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神咖啡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神咖啡馆(法语:Café de Flore)是巴黎的一座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耳曼大道和圣伯努瓦街(Rue St. Benoit)转角,创建于1887年。其名称源自于林荫大道旁的一尊雕像:芙劳拉,罗马神话中的春之母,花朵和花园的女神。咖啡馆的室内装饰为经典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红色座位,桃花心木和镜子自二战以来并没有多大变化。就像它的主要对手双叟咖啡馆(Les Deux Magots)一样,花神咖啡馆招待了战后大部分法国知识分子。

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Frédéric Beigbeder)于1994年设立了文学奖花神大奖赛(Prix de Flore),每年在花神咖啡馆颁奖[1]

花神咖啡馆提供的菜单范围相当广泛,从咖啡热巧克力,酒精饮料和果汁; 从简餐到正餐,包括烤面包,羊角面包,煎蛋,沙拉,汤和甜点等等。最近的地铁站是巴黎地铁4号线的圣日耳曼德佩站。

历史

1908年《法兰西行动报》在此创刊,1912年弗朗索瓦·纪达(François Guittard)买下花神咖啡馆并大力革新,吸引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到此驻足,例如《亚特兰提斯》的作者皮耶·贝诺(Pierre Benoit)、象征派诗人雷米·德·古尔蒙(Remy de Gourmont)以及立体派创始者阿波里奈尔等等。

1939年花神咖啡馆的经营权转到布巴(Paul Boubal)手上,这位不拘小节的老板接纳来自五湖四海各形各色的顾客,特别是那些因为喧闹而不被其他咖啡馆接受的人。两年后,西蒙·波娃带着萨特前来光顾,此外,毕加索亦曾经在花神的玻璃上作画,替这个顾客大幅减少的沦陷期增添不少传奇的色彩[2]

它是波伏娃与萨特旷世奇情的见证人,是“存在主义”的摇篮。控制咖啡制作流程,从咖啡豆的选取、存储、混合、烘焙、研磨到咖啡的制作,所有步骤都独立完成。咖啡豆来自南美北部及非洲北部的优良产区, 非常优质的阿拉比卡豆中按照严格比例混合而成的“巴西意大利”,经由缓慢烘焙过程,咖啡的甜度与苦味和她本身的味道完美的达到了平衡。保证了每杯花神咖啡香浓纯正的口感。 一杯纯正的咖啡不仅仅在于高品质的咖啡豆,更需要制作的精湛技艺,细节的专注和对咖啡的热情。

1943年萨特在花神写作的《存在与虚无》出版,意谓著存在主义的兴起。

影片

WALK IN PARIS ( REQUEST VIDEO " CAFÉ DE FLORE" ) 28/08/2020 PARIS 4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