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芭蕉科(学名:Musaceae)为单子叶植物[1]姜目的一科。最常见的品种为芭蕉属的香蕉。
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单生不分枝,结一次或多次果。
叶螺旋状排列,有厚的中肋和多数羽状平行脉;幼叶芽时呈卷筒状。
花常为单性,偶有两性,成1或2列簇生于着色的大苞片内。花序直立,下垂或半下垂。雄花着生于上部的苞片内,雌花着生于下部的苞片内。合生花被片位于外轮,先端具5(3+2)齿或3深裂成条形,中裂片两侧有一个小裂片或无小裂片。离生花被片位于内轮,长圆形至近圆形,全缘或具尾尖或具3尖头,两侧裂片近圆形而中裂片为狭长具长尖头。雄蕊5,完全,第6个雄蕊不存在或为较小的退化雄蕊,花丝丝状,花药线形,2室,花粉粒表面为规则的疣状(象腿蕉属)或细颗粒状(地涌金莲属、芭蕉属)。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多数生于中轴胎座的胚珠。花柱丝状,柱头具小裂片或近头状。
浆果肉质,通常不开裂,3室。种子有厚硬的外种皮,光滑或具疣;胚直,有丰富的胚乳。染色体基数x=9、10、11,稀7、9。
主要品种
芭蕉科包括3属约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的热带地区,中国有3属,12种。
本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具根茎;叶大,为螺旋状排列,叶鞘重叠包成假茎;花单性或两性,一或二列簇生于有颜色的苞片内,下部苞片内的花为雌性或两性花,上部苞片内的花为雄花,雄蕊5枚;果实为肉质浆果。最常见的品种为芭蕉属的香蕉。
分布
有3属6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热带地区,种数最多的在印度东南亚至泰国地区,其次是印度尼西亚。中国有3属12种,除1种(芭蕉)可北达秦岭、淮河露地栽培外,其余各种均产于西南至东南及台湾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近种区别
区分芭蕉和香蕉(Musa acuminata (AAA)):
1. 看外形香蕉弯曲呈月牙状,果柄短,果皮上有5-6个棱。芭蕉[2]的两端较细,中间较粗,一面略平,另一面略弯, 呈“圆缺状”。其果柄较长,浆果三棱状,果皮上有一般3个棱。总体来看,香蕉个大,芭蕉较小。
2. 看颜色香蕉未成熟时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果肉呈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成熟后无斑点,果肉呈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
3. 尝味道香蕉香味浓郁,味道甜美。芭蕉的味道虽甜,但回味带酸。
4. 外形香蕉和芭蕉同属芭蕉科,在形、色、味上都很相近。从外观上看,香蕉棱少,形体长圆,果柄短,未成熟时 为青绿色,成熟后转为金黄色,果肉为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芭蕉一头略大,另一头略小,果柄较长,芭蕉果皮呈灰黄色,果肉是乳白色,横断面为扁圆形。从味道上分辨,香蕉味道浓甜,而芭蕉果肉细致油滑,但回味中略带一些 酸涩。
主要价值
食用
芭蕉可以吃,芭蕉与香蕉的营养价值差不多,从中医角度讲,都有润肠通便功效,但香蕉性凉,芭蕉中性,固胃寒者不宜多吃,一般老年人宜吃芭蕉。
芭蕉果肉、花、叶、根中均含有丰富的糖类、氨基酸、纤维素、多种矿物质、硒等微量元素及多种化合物成分,药食兼用,营养丰富。研究人员采用水提取法、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对芭蕉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实验,水提物中含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皂苷等物质;醇提物中含蒽醌、黄酮、香豆素、酚类、强心苷、蛋白质、氨基酸等化学物质;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挥发油、甾体、油脂、内酯及香豆素等亲脂性成分并确定芭蕉根中含有氰苷。
观赏
芭蕉的园林种植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但一直到魏晋南北朝,园林中芭蕉只是偶然一现。中唐之后,芭蕉在园林中的种植逐渐普及,尤其宋元明清,芭蕉已经在园林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植物,并形成一定的园林种植规模和造景模式。
其可丛植于庭前屋后,或植于窗前院落,掩映成趣,更加彰显芭蕉清雅秀丽之逸姿。芭蕉还常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组合成景。蕉竹配植是最为常见的组合,二者生长习性、地域分布、物色神韵颇为相近,有”双清“之称。芭蕉还可以做盆景,是古人喜欢的一种清玩。
分类
1978年C.Y.Wu和H.W.Li将地湧金莲(Musella lasiocarpa)升格为一独立的属并得到国际植物界的认同。
视频
芭蕉科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你知道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吗?,科普中国,2018-08-15
- ↑ 芭蕉的功效与作用,乐哈健康,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