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胡适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适故居 又称胡适纪念馆位于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2段,是胡适的故居,设立于民国51年12月10日,为纪念胡适对于文学以及学术上的贡献;胡适纪念馆也时常推广许多的相关活动,例如举办巡回展览或是胡适先生文章的介绍等等,服务人员也能随时为游客介绍胡适,胡适纪念馆已成为一个完善的场地,让民众能更清楚的了解胡适。


栖居在中央研究院里,胡适故居一甲子风貌未移,绿草茵茵环抱,池水悠悠凝聚。风起云涌的激情早已平息,只留存恒久的宁静。这是一代先哲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场域,也是他鞠躬尽瘁,在台湾的最后根基。回顾胡适熠熠生辉的一生,在故居纪念馆的看板上细腻铺陈。胡适公园里多少风云人物,而今墓木已拱,徒留缅怀长忆。风起雨落,典范犹在夙昔。[1]


胡适(字适之,1891-1962)是廿世纪中国/台湾最重要的知识分子,既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宏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
胡适先生在1958年接任中央研究院第三任院长,至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不幸猝逝。为纪念胡适先生的贡献,同年12月成立了胡适纪念馆,是海内外纪念与研究一代宗师最重要的殿堂。
胡适纪念馆由三大部分构成:一为台北南港胡适故居,是他担任中研院院长时期的住宅,大体上仍保持他生前起居生活的原有风貌。二为陈列室,由美国美亚保险公司史带(C. V. Starr)先生捐赠,建造于1964年,展示胡适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遗物与纪念品,播放纪录片。三为胡适墓园与胡适公园,在瞻仰凭吊之馀,另有游观登临之胜。[2]


胡适纪念馆-馆内介绍

‘胡适故居’-目前仍保持当年的原貌,让民众了解当时胡适生活的状况,胡适自民国47年起因为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因此入住于此,为一栋平式小洋房,占地约50坪,正厅为胡适生前起居作息的地方,有卧室两间、书房、盥洗室、客房、客厅连餐厅各一间;另外还有位于左侧的厢屋,以及厨房、配膳室、佣人房间等等。‘陈列室’-为胡适故居部分的游廊改辟为陈列室,为纪念馆的附属建筑,于民国54年2月24日启用,陈列其中西文著作、手稿、信札、照片,以及一切有意义的物品,并且定期更换,更在每一陈列品附加文字说明、标明品名、经历及胡适先生生前使用情形,并以常设展与特展等主题诉求,策划更换展览品。


胡适纪念馆-胡适墓园

胡适墓园位在旧庄国小西北侧、研究院路二段以东的旧庄中南段坡地,那里矗立著胡适像,在主墓区有一块用大理石镌刻的墓志铭,白色的廊亭簇拥著主墓碑墙,另外还有思杜纪念碑、祖望墓碑;离主墓区右方不远处的坡地上另有董作宾墓、董同龢墓、徐高阮墓与王宝先墓以及吴大猷先生纪念碑。


胡适故居略述

胡适故居是胡适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的寓所兼办公室,他住了不过四年,但留下许多故事。
胡适选择住在当年荒僻的南港,是因为他想利用史语所藏书完成若干未竟的著作;这栋平房是由蒋中正总统拿出自己《苏俄在中国》的英文版税,配合政府预算作建筑费;故居入口有个六坪大的前廊,当客厅坐满时,后来的客人就在前廊向里面眺望,前廊原本没有门和窗,增建以后,多了间接待室。


屋子的文物也有一筐子趣事,胡适有心脏病,医生发出“禁酒令”,所以玻璃柜内还留下好几瓶客人送的洋酒;胡适离开大陆时,藏书都没有随身携带,朋友送他二百元美金买书,胡适用一九六元在香港买了一套缩印本《四部丛刊》,仍留在书架上;另外艺文印书馆的《十三经》和《廿五史》占了大半个书架,书内留有许多胡适手写的批注,都已经扫描下来,作为研究胡适治学的材料;胡适不喜欢待在书房,因为设计成格状的外墙,虽然迎入光线,但有如坐监牢,他宁可在餐桌看书写字,平日在这张餐桌上,他习惯邀请院内主管一同午餐,边吃边聊,解决了困难,也订出许多大计方针。


胡适得过一个哲学博士,以及卅五个名誉博士,多半属于政治领域,因为在国外的认识中,他在民主化的影响远胜于文化。胡适与美亚保险公司创办人史带是多年好友,史带被颁赠名誉博士时,胡适特地陪他领奖。胡适过世后,史带出资为纪念馆基金,之后在故居旁盖了座纪念馆。


纪念馆分成常设展和专题展两个展室,常设展包括家庭、留美、新文化运动、创办刊物、学者大使、坚持民主、学术服务等主题,以文字和图片叙述胡适生平和影响,也陈列出胡适生前所用文物。一九六一年,雷震在监狱中度过六十五岁,胡适抄录宋杨万里的诗祝贺他的生日,诗文说“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墙面上有胡适所写这首诗的复制品,字体就像他这个人,一笔不苟,傲然挺立。这位蒋中正多次邀一同竞选总统的谔谔之士,终其一生,除为赴国难,担任过短期驻美大使外,没做过政府的官(中央研究院院长不是官)。胡适是美国的杂志所选廿世纪百位影响人物之一,在胡适纪念馆,你可以感受到,他仍在你身边,更在你心中。[3]


寓含礼遇和敬重的小宅

坐落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坪里,胡适故居静谧的舒展著内敛的身影。黑瓦红墙三房两厅的小平房,陈设平实简朴。叱吒风云的一代宗师,怡然自得的委身其间,孕育出垂世立教的论著,这就是“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带领中国思想现代化的胡适先生,生前最后的居所。56个春秋过去了,小树兀自攀长,高耸入云。四周的环境也由一片近乎荒凉的广袤,转为栉比鳞次的建物,但是故居风貌依旧,守护著书香满室。


这是中央研究院第一栋官舍,为了迎接胡适归国接掌中研院,1958年在院址内盖了这栋小屋,表达对他的礼遇和敬重。站在故居的回廊,仿佛穿越时空,胡适清瘦的身影,正愉悦地穿梭在毗邻的史语所图书馆间,撰写他最爱的研究。只可惜案牍劳形,4年后,他就撒手人寰,安息在面对故居的小山丘上,遥望他最后的学术殿堂。穿过绿叶繁茂的廊道,胡适身后增建的陈列室,一道玻璃门,把仲夏的热浪隔绝在外。满室钜细靡遗的展板、文物,活脱脱地演绎著胡适的一生。这里典藏著不可多得的书札、文稿、抄简、批注等文献,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产,更是后世研究的珍贵史料。胡适外型温文儒雅,内心坚毅执著,文人报国,用生命的足迹,撰写中国近代史。在历史的定位中,他是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政论家、外交家、自由民主和人权斗士,多元面向环环相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胡适故居,从几处细微末节,探究他的一生。


手抄启蒙书,父爱满溢

1891年12月17日未时,胡适在江苏省川沙县(现今上海浦东新区)诞生,胡适的父亲胡传(字铁花)当时50岁,衷心宠爱著这个新生的幺儿,1893年带著年仅2岁的胡适,来台就任,驻守在台南台东。让胡适和台湾的缘份,从幼儿开始。父亲看出胡适的聪颖,自编四言韵文《学为人诗》手抄读本,怀抱著年仅3岁的胡适,讲解做人的道理。只可惜好光景实在太短了,在他4岁那年,父亲溘然病逝。母亲是父亲第3任妻子,与丈夫年纪相距很大。胡适家族是徽州名门之后。在清末的大家庭里,一位年轻的寡妇,带著稚龄的幼儿,隐忍低调,是安身立命最好的修为。这个成长背景,让胡适在母亲身上学会了宽恕忍让,也养成待人接物的真诚和气,言教和身教,影响了他的一生。更自此埋下思想淬练的伏笔,倡议改革社会礼俗,呼吁妇女解放,也呼应他一以贯之的“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的信念。母亲对孤子的疼爱,可以由纪念馆中胡适写给二哥的书信中体现。胡适回忆年少时曾患眼疾,母亲冯顺弟十分焦虑,听闻可以用舌头舔治,为求孩子康复,竟亲力为之。慈恩浩瀚,永铭心扉,感念之情,跃然纸上。许多细节里,更可以看出胡适的勤奋好学,以及母亲的期盼殷切,督导严谨。在胡适纪念馆中,留下一份珍贵的手稿,是他13岁时,手抄《反切直图》课本。工整的字迹,突显他为学的认真和深入。


留学生涯,奠基思想改造

他一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知识渊博,在胡适纪念馆中,洋洋洒洒的学经历,以及 33个荣誉博士学位,铺陈了半面墙。1895年胡适随母亲离开台湾回到上海,再转归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入家塾就学。自此一路在中国传统学制中修读,直到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1908年进入中国新公学。17岁的青年才俊,就兼任英文教员,也打下赴美的根基。1910年通过庚子赔款考试,留学美国,进入康乃尔大学。1915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约翰.杜威。服膺实用主义,形塑思想改造的基石,讲求“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没有一点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1919年初版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即是由其博士论文演绎而来,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现代化的典范。心系改革的胡适,1917年初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后,就匆匆返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并参加五四运动]]中重要的刊物《新青年》的编辑。在这个舞台上,与志同道合的精英们,一起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奔走发声。纪念馆内陈列著泛黄的刊物,记录胡适终其一生,始终没有脱离这道轨迹。由《竞业旬报》,到《新青年》、《努力周报》、《新月》、《独立评论》,那份报国救世的热忱,力透纸背,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不只点化沉睡的大众,也敲响醒世的警钟。


文人报国 力持稳健坚毅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胡适可说是生逢其时,一腔热血,投笔报国。纪念馆特展中,详述胡适与蒋介石“道不同而相为谋”的始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改变了胡适原本主张用外交途径延缓战争,培植国力的想法。1938年衔命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各方奔走,力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演说次数多达246次,极力争取美方对抗日战争的支持。但是由于金援迟迟未至,蒋介石对胡适信心动摇,1942年胡适黯然辞卸大使一职。即或胡适面对强人总统蒋介石仍犯颜直谏,蒋总统仍器重他高瞻远瞩的视野,尊重他坚持不入政党的超然风骨,并且屡屡委以重任。1945年代表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又以中华民国政府首席代表身分,出席伦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制订宪章。胡适用思想论述报国,在国际间声望日隆。1946年12月25日,国民大会正式三读通过宪法草案,并由胡适递交宪法。1954年胡适由美返台,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蒋介石当选第二任总统,胡适代表国民大会致送当选证书。这些历史的见证,胡适都没有缺席。


不违母命,遵守婚约信誓

一个追求新思潮的先进,却恪守旧礼教,用一生的承诺,宽慰母怀。胡适14岁就订亲,但是过了13年,在母亲逝世之前,才与江冬秀完婚,育有一女二子。这个看似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却在婚后相知相惜。胡适1928年6月4日的日记中写著,江冬秀返乡为祖父母及父母营造坟墓,每日上山督工选料,吃了不少苦,“两世先茔,于今始就。谁成此功,吾妇冬秀。”字里行间,感念之情,溢于言表。最有趣的是1961年11月26日,胡适因心脏病住进台大医院特一号病房治疗期间,用信封装了100美元,并写上“让偶打麻将的太太多些钱玩玩”,同时托护士买了珍珠项链和耳环等首饰,做为江冬秀12月15生日的贺礼,鹣鲽情深,不言而喻。胡适身后,江冬秀自美携回多箱书籍,并言明出资改建故居,以便存放。“也叫适之在九泉之下放心点。”深知胡适一生的所系,助其完成遗愿的襟怀,正是携手45载的默契。


鞠躬尽瘁 长眠守候最爱

一本停驻在民国51年2月24日的斑驳日历,记录下胡适参与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欢迎酒会时,心脏病发猝逝。葬于面对故居,由当地仕绅李福人捐赠的两公顷小山丘上,蒋介石以“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评定胡适的一生。 毛子水撰文,王壮为刻写的胡适墓志铭,“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正是先哲一生的写照。“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严以治学,宽以待人,是胡适一生奉行的圭臬。胡适暮年以顾亭林诗自勉“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诚如胡适在雷震案中,引杨诚斋诗句,“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为理想而奋斗,此生无憾。而今两柱青松,像卫士般守护著陵墓,江冬秀在侧,二子也长伴膝前,清风徐来,戴著复古风潮的细圆框眼镜,胡适执著地说“我们必须选择我们的方向”。 [4]


南港旅游

在未来会台湾高铁南港站、捷运南港线、捷运内湖线皆会在此汇集,形成一个交通密集的网络,民众到南港区旅游的方式也多了许多,民众可前往南港公园、胡适纪念馆、拇指山风景区南港观光茶园胡适纪念公园余氏古厝等南港区旅游景点,享受南港的人文风土。[5]]]


地址

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营业(开放)时间

每周三、六上午09:00至下午05:00;国定假日休馆
胡适纪念馆/洽询电话 02-27821147


交通资讯

★ 搭乘大众运输:
1 、公车:搭乘205、212、212(直行车)、270、270(区间车)、276、306、306(区间车)、620、645、645(副)、小1、小12、小12(区间车)、小5、蓝25至中研院站即可到达胡适纪念馆。
2、捷运:搭乘捷运板南线至昆阳站,转乘212、212(直行车)、270、270(区间车)、蓝25至中研院站即可到达胡适纪念馆。



视频

马参观胡适故居 缅怀自由先贤


民国28年,胡适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期间发表的演讲片段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Category:730亚洲史地总论 Category:733台湾 Category:990游艺及休闲活动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