信徒。1914年 8月加入德國陸軍,在巴俄利亞預備步兵第 16團服役,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銜至下士。

戰後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為國防軍反諜機關當密探。為尋生活出路,於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該黨於次年改名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1921年,希特勒成為納粹黨的魁首,隨即組織黨的武裝衝鋒隊。

1923年 11月在慕尼克發動"啤酒館暴動",企圖仿效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權。失敗後,被捕入獄。他在獄中口述了《我的奮鬥》一書,鼓吹廢除《凡爾賽和約》,奪取生存空間,擴充領土,征服世界,宣揚復仇主義,種族主義,民族沙文主義和反蘇反共思想。

在戰爭期間,「元首」希特勒以及納粹大大小小的頭目們,總結分析了一戰時期德國內部團結遭到破壞的原因,所以每時每刻都在關心着社情民意,掌控予取予奪大權,用來收買人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建立一個任何時候都有多數人支持的專政。戰時食品分配立足於公正,確保馬克幣值穩定,照顧軍屬,不增加弱勢群體的戰爭負擔,凡加班必有加班費,加班費免稅,以期一個穩定的後方。[6]

1945年4月28日,蘇聯紅軍攻入柏林市區。56歲的希特勒眼看滅頂之災降臨,便於30日15時30分,同他的情婦愛娃·布勞恩·布勞恩一起,在總理府花園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殺身亡,從而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海因里希·希姆萊

海因里希·希姆萊,1900年11月7日出生在德國慕尼黑。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曾任命他為自己的接班人。第—次世界大戰之時在第11巴伐利亞步兵團服役。

1923年11月參加啤酒館暴動。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領袖、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

1939年11月,作為緊跟恩斯特·羅姆的旗手參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動。在希姆萊的組織領導下,黨衛隊由當時的僅200人的弱小機構發展為控制着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

埃爾文·隆美爾

隆美爾(外號:沙漠之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是一位營指揮官,這個典型的普魯士軍人對希特勒佩服得五體投地。1936年9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希特勒警衛部隊的指揮官。1939年3月,希特勒兩次派他去指揮元首流動司令部,指揮德軍侵占布拉格和武力監督立陶宛"自願歸屬"德國。

1942年初,他率非洲軍團登陸北非,多次重創英軍第8集團軍,使兩任英軍北非總司令:韋維爾和奧欽萊克都被撤了職,鑒於他的赫赫戰功,希特勒親自授予他陸軍元帥的權杖。但最後英國在北非大舉增兵,使隆美爾曾經在非洲大陸上所向披靡的「非洲軍團」給趕下了海。

魯道夫·赫斯

魯道夫·赫斯1894年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是一名飛行員。1917年,他在前線司令部碰到傳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六年後,希特勒因慕尼黑啤酒館暴動而被囚於蘭德斯堡監獄,對希特勒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赫斯,特意從奧地利回來和希特勒一起吃官司。在獄中,希特勒口授,赫斯記錄整理,寫成了一部日後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的書:《我的奮鬥》。從此希特勒視赫斯為心腹,自1923年納粹黨發軔起,赫斯就是希特勒的私人秘書,後來被任命為納粹黨的副元首。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進攻波蘭後,赫斯又被指定為希特勒的繼承人。[7]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國政治家,演說家。其擔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極其擅長講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納粹喉舌",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黨內,戈培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政敵,並且在開戰以來極力反對戰爭,尤其是反對對蘇戰爭,這看出來戈培爾博士比其他納粹高官甚至是希特勒更有遠見。沒有過度膨脹。

里賓特洛甫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於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國韋塞爾的軍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諾布爾接受外語教育之後,里賓特洛甫赴加拿大獨立經商4年。1914年返回德國,志願入伍服役,後晉升為中尉。大戰結束之時,里賓特洛甫臨時赴駐伊斯坦布爾的德國軍事使團任職,戰後在柏林經營主要面向英國和法國的酒類出口。1946年10月1日,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納粹戰犯里賓特洛甫絞刑。15天之後,里賓特洛甫被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賓特洛甫是第一個走上絞刑架的納粹高級領導。這是因為原本應第一個被執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氰酸鉀自盡,於是里賓特洛甫成為第一個被執行死刑的納粹高級領導。

赫爾曼·威廉·戈林

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Gö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納粹德國空軍元帥,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在紐倫堡審判中,戈林被控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並被判處絞刑,但他在執行死刑前兩小時在獄中服用有毒氰化鉀膠囊自殺。[8]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