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梨岭天主堂
花梨岭天主堂起源于天主教传入现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始于1865年,先后修建了四座教堂,其中以花梨岭的耶稣圣心堂为总堂,系比利时籍顾学德主教及赋明新修士于1897年至1900年修建而成。教堂前面的“天主堂”三个大字及两侧的“敕建”二字是清光绪皇帝亲笔书写后派钦差送到宜昌,再由宜昌送到花梨岭,照其字样做成的。建堂期间,得到了多方面的赞助。
利川原属宜昌教区管辖,1938年随着恩施教区———中国教区的划分,由胡鸣皋主教负责,但因当时恩施教区(包括恩施、利川、巴东、建始、咸丰、来凤等)在条件上尚不成熟,最后经罗马教廷判决仍由宜昌教区代管。具体方面花梨岭堂区由梁泽生代主教负责,解放前该总堂区有教友三千余人,并办有聚星小学,宜昌教区第二所修女院。
文革期间,教堂遭到严重的破坏,钟楼、堂项的大十字及“敕建”、“天主堂”等字均被拆毁,一切房屋均被外单位占用。
1987年4月6日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将教堂、山林、田地及房屋重新归还教会。在利川市委统战部及市民委的关心下,1994年由宜昌教区张鸣谦主教拨款,并由龚志尚神父主持维修,昔日教堂的风采以及钟楼和“天主堂”、“敕建”等字又重新闪耀在人们眼前。
花梨岭天主堂的恢复,将会给四面八方的游客增添新景,也是我国宗教政策得到落实的又一具体表现。
目录
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的西文源自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1]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耶稣生母玛利亚为“圣母”。“信经”[2]是天主教权威性的信仰纲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时必读的经文。其中《使徒信经》是最古老的信经之一,共十二条,有“十二端信道”之说,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创造人类。2.相信天主圣子(耶稣基督)。耶稣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受难(被处死)、复活、升天,末日审判时将再次降临。3.相信天主圣神(即圣灵)、圣教会、肉身复活等。
教区是天主教[3]使用的一种管理区域或机构,由数个堂区组成,并设有一位主教[4]担任最高领导者。1946年,中国天主教正式实行圣统制,将原有的传教区性质的代牧区改为正式的教区。此后共设有21个总教区、100个教区,以及30个宗座监牧区(初具雏形、尚未成立正式教区的传教区域),目前仍是圣座认定的教区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