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绒毛番龙眼(无患子科番龙眼属植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绒毛番龙眼(无患子科番龙眼属植物)(rongmao fanlomgyan),无患子科SAPINDACEAE , 是中国云南南部季节性雨林中上层优势树种之一。渐危种。常绿大乔木,高30至45米,有大板根。分布于云南部分地区海拔堪75至1500米沟谷季雨林中。喜生于地形阴蔽,热量条件较高,干湿季分明,土壤深厚等环境。林内天然更新良好,花期3至5月,果期5至9月。[1]

[]

旅游价值

  番龙眼树生长很快,而且材质优良,材质坚硬、耐腐性强、纹理美观,是制造各种高级家具及用于造船、桥梁、建筑等的优质木材。

  旅游项目

  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日益红火,勐腊县自然保护局别出心裁,独辟径蹊,开发出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即用网绳、木板、钢管等材料在高空将粗大的望天树连接起来,并美名其曰“空中走廊”。踏上晃晃悠悠的“空中走廊”,不仅可以体验到那种在高空摇荡的惊心动魄的刺激,还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高空俯视整个热带雨林的全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奥妙。

基本介绍

  中文名 : 绒毛番龙眼

  拉丁科名: Sapindaceae

  中文科名: 无患子科

  保护级别 : 3

  分布 :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南部永德、 沧源,南部景洪、思茅、勐腊、金平及东南部麻栗坡等地。生于海拔 475-1000(-1500)米沟谷季雨林中。 印度、斯里兰卡、尼科巴岛、 安达曼群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伊里安岛、菲律宾群岛、东达萨摩亚岛等均有分布。

  现状: 渐危种。绒毛番龙眼是中国云南南部季节性雨林中上层优势树种之一。由于过度采伐和垦殖,森林被破坏,植株己迅速减少。

  海拔下限(米) : 475

  海拔上限(米) : 1000 最高1500

科属简介

植物简介

  简介: 茎具明显的皮层和髓心,维管束通常排成一圆圈,有环状形成层,木本植物的茎每年增粗,形成年轮。叶具网状脉。花部通常为4-5基数。种子胚常具2子叶。344科,约有20多万种,我国204科,2,390属,约2万种,其中木本植物约8,000种,乔木树种

约2,000种,包括一般用材、珍贵用材、纤维、单宁、橡胶、漆液、木栓、药用、淀粉、油料、果树等经济树种。

无患子科   简介: 乔木或灌木,稀攀援草本或木质藤本。羽状复叶、3小叶复叶,稀掌状复叶或单叶,互生,常无托叶。圆锥或总状花序。花单性,稀杂性或两性,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萼片4-5(6),离生或基部合生;花瓣4-5(6),离生,内面基部常有鳞片或被毛,或无花瓣;雄蕊8或10(5-10),花丝常有毛;具外生花盘;子房上位,3(1-4)室,每室1-2胚珠,稀多数,中轴胎座;退化雌蕊常密被毛;不育雄蕊的花丝较短,花药具厚壁,不裂。蒴果、核果、翅果或荔果。种子有假种皮或无,无胚乳

  约150属,2000余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少数至温带。中国25属,53种2亚种3变种。

番龙眼属   拉丁学名:Pometia J.R.et G.Forst.

  英文名:Pometia

  简介: 大乔木,常具板根。偶数羽状复叶,第一对小叶着生于叶轴基部,较小,似1对托叶,有锯齿。圆锥花序;花单性同株,辐射对称。萼杯状,5深裂,镊合状排列;花瓣5,内面无鳞或具1腺体;花盘环状,5浅裂;雄蕊5,伸出,花丝无毛或基部被毛;子房2裂,2室,每室1胚珠,通常仅1室发育。荔果,果皮厚,平滑,中层海绵质。种皮革质,假种皮包被种子基部,与种皮黏连。约8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及大洋洲。我国2种。 所有种类: 番龙眼 、绒毛番龙眼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30-45米,具大板根;小枝、花序、子房、叶轴和小叶均被黄色绒毛。

  羽状复叶,长30一100厘米;小叶4一13对,纸质,

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一21厘米,宽4一8.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具锯齿,小叶柄很短,最下部的1对较小,呈托叶状,半月形或钻形。

小叶柄被黄色毛。圆锥花序,顶生或眼生,长25~40cm,密被黄色绒毛,花序具细长、俯垂的分枝;苞片和小苞片较小,花萼被茸毛;花黄色,花瓣5花萼近等长或短很多;花柄长4mm,基部具节,被绒毛。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25-40厘米;花黄色,具极短柄;花萼浅杯状,5深裂,长约1.5毫米,外被黄色绒毛;花瓣5,倒卵形或卵圆形,长约1毫米;雄蕊5,花丝线形,基部被柔毛;子房圆形。

  果核果状,椭圆形,长3一3.5厘米,直径1.6-2.5厘米,不开裂,光滑,成熟时紫红色,干时近黑褐色;种于除顶部外覆以胶质黄色假种皮。

果深裂为2果爿,通常仅1个发育,椭圆形,长3~3.5cm,径1.6~2.5cm,果皮光滑,红色,干时近黑褐色;种子除部分外,覆以胶质黄色假种皮。花期2~5月,果期5~8月。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

生活习性

  绒毛番龙眼喜生于地形阴蔽,热量条件较高,冬季寒流影响微弱,干湿季节分明,但干季前期常有浓雾,空气湿度大,土壤深厚潮湿的环境。分布区年平均温约21jC,极端最高温为38.9℃,最低温不低于5℃,年降水量1200一1800毫米,多集中在5一10月。土壤为黄壤和砖红壤

,pH值6.1一5.5。

  其伴生树种,常见的有千果榄仁Terminalia myriocarpa Heurck et Muel1.一Arg.、窄叶翅于树plerospermum lanceifoflum Roxb.、光叶天料木Homaliumlaoticumvar.glabratumC.Y.Wu、棱果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砂d Kurz、 山楝 Aphanamixis polvstachya (Wall.) R.N.Parker、麻楝ChukrasiatabularisA.Juss.等。林内天然更新良好,幼苗常生长在母树周围或散生林内,在较弱光照而潮湿的生境下长势较良好。花期3--5月,果期5--9月。

保护管理

保护价值

  树干高大,木材红色至红褐色,质坚实而重,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加工容易,抗腐抗虫,为滇南最重要的工业和建筑用材之一。

保护措施   在西双版纳的勐腊和勐养两地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保护,促进天然更新,其它产区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乱砍滥伐,并进行植树造林。

繁殖培育

  栽培要点:种子繁殖。种子寿命短,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假种皮,阴干后即可直播于营养袋内,或采用砂床催芽后移植营养袋内。幼苗一般在8个月后即可出圃造林。

木质特点

  番龙眼 pometia sp.

  ●番龙眼属 pometia

  ●木材名称:番龙眼

  ●不规范名称:唐木

  树木与分布:

  常绿乔木,高30~45m,直径近1.0m。本属约10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常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马来西亚、印尼进口,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为最重要商品材。

  树皮:

  厚约0.5cm,质硬脆,易块状剥离。外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浅龟裂,易小片状脱落。内皮紫红色,断面见白色弦向带,斜削面呈紫、白相间的斑马纹,为其主要的识别特征。

  横断面:

  心边材区别略明显。心材暗红褐色至紫红色。边材灰粉红褐色,宽2~4cm。生长轮略明显,均匀。

  木材材性:

  具金色光泽。纹理直至浅交错;结构细而匀;重量、强度中等;加工容易,切面光滑;热弯、油漆、染色、胶黏性能好;略难钉钉,握钉力中。略耐腐。干燥困难。其干密度:0.58g/cm3。

  宏观构造:

  散孔材。管孔肉眼下明显,甚少,略大:主为单管孔,少数径列复管(2-3个);具白色沉积物.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略见,环管束状及轮界状.本射线放大镜可见,略密,甚窄。

  木材用途:

  适用于旋切单板、胶合板细木工制品、家具、弯曲木、建筑构件、轻型结构、钢琴、工具柄、室内装修等。

  识别要点:

  外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浅龟色裂。内皮紫红色,斜削面呈紫、白相间的斑马纹,为其主要的识别特征。木材含皂角苷,木片放入水中摇动可见泡沫。

相关研究

  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生态特性的研究

  就温度、光照、土壤水分条件对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Bl.)Teysm.et Binn.)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种子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温度为30℃;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萌发优于全黑暗条件;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70%,最适为60%;在室内自然摊放条件下,9d后发芽率减半,16d后完全丧失发芽能力。研究认为,目前绒毛番龙眼的濒危状态主要是由于滥砍乱伐和森林破坏造成的,由于其种子具有顽拗性种子的一些特点,该物种宜采取活体保存的方法,以就地保护为主,活植物迁地保护为辅。

  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成树树冠上、中、下3层叶片进行了测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树木的光合作用.结果表明:绒毛番龙眼成树具有喜光的光合特性,光饱和点较高(1000~1500μmol·m-2·s-1),而光补偿点较低(7·7~15·3μmol·m-2·s-1),对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绒毛番龙眼光合日进程的关键因子;12月,叶片处于成熟期,生长良好,光合能力较强,树冠上层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型,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约为8·9μmolCO2·m-2·s-1;4月处于新老树叶更替期,光合能力下降,树冠上层Pn日变化为双峰型,中午出现“午休”现象,树冠上层Amax约为4·3μmolCO2·m-2·s-1;7月上、中层叶片Pn为单峰型,下层出现“午休”.如人为使CO2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升高,则绒毛番龙眼的Pn会增加,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CO2浓度从400μmol·mol-1升高到800μmol·mol-1时,干季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约50%~100%,雨季WUE较低。

  光照对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持续光照还是在周期

性光照条件下,3种不同强度光照处理的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率都很高,均与对照(全黑暗)无显著差异;光照可加快种子萌发速度(降低萌发速率系数),提高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

  人工遮荫有利于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在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下萌发率最低(27.8%),而在0.6%NS处理萌发率最高(78.9%);萌发速率系数在全光照下最大,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则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遮荫萌发实验中,绒毛番龙眼种子的萌发可能主要受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影响。即强光下剧烈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暂时水分亏缺导致种子脱水死亡或萌发延迟;已经"萌发"的种子也可能因短期水分胁迫而不能生长到“第一对真叶出现”这一萌发标准就死亡,从而降低种子萌发率。在绒毛番龙眼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既要注意避免强光下温度升高引起的种子过度脱水死亡,又要保证提供适宜光照条件以提高萌发质量和幼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