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腸胃的祖籍(王力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腸胃的祖籍》中國當代作家王力麗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腸胃的祖籍

我們這一代,根深蒂固的[[城市]土著,不曾遠離,沒有鄉愁。沒有漂泊遊子對家鄉的眷戀,沒有長亭短亭折柳送遠的感嘆,沒有你在這頭我在那頭天各一方的哀怨,卻依然有着對逝去歲月的懷戀,對兒時經歷的回憶,對一種美食的思念,對一首老歌的心情澎湃,對一張老照片的懷昔感念,尤其是味覺上的記憶,在童年時期已打上深深地烙印。

人的胃最騙不了自己,喜歡哪裡,就吃哪裡的飯,因為那是家的味道。腸胃是有祖籍的,能通向回家的路,家鄉的美食,是留在腸胃的永久記憶,也是熨帖鄉愁的溫暖。

小時候,最喜歡過年,說白了,就是惦記吃,那是用票證的年代,糧油副食、魚肉蛋菜都需要每人每月定量的票證,平時捨不得吃捨不得用的,在過年的時候,很奢侈的放開了,比如花生油,只有過年,才敢用小半鍋的油,炸麻花、炸丸子、炸蝦片、炸藕合、炸魚、炸花生米,想起這些,就不由自主浮現出熱氣騰騰的油鍋里油煙四起的日子,那是一段煙火味特濃的歲月,煙火里含着人間的暖意和歲月的希望,那是春節期間家家炸貨的香味,仿佛依稀可聞,心一下子軟乎了,感覺兒時又回來了。

奶奶炸的小麻葉在我們樓里最出名,她能將面擀成薄薄的像紙一樣,然後切成長約10厘米厚約5毫米長方形樣子,在中間切一刀,再將面片的一頭從中間的刀口穿過來,我就特喜歡這道工序,玩似得把一頁頁面片從中間穿過,穿成一朵朵飽滿的葉子,看着就讓人歡喜。

油鍋一坐上灶台,年味就有了。小半鍋金黃透亮的花生油慢慢熱起來,放進卷好的小麻葉,白白的麻葉逐漸變得微黃、淺黃、金黃,開始了它們的翻轉騰挪,我的眼睛隨着麻葉地翻動而轉動,如果視覺能品嘗的話,我的眼睛早就把它們吃光了,漸漸地芝麻的香味越來越濃,我經常不顧剛剛炸出的滾燙,就立馬往嘴裡填,還吃着嘴裡的,看着鍋里的,笑眯眯的奶奶總是叨叨着「都是你的,都是你的,可別燙着呀」。其實,麻葉涼透了更酥脆,但孩子的饞勁可等不及,即便燙的歪嘴呲牙的,但也一個一個吃起來沒夠,經常是忙着炸麻葉的奶奶一個也捨不得吃,經媽媽提醒,我們姐妹幾個就使勁地往奶奶嘴裡塞,你一個,我一個邊塞邊說着:「奶奶吃,奶奶吃。」開心的奶奶笑得合不攏嘴,炸好的小麻葉是春節期間最受歡迎和非常喜慶的一道節日小吃。

如今超市商店都有了包裝精美的小麻葉特色小吃,在本地看到見怪不怪、熟視無睹,可如果在異域他鄉見到家鄉的美食,不免會激起強烈的思鄉之情,回不了家,吃一口家鄉的小吃,如同品嘗了生活的千滋百味,姑且能慰藉愁腸百結的鄉愁。味蕾是有記憶的,吃在嘴裡,有了抒懷的感慨,似乎守住了味道,就守住了家,守住了鄉愁。

還有一種小吃是濟南獨有的,有百年歷史,已錄入非遺的濟南名吃---油旋,自己家沒做過,鄰居家的秋玲媽媽是白案好手,在那個食品緊缺的年代,用僅有的白面或白面摻雜着小米麵、棒子麵、菜葉子,或粗糧細做,做成花卷、饅頭、油旋、發糕、菜卷、烙餅、包子、餛飩、麵條等,尤其是有技術含量的油旋,讓大人孩子嘖嘖稱讚。一個油旋的誕生,需要經過和面、熱油倒入蔥末製成蔥油,擀成長條、分成小麵團壓扁,撒鹽、刷蔥油、抻面、摁出旋渦壓扁、煎制、成兩面金黃等多道工序,秋玲媽媽一旦做油旋,大家就知道來貴客了,當領導的親戚、要答謝的貴人之類的,香味吸引着我,和秋玲站在灶台邊看着,偶爾我近水樓台也吃過一次兩次的,那是秋玲媽媽不忍看我們饞巴巴的樣子。

記得第一次吃這種一層層像金色和銀色的綢緞環繞而成的漩渦狀酥餅,巴掌大小,咬一口,軟軟的面香、細細的蔥香撲鼻而來,嘴裡立馬蕩漾着這雙香的氣味,不敢大口吞咬,怕碰掉酥酥的外皮,一小口一小口地咀嚼吞咽,讓味蕾慢慢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美食,從此油旋那模樣、那滋味成為我揮之不去的久久不能忘懷的記憶。

最近是在濟南的寬厚里,嘗到了弘春美齋的油旋,是盧利華製作的,她還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透着濃濃的歷史彌香,它不僅是濟南的小吃,已榮升到「中華名小吃」了。如今我重新拿起這熟悉的金黃色,咬一口的剎那,流淌在歲月中的美好滋味猶如陌上花開,緩緩歸矣,直抵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那是縈繞了百年的心香啊,所有味道經過味蕾幻化成兒時那親切的場景,湛藍的天空,乾淨的空氣,歡快的鳥鳴,開心的微笑,氤氳着舊時光的那種讓心靈柔軟的安暖,吃的不僅是一種食品,而是一種不忍割捨的情懷。終歸還能嘗到的味道,有回味也有回憶,而如今已經嘗不到的味道只有百感交集地回憶了。

童年滋味揮之不去,現在走到泉城路西口、省府前街附近,都會下意識找那些路邊低矮簡陋的、熱氣騰騰的小店,真想循着一條條狹窄的道走進歷史的另一面,讓曾經歡天喜地的美味回歸舌尖,回味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的親情,在綿綿延延的記憶里取暖,長久地留住那種甜蜜的滋味和幸福的味道。

小時候逛百貨大樓、泉城路是個很盛大的事,早早起床,換上新衣服,爸媽領着牽着我們姐妹仨,買完東西逛完百貨大樓,就去省府前街附近路口的小飯館,給我們仨每人一碗一角二分錢的肉絲麵,爸媽要的是肉絲麵還是八分錢一碗的清湯麵,我都記不得了。如果不是在飯點,爸媽就會為我們各要一碗香噴噴的油茶。飯店裡的油茶可比自己家做的香多了,油足,料足,自家做的哪有那麼多的花生碎、芝麻碎、核桃仁碎,頂多是將面油炒了,加一些白糖。即便這樣,也是當做打牙祭的點心。當一碗碗沖好的甜香濃郁的油茶端上來時,我們心中歡呼着,急於喝卻因太燙身子歡快地扭動着。不管是油茶還是肉絲麵,我們是那樣的快樂而滿足,那個緩慢時光的溫情畫面,明亮又柔軟,雜亂又溫馨。

每當心亂如麻悶悶不樂的時候,吃上一口家鄉的飯菜吧,胃就舒服了,心就篤定了,走起路就輕快了。[1]

作者簡介

王力麗,網名漁樵。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秘書長,山東寫作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