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痛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肚痛丸,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腹中冷痛,胸胁胀闷,呕逆吐酸。
中成药介绍
中成药具体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药,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遵照一定的处方、生产技术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的复方制剂或提取加工精致而成的一种中药新型剂型。
处方来源:历史的文献记录、民间验方、新研制。[1]
特 点:具有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且省去了煎剂煎煮的过程,能够应急使用,也减少了中药的异味和甘苦。
常见的剂型:注射剂、口服液体剂型(溶液型、混悬剂、乳剂)、口服固体剂型(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2]
服用中成药请详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相关医师。
药品详情
主要成分
豆蔻(去壳)、干姜、砂仁、荜茇、厚朴(姜制)、罂粟壳、肉桂、枳实(麸炒)、木香、乌药。
性 状
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辣,略苦。
方 解
- 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 砂仁辛,温。归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 荜茇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
-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奔豚,经闭,痛经。
- 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经。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 罂粟壳性平,味酸、涩。归肺经、大肠经、肾经。敛肺,涩肠,止痛。[3]
- 诸药配伍,共奏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 忌
-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糖尿病患者禁服。
储 存
密封,置阴凉处。
注意事项
- 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 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
-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 胃热胃阴虚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唇燥口干、喜饮、大便干结。
-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 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
-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4]
附 注
此药品图只具有药品名称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