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苏叔阳 | |
---|---|
出生 | 1938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剧作家、作家、文学家 |
知名于 |
中国作协理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委员会委员 ,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 ,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 ,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中国田汉基金会会长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编剧 ,中国现代文学馆艺术总监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荣誉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 ,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校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一级编剧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
知名作品 |
《夕照街》 《春雨潇潇》 《故土》 《理想的风筝》 |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河北保定人。现从事文化及历史研究。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事业多年,培养了很多学生。他以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作品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2010年7月获得联合国艺术贡献特别奖。[1]
目录
人物简介
苏叔阳,当代著名剧作家、文学家、诗人,笔名舒扬。
1953年开始文艺创作。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毕业。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门下收有一弟子著名青年诗人舒子原。1978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国家一级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他创作的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截止2013年4月28日代表作有电影《夕照街》、《春雨潇潇》,长篇小说《故土》。作品《理想的风筝》被选入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课本第22课、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第26课,表达了他对曾教过他的刘老师的思念之情。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是中国京味小说八大家之一。他的写作形成了独有的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 为开创"中国读本体文学"创作样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获得"中国百年优秀电影艺术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是个杰出作家。
作品翻译成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 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现任职务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荣誉编剧
中国电影家协会顾问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荣誉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
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校董
中国名人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秘书长。
国家一级编剧,享受专家终身津贴。
文学作品
电影文学 《盛开的月季花》
《丹心谱》
《春雨潇潇》
《夕照街》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假脸》
《一叶小舟》
《开采太阳》
《国歌》
《新龙门客栈》
《伟大的朋友周恩来》
《李知凡太太》
话剧作品 《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太平湖》
《家庭大事》
《飞蛾》
《萨尔茨堡的雨伞》
《幸福回旋曲》
《月光》
《恭贺新禧》
《灵魂的审判》
散文作品 《秋风也让人快乐》
《树叶集》
《晨思我爱》
《梦里青春》
《苏叔阳人生小品》
《燃烧是美丽的》
《理想的风筝》(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标准语文教科书第22课)等
小说作品 中短篇小说
《婚礼集》
《旋转餐厅》
《老舍之死》
《我是一个零》
《梦里青春》
长篇小说
《故土》
传记文学
《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
诗歌作品 长诗《世纪之歌》
《关于爱》
《等待》
《勿忘我》等。
其他作品 《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等;
大 型专题纪录影片:
《四十年前这一天》
《1990·北京亚运》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我们走向未来》
理论文集
《艺文杂拌》
历史散文著作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中国读本》
《西藏读本》
苏氏读本体
1998年,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出版,这是一本15万字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一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不声不响创下了累计发行1400多万册的佳绩,成为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中国读本》的创作意味着我写作生涯的转变,"苏叔阳说:"它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闷和乐趣。写作过程中我沉入激情和想象里,让自己好像进入时光隧道亲临多彩的历史,写起来才有滋有味;对历史如果缺乏激情和想象,就会把历史看成一杯白开水。"没读过《中国读本》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是一本通俗读物,其实不然。《中国读本》花费了苏叔阳的大量精力,他读了几百本书,简而精地把五千年中国文明浓缩成十几万字,几乎每写完一稿他都要大病一场。
《中国读本》的前身是《我们的母亲叫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少年儿童出版社请他为中国儿童写一本介绍中国的书,于是就有了《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这本书用文学的语言,饱含着爱国激情,为中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版图、领土、思想、伦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出版后广受欢迎,香港也出了繁体字版。在写作过程中,他被查出得了癌症。这一消息并没有吓倒他,他的乐观与自信战胜了死神,拖着病体投入到文学创作中,病中的他竟然陆续写下了300多万字的作品,《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就是在病中完成修改的。
后来中宣部想要出一本给青少年介绍中国的书,中宣部出版局找到了苏叔阳,请他执笔。"要不要写《中国读本》呢?我开始很犹豫",苏叔阳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为此,我们全家召开家庭会议,详细地讨论了这件事。最后的意见是:这本书值得去写,而且需要去写。目标要高,期望要低。"在写作的时候他遇到过几个困难:第一,过去知道的、明确的东西下笔时发现不一定准确;第二,知识在不断变化中,新的知识不断涌现;第三,对已有知识的评价需要整理。与此同时,他再一次遭遇了癌症。困难和病魔都没有难倒他,苏叔阳奇迹般地在病历纸的反面写下了厚厚的初稿。他在书中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常常写得潸然泪下。《中国读本》德文版译者是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夫人、著名汉学家凯茜,她被苏叔阳"优美的文字和浓重的爱国主义激情所感动",将此书译成了极为优美的德文。
为了写好《中国读本》,苏叔阳强迫自己读书、选择、思考。"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复述中国的历史?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条长河,那么前后、彼此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写出自己的特色?"这些都是苏叔阳思考的问题。《中国读本》的语言优美轻松,人们赞誉苏叔阳的《中国读本》开创了"读本体"的文学样式。
苏叔阳写《中国读本》之前,国内并没有借鉴之作。共和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写过《中国读本》,只有《中国地理》、《十万个为什么》、《中国通史》等分门别类的作品。国外虽然有类似的读本,但大部分都是多人编纂,并非由一人独创。《美国读本》则编选了200多篇诸如《独立宣言》、《我有一个美国梦》等许多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演讲、诗歌、歌词、政论,贯穿了美国文化和历史的多个层面。与国外的读本不同,苏叔阳的中国读本是由他个人编写,关于历史的论述部分都是他自己原创的。"我想写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苏叔阳说,"作者个人要对阐发的观点负责,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意思,历史读物也要写出个人色彩,能引发读者去思考问题。"
"《中国读本》使我在学习上有了独特的收获。"苏叔阳说。他在历史的概述上花费的工夫最多。每一句话的复述都要进行反复的推敲,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要经过重新思考。禅让制是不是美好的制度?为什么后人对孔子顶礼膜拜?在历史长河中他开始重新看待各种历史事件和人物。他描写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带着崇敬之心。例如,在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上,他认为秦始皇虽然有过焚书坑儒的恶举,却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对形成国家民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以及许多考古发现都印证了苏叔阳在《中国读本》中的观点,为此他感到欣慰与满足。
影视作品
《周恩来伟大的朋友》 (1997) .... 编剧
《李知凡太太》 (1999) .... 编剧
《盛开的月季花》
《密林中的小木屋》
《消失的梦》
《聊斋系列剧》
《流星》(广播剧)
《高楼边》 (1993) .... 顾问
《开采太阳》 (1992) .... 编剧
《新龙门客栈》 (1992) .... 编剧
《90北京亚运会》(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八<球场风云>》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九<欢乐今宵>;》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六<亚运新村>;》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之五<明珠生辉>;》 (1991)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群星灿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运之魂》 (1990) .... 解说
《难忘的十六天--亚洲勇士》 (1990) .... 解说
《亚运之城》 (1990) .... 解说
《四十年前的这一天》 (1989) .... 解说
《同龄女友》 (1987) .... 其他
《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1987) .... 编剧
《假脸》(1986) .... 编剧
《夕照街》 (1983) .... 编剧
《一叶小舟》 (1983) .... 编剧
《快乐的动物园》 (1983) .... 解说
《丹心谱》(1980) .... 编剧
《春雨潇潇》 (1979) .... 编剧
《百花深处》(2009)解说
所获奖项
话剧《丹心谱》,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
《左邻右舍》获全国话剧、戏曲、歌剧优秀剧本奖。
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金鸡奖(特别奖)。
《中国读本》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
《理想的风筝》被选入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2课、课改版第12册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被收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文史研究
苏叔阳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历史文学视角,创作了诸多国内外广为流传的文学著作。他的文章世事洞明,思想价值观念和个性鲜活。他的历史文化学术作品,高屋建瓴,思路新鲜而独特,引人入胜。其低调的作派,平易近人及谦逊的为人,在当代文坛屈指可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董,为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总是默默为文学青年开路架桥,多次受邀在北大、北交大,孔子学院,鲁迅文学院及全国各类高等院校 及省市大讲堂讲学,受到学界及听众的广泛赞誉。
人物性格
他的性格http://www.zhong5.cn/data/attachment/portal/201109/19/16060788rz3a5aruvuxhs5.jpg温和谦逊,一生经历坎坷却始终追求崇高。质朴和真诚的为人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诸多领域都留有独特的思想及鲜明的见解。他满头白发,却总说"我还是涉世不深的少年郎",面对成就,他说:"我只是一个尽自己微小的才能为人民服务的艺工"
所得荣誉
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华表奖、文华奖、金鸡奖及全国作协短篇小说奖、散文 奖,人民文学奖、乌金奖等。作品翻译成英、德、法、俄、西班牙、日、波兰、捷克、斯拉伐克、意大利等外文,以及维吾尔、哈萨克、蒙古、西藏、朝鲜等国内少数民族文本。其中以苏叔阳读本散文体样式撰写的《中国读本》以15种文字出版在世界发行1200多万册,成为中国图书 "走出去"的范例。近作《西藏读本》 也译成多种文字广泛发行。
生平经历
苏叔阳1938年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60年至1978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任教。
1978年至199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
话剧作品有《丹心谱》等十余部著作。电影作品有《夕照街》等十余部。长篇小说《故土》。中短篇小说集五部。散文集六部。诗歌集三部。其他有文艺理论·传记文学等。作品多次获中家大奖,有四个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1991年获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待遇。
1993年他被查出患癌症,先因胃癌切除一部分胃,又因肺癌切除左肺,又因肾癌切去了肾脏。虽有这些痛苦经历,他依然笔耕不辍,写了300多万字文章,出版了诸多著作。他一直靠着 《理想的风筝》中刘老师的乐观、坚强、自信,顽强地活了下来。
2016年11月17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筹备仪式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巡礼》丛书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苏叔阳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2]
抗癌回顾
苏叔阳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自己患有肾脏肿瘤的。1994年的元宵节,苏叔阳参加了中央领导为各界人士举办的晚会。"会议结束后,我突然感觉眼前有重影,看不清台阶了。刚开始还以为是糖尿病造成的,可前往医院检查后排除了这个原因。后来通过CT检查才知道得的是肾癌,可医生、家人都瞒着他,不让他知道。最后需要转院治疗,到了实在瞒不住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他当时就蒙了,那年他56岁。苏叔阳说:"有10天的时间我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当第一次病魔(肾癌)袭来时,让苏叔阳感到措手不及。苏叔阳回忆说:"我做手术之前,自己偷偷跑出医院,跑到公园,在那儿还喝了一杯啤酒。当时甚至有一丝忧郁……我患癌那年已经五十六岁了,一想五十六也是走,十六也是走,二十六也是走,八十六、七十六都有走的,赶到这儿了有什么办法。"想通后,苏叔阳决定配合医生,接受手术治疗。1994年5月,苏叔阳成功地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右肾。
为了使他虚弱的身体尽快得到恢复,家人和朋友督促他每天按时服药,还让他练练气功。然而没坚持多久,苏叔阳就不听话了,他说:"今天熬中药吃药做气功是为了明天接着做气功熬中药,日子这样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这样过去,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在想怎么样使生命有一点价值,有一点意义。"
苏叔阳决定把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时间留给自己的写作。于是他拖着病体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让人吃惊的是,此后他的创作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病中的他写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
然而,在2001年,这抢回的生命又一次面对绝症。面对肺癌,他平静了许多。在思想上已经很积极了。准备开刀手术之前,医生们研究具体方案是当着他的面讨论的。一开始他们还用英语,后来干脆说汉语,商量到底应该怎么做。2001年10月,苏叔阳的左肺上叶被切除。他的两位主治大夫告诉我开完刀后多少天可以起来活动,他就遵守大夫说的时间进行调养,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病魔并没有阻挡住苏叔阳前进援陟,今天他仍然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3]
参考资料
- ↑ 个人简历网
- ↑ 管峻当选"大国非遗工匠文化大使" .,网易, 2016-11-20
- ↑ 苏叔阳:把癌症当朋友 ,爱友康,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