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翠郊古民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翠郊古民居

中文名称;翠郊古民居

属于;名胜古迹

位置;福建福鼎白琳镇

时间;清朝乾隆年间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翠郊古民居被收入中国"老房子"大型画册,并于1998年在世界图书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国内外建筑界专家的关注。

地理位置

位于福建省福鼎市20公里的白琳镇翠郊村翠郊,离太姥山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建筑风格

古民居是吴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 ),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仍保存基本完好。宅院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由360根木柱支撑而起,共围出24个天井,6个大厅、12个小厅,共有房192间,总占地面积为13980平方米(20亩),就单体建筑而言,可谓江南第一大古民居。整体平面图上格局巧妙,且脉络分明,纵横交错又横纵相连,有如一个古老的围棋大棋盘,摆设于幽谷之中,随时恭迎仙人神游于此时席地对奕。

古宅是北方封闭的四合院与南方开放式的庭院有机结合的结果。如:虚实结合的双层推拉窗------内为紧闭的实窗、外为虚的漏窗------刚柔并济:又如严实的合院间以天井相连,天井两旁的花墙上以花窗借景。墙外花草忽隐忽现又盈溢出含蓄之美,这是江南园林建筑的典型手法等。南北文化结合,凝重不失轻巧,端庄不失调皮,如情窦初开的少女,跃跃欲试又不忘矜持。[1]

整个建筑占既有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古厝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兽,栩栩如生。

发展历史

翠郊古民居的兴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夫差第104代孙,历经13年、耗资白银2万两。光在同一时辰竖立360根木柱子就动用了1000多人。清乾隆朝大学士刘墉吴家关系甚密,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寄望于朋友间读书有成,友谊长存。 古民居还保留着宋代大诗人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简清代宫灯等珍贵文物,保留着斗鸡布袋戏表演等传统活动项目,传承着一个古老家族的故事 。

相关视频

福鼎 翠郊古民居--乡野里的清代豪宅

参考资料

  1. 福鼎·翠郊古民居 , 新浪网 201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