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马书注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马书注释》作者: [法国] 约翰·加尔文,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副标题: 加尔文文集,译者: 赵中辉 / 任以撒 / 宋华忠,出版年: 2011-8,页数: 416,定价: 3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新教传统与经典注释,ISBN: 9787508065595。

宗教是人们祈求灭除苦恼不安、获得希望与安心的心灵寄托,正确的宗教信仰[1]能指导、修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宗教思想玄奥精微,而宗教书籍[2]体现了宗教的思想精华,是信徒研习的重要手段。

内容简介

《加尔文文集:罗马书注释》内容简介:“新教传统”指的是由16世纪初德国的路德和法国的加尔文等一大批基督教改革家倡导、西欧中欧北欧各国各界民众长期参与的宗教改革所发端,以及其后各国新教教会长期形成的宗教文化传统。其中尤具代表性的是17世纪从英国延伸到美国的清教徒传统。新教传统也是奠基于宗教改革的一整套思想和生活体系,在此传统的影响下,西欧、中欧、北欧和北美各国在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几乎所有领域,都产生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革新,极大地解放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促进了社会整体向着自由、平等、博爱和市场、民主、法治方向的巨大发展。

同开创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另外三大运动,即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同的是,宗教改革不是一场局限于知识精英的运动,而是一场跨国界、跨民族、跨阶级、跨世纪的轰轰烈烈、形式多样的群众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称之为“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同惊天动地的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一起,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作者介绍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1509年7月10日-1564年5月27日)是法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的重要派别加尔文教派(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加尔文支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主张人类不能通过正义的行为获得救赎、恢复逐渐被天主教所遗弃的奥古斯丁学说“救恩独作说”、反对逐渐成为天主教神学主流的“神人合作说”,因此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命名为“改革宗”。

加尔文毕生的许多主张的统称,在不同的讨论中有不同的意义,在现代的神学论述习惯当中,加尔文主义的意思是指“救赎预定论”跟“救恩独作说”。加尔文支持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主张人类不能通过正义的行为获得救赎、恢复逐渐被天主教所遗弃的奥古斯丁学说“救恩独作说”、反对逐渐成为天主教神学主流的“神人合作说”,因此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命名为“归正宗”或“改革宗”,发展出来的神学称为归正神学。

生平:

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北部努瓦。1523年到巴黎就学;后赴奥尔良大学学习法律,深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1531年回到巴黎,专攻神学。1534年成为新教徒。因受政府迫害,化名逃往瑞士巴塞尔。1536年在巴塞尔出版《基督教要义》。该书对新教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新教百科全书。此后,加尔文除短期被迫离开外,一直在日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加尔文提出“预定论”,认为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永恒的预旨,与本人的功德无关;上帝的选民注定能得救,上帝的弃民一定要遭殃。他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他反对教阶制,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建立民主的廉俭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根据他的建议,日内瓦成立由加尔文宗长老、议员和官员组成的宗教法庭,密切监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加尔文并非是宗教法庭的实际负责人,而是国家议会。凡听讲道迟到、念玫瑰经、拜偶像、望弥撒、极度宴乐、酗酒吵架和亵渎上帝者,法庭可警告、罚款、监禁,甚至烧死。但许多人却批评他是“日内瓦的暴君”。1553年议会以异端罪名下令烧死反对三位一体说教、意图破坏刚刚稳定不久的日内瓦的西班牙医生m.塞尔维特等50多人,加尔文极力反对火刑,只提议执行砍头,但他的建议被议会否决了。在他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因此,有人称加尔文是新教的教皇,日内瓦是新教的罗马。1564年 5月27日死于日内瓦。有《加尔文全集》52卷传世。

加尔文向其他国家传播新教教义,他的教义在荷兰、苏格兰和英格兰影响很大,他还从事政治活动,邀请一些法国王室成员和贵族加入法国的喀尔文教派胡格诺派,结果导致法国发生宗教战争。他延揽大批欧洲新教难民到日内瓦,以致日内瓦成为归正宗的国际中心,号称“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对新教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在理论上奠定了归正宗的基础。他的神学名著是《基督教要义》。

视频

罗马书注释 相关视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