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翠郊古民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翠郊古民居

中文名稱;翠郊古民居

屬於;名勝古蹟

位置;福建福鼎白琳鎮

時間;清朝乾隆年間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為止在江南地區所發現的單體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稱江南古民居之傑作。翠郊古民居被收入中國"老房子"大型畫冊,並於1998年在世界圖書博覽會上展示,引起國內外建築界專家的關注。

地理位置

位於福建省福鼎市20公里的白琳鎮翠郊村翠郊,離太姥山大概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建築風格

古民居是吳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 ),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仍保存基本完好。宅院主體建築規模宏大,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由360根木柱支撐而起,共圍出24個天井,6個大廳、12個小廳,共有房192間,總占地面積為13980平方米(20畝),就單體建築而言,可謂江南第一大古民居。整體平面圖上格局巧妙,且脈絡分明,縱橫交錯又橫縱相連,有如一個古老的圍棋大棋盤,擺設於幽谷之中,隨時恭迎仙人神遊於此時席地對奕。

古宅是北方封閉的四合院與南方開放式的庭院有機結合的結果。如:虛實結合的雙層推拉窗------內為緊閉的實窗、外為虛的漏窗------剛柔並濟:又如嚴實的合院間以天井相連,天井兩旁的花牆上以花窗借景。牆外花草忽隱忽現又盈溢出含蓄之美,這是江南園林建築的典型手法等。南北文化結合,凝重不失輕巧,端莊不失調皮,如情竇初開的少女,躍躍欲試又不忘矜持。[1]

整個建築占既有皇家宮殿建築的恢宏跋扈,又融合了江南民宅的精雕細琢。古厝內代表江南建築風格的木雕飾品精美絕倫,所有的梁、柱、窗、門皆飾以木雕圖案,或人物、或花卉、或祥禽、或瑞獸,栩栩如生。

發展歷史

翠郊古民居的興建者系春秋五霸之一的吳王夫差第104代孫,歷經13年、耗資白銀2萬兩。光在同一時辰豎立360根木柱子就動用了1000多人。清乾隆朝大學士劉墉吳家關係甚密,曾贈與"學到會時忘粲可,詩留別後見羊何"的楹聯,寄望於朋友間讀書有成,友誼長存。 古民居還保留着宋代大詩人蘇軾親筆題字的筆簡清代宮燈等珍貴文物,保留着鬥雞布袋戲表演等傳統活動項目,傳承着一個古老家族的故事 。

相關視頻

福鼎 翠郊古民居--鄉野里的清代豪宅

參考資料

  1. 福鼎·翠郊古民居 , 新浪網 201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