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庄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庄嵩
别名 垂训、伊若、太岳、松陵、劣存、乌溪渔父、梦华、蔗园、碧山樵、
碧山樵夫、茄荖山人、草鞋墩客、草鞋墩匊尘、雾隐、鹿江布衣
出生年 1880
死亡年 1938
参与团体 革新青年会、一新会、一新义塾、栎社大冶吟社
专长   汉诗歌


庄嵩(1880~1938),幼名垂训[1]伊若,号太岳,又号松陵,晚号劣存[2]乾隆年间祖先自福建泉州渡台,徙居彰化鹿港[3]父亲庄士哲为前清廪生,叔父庄士勋举人,弟庄垂胜亦有文名。

生平

庄嵩九岁能诗文,人呼神童。[4]日治后先就读国语传习所,后就读台中师范学校,明治三十五年(1902)毕业后,历任鹿港公学校、彰化公学校训导(1902~1908)。明治四十一年(1908)应雾峰林氏之聘担任西席,后至草屯组读书会,因遭日人禁止,遂再赴雾峰,与林献堂等人创“革新青年会”、“一新会”、“一新义塾”,讲授汉学长达三十馀年。与林痴仙为莫逆交,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入“栎社”,大正六年(1917)与施家本丁宝濂等人创设鹿港“大冶吟社”,并继施家本之后担任第二任社长。[5]昭和十三年(1938)元月病殁,有诗文稿藏其家。

著作

民国五十七年(1968),三子庄幼岳编校其诗二百一十八首,出版《太岳诗草》。民国六十七年(1978),复集早年诗作六百首及诗钟六十首,编成《太岳诗草补遗》。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重印两书,并影印庄嵩手稿《太岳诗草二集》,辑为《太岳诗草》上、下二册。彭国栋评其诗:“多眷怀宗国之句”,五言诗“深得韦、柳遗意。”[6]李渔叔则谓其诗:“清健沉郁,风调类南宋人,怨悱之情,一一传诸篇什。初若无可遏抑,终则深制凝敛,如微风度箫,而忠愤耿耿,悉在耳目,使人低徊往复,挹之无尽。”[7]方子丹推崇其诗与陆游相较,“盖今古爱国诗人之作为,一辙也。”[8]以下诗作据龙文本《太岳诗草》,以及李渔叔选编之“太岳诗草”[9],与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雾峰林家顶厝捐赠之手稿”、《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栎社第一集.太岳诗草》、《台湾》、《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并依时间先后排序。(杨永智 撰)

七言绝句

鹿江竹枝词十二首之二
宫后牛墟又菜园[10],况兼前港[11]更难言。谁知三姓施黄许,怙[12]恶原无过隘门[13]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鹿港谚语云:“宫后施、菜园黄、牛墟许”,说明了施、黄、许为鹿港三大姓,及其各自因为血缘关系而聚居的角头范围。早期为防止宵小侵入或他姓寻仇滋事,常于街道交接之处设置隘门,作为进退门户。白天开启,夜晚关闭,非有急事不能开门,只留一个小孔用以传讯通话或监视出入。隘门此一防御工事,既可保护角头人群的功能,也有防范械斗的作用。此外,鹿港有俗谚云:“施黄许,赤查某”,形容鹿港大姓势力庞大,连女人都颇为凶悍。竹枝词原为富于民间风情的地方歌谣,此诗描写鹿港早期移民开发时,族群争地盘的情形,而隘门更达到平息械斗的功能,全诗朴质有趣,成为绝佳的民俗风情画。

【延伸阅读】
1. 庄嵩〈鹿港八景〉八首,《太岳诗草》。
2. 施梅樵〈鹿江晓发〉四首,《卷涛阁诗草》。
3. 郁永河〈台湾竹枝词〉十二首,《全台诗》第壹册。

七言律诗

蚝浦回潮
神旗白马走南滩[14],鹿渚钱塘一例看[15]

月有盈虚随涨落[16],流分朝夕异暄寒[17]

压头鲸浪千山涌[18],撑眼蛎篊万弩攒[19]

沧海能教平似镜[20],问谁只手挽狂澜[21]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太岳诗草补遗》。日治时期的鹿港海港因受流沙淤塞,成为平坦坞地,反倒成为养殖牡蛎之最理想环境。当地人在海滩上筑蚝浦养牡蛎,不但提高经济产值,亦形成当地特殊风景,“蚝浦回潮”被誉为日治时期鹿港八景之一。作者以在地人的眼光,描绘“蚝浦回潮”的胜景,然亦兴起故国之思,感叹家国沦丧之悲。

【延伸阅读】
1.黄骧云〈鹿港飞帆〉,赖子清编《台海诗珠》。

2.施性湍〈冲西港〉,《雪涛斋诗集》。

注释

  1. 见庄文儿(幼岳)〈写在太岳诗集付印的前面〉,《台湾艺术》第一卷第六号,1940年8月15日。
  2. 庄嵩又别署乌溪渔父、梦华、蔗园、碧山樵、碧山樵夫、茄荖山人、草鞋墩客、草鞋墩匊尘、雾隐、鹿江布衣。
  3. 参考庄幼岳编《台湾鹿港庄家族谱》(1998年冬手钞本)。
  4. 参考王国璠编著《台湾乡土文物浅说》(台北:台湾史迹源流研究会印行)。
  5. 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中师范学校卒业生”,1902年5月24日,第四版;施懿琳、杨翠合撰《彰化县文学发展史》(上)(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1997年5月);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台湾总督府职员录系统”http://who.ith.sinica.edu.tw。
  6. 见彭国栋著《广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56年4月)。
  7. 见李渔叔撰〈太岳诗草序〉,《太岳诗草》(上)(台北:龙文出版社,1992年6月)。
  8. 见方子丹撰〈太岳诗草补遗序〉,《太岳诗草》(下)(台北:龙文出版社,1992年6月)。
  9. 李渔叔曾选录“太岳诗草”,刊于1954年《诗文之友》第三卷第一期至第三期。《中华诗苑》第十三、十四号至第五十号亦刊载“太岳诗草”(1956年2月至1959年2月)。
  10. 宫后牛墟又菜园:均为鹿港区域名。宫后即天后宫后方,以施姓族人为多;牛墟为牛墟头简称,以许姓族人为多;菜园则以黄姓族人为多。
  11. 前港:鹿港施姓分“前港”与“后港”两支派。前港属钱江衍派,后港属浔海衍派,皆来自福建晋江。
  12. 怙:依恃、仗恃。
  13. 隘门:隘,音ㄞˋ。把守险要通道的门户。
  14. 神旗白马:此处以千军万马的军旗队伍,喻浪涛滚滚。
  15. 鹿渚钱塘一例看:鹿渚,即鹿港的海滩。此谓鹿港的海滩与钱塘海潮一样的巨浪汹涌。
  16. 月有盈虚随涨落:盈虚,即指月之圆缺。此谓潮水随著月的圆缺而起落。
  17. 流分朝夕异暄寒:暄寒,犹寒暑。此言海浪随著寒暑朝夕之变化而有所不同。
  18. 压头鲸浪千山涌:此言海浪的澎湃汹涌,有如鲸鱼的翻腾,卷起高耸如山的巨浪。
  19. 撑眼蛎篊万弩攒:篊,音ㄏㄨㄥˊ,用竹篾编成的捕鱼器具。弩,音ㄋㄨˇ,泛指弓箭。攒,音ㄘㄨㄢˊ,聚合之意。此谓当地居民在海滩编竹篾养牳蛎,密密麻麻有如万箭聚集。
  20. 沧海能教平似镜:此言谁能平息海涛巨浪,让海面波平如镜。
  21. 问谁只手挽狂澜:此谓谁只手撑天,力挽狂澜,拯救已倾颓的家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