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苍南县灵溪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苍南县灵溪中学(原名灵溪一高),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首批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秋,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诞生的,时名[平阳县第十初级中学] 。1958年秋,学校改名为 [平阳县灵溪中学]。1997年8月创办普通高中,改校名为[苍南县灵溪第一高级中学]。2007年4月,学校恢复[苍南县灵溪中学]的校名。

文化特色

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文化的滋养、文化的引领。有没有文化,往往是一个学校强弱的界限。近年来学校一直在不断追求校园文化的精品化、特色化,积极挖掘校史渊源,整合社会资源,借助五十多年不变、令所有校友魂牵梦萦且极富育人寓意的校园荷塘提炼灵中精神,将独特、隽永的“荷文化”引入校园。“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衍生而来,荷文化有着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的内涵。我们挖掘“荷”的内涵,拓展它的外延,逐渐形成了以“荷”精神为引领,人、物、境和事和谐统一的特色校园文化[1]系统。我们构建了凝练厚重的精神“荷”文化,内容包括打造“合心合力”“和谐竞争”的教师文化,培养“合作合群”“和而不同”的学生品格,追求“至真至善”“和睦和美”的教育理想;我们不断完善和美的精品校园为主要目标的物态“荷”文化;我们共创了“和谐共进”、细致全面的制度“荷”文化;我们打造了以“灵荷”为主题的行为“荷”文化,我们汇聚全体师生的力量,终使得灵溪中学成为宜学、宜教、宜居的和谐之地。

校誉卓著

学校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资源丰富,教师队伍优秀,“硬件”和“软件”均达到优质水平。同时经过全体灵中人的不懈努力,灵溪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成果已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肯定,诸多荣誉接踵而来。2001年6月学校通过省A级高中评估,2003年1月被温州市教育局命名为温州市重点中学,2005年1月被浙江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三级重点普通高中。近三年学校荣获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温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温州市现代化学校、温州市数字化校园[2]示范校、温州市校本教研示范校、温州市校务公开示范单位、苍南县普通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等28个省、市、县荣誉称号。2009年至2012年年因高考成绩突出连续四年荣获苍南县教学成果奖,也是苍南县唯一一所获得此殊荣的重点高中。

回首这五十多年学校的发展历程,灵溪中学始终站在苍南县乃至温州市的教育改革的前沿,谋求教育创新的新路。

办学条件

校园坐北朝南,一条南北长数十米的甬道直达教室大门前,前后两座工字型建筑,十二个教室,四个办公室和四个小寝室,东边操场,西边留着再建礼堂、师生宿舍的用地,北面还有可扩建教学大楼的余地。第一座教室前挖有两口小池塘,后加以修饰成小桥流水,别有一番情趣,十分美观和气魄,它为今天建成花园式的校园创造了条件。建校时师生齐动手,挖土、挑砖、添瓦,自行扩建竹篱笆,整个校园工整、舒展、新鲜,是个学习的好环境。

开头三届恰逢“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学校执行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教育方针,师生们出校门下乡村到田野宣传、劳动,支援“三农”,劳动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承包了农村大队数十亩水田的耕作任务,每年一到暑假,师生们为支援“三夏”全部到农村割稻、插秧,劳动期间自备口粮,自带铺盖,一干就是十多天。每天劳动收工时到河边淌一淌河水,就作为爽快的沐浴和休息,晚上就睡在乡村破旧的庙宇和祠堂里。老师们更加辛苦,他们还要为学生的安全担心,睡觉时轮流值夜,为学生掩衣盖被,以防学生受凉生病。一学生曾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牛角挑灯耕田,劳动日以继夜,生产战斗不息,夺得粮食万千”。除了艰苦的劳动,他们还经常担任抢险救灾的政治任务。每年台风季节,为了抗台,全校师生日夜奋战在公路旁百万斤的国家粮库里,他们必须在大水到来之前把粮食全部搬走,师生们在封闭缺氧的粮仓里日夜奋战,稚气的鼻孔里塞满谷毛,光膀子的身上粘满谷粒。

学术研究

不少毕业生离校后一直战斗在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回乡务农,积极努力,有当上农村村长和乡镇委书记的。第二届毕业生林敬越曾担任县农业局局长,工业战线上有曾担任过桥墩陶瓷厂的书记和厂长的黄冬影。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教师、校长则更多了!第二届毕业生中还出了一个一代名中医林高荣,他具备博士学位,有很高的医术才能,当今已经誉满苍南了。

改革开放后,风风火火闯九州的灵溪人中有不少灵中的毕业生,如私营金融企业家肖善科,办企业名人蔡振步(可惜英年早逝)等。此外还有不少从军的学生,他们为国防建设作出无私的贡献!

灵溪中学将走过五十个春秋,忆往昔,峥嵘岁月,感慨万千。现在,一所现代化的省级重点中学——灵溪中学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30多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百多个教工,花园式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年年人才辈出,精英荟萃,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