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莫砺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莫砺锋
莫砺锋.jpg
原图链接
出生 1949年4月8日
江苏无锡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职业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莫砺锋(MOLIFENG),男,194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院士)。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莫砺锋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职务,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学术兼职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 。学术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2] 、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兼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江苏省政协常委。

人物经历

1949年4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零时工。

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专攻中国古代文学。

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莫砺锋是为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获得者。

1984年以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

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韩国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

2013年4月19日任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兼职教授,由黄淮学院副校长王冰颁发聘书。

现任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3]

背景资料

莫砺锋高中毕业时适逢文革爆发,两年后下乡插队,不断地受到"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教育,加上莫砺锋的父亲是"历史反革命",莫砺锋已与大学彻底绝缘,所以莫砺锋只有在务农之余读点书,这是莫砺锋在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每逢雨天的黄昏,莫砺锋手捧书本站在窗前,暮色越来越浓重,莫砺锋把双眼贴近书本才能勉强辨认文字。莫砺锋每月只能凭证购买一斤煤油,总有好多日子是没油点灯的。更难堪的是书籍的来源近于枯竭,有时实在弄不到想读的书,只好把手头原有的几本书翻来覆去地"精读",或是到手什么就读什么,杂乱无章地"博览群书"。

插队十年,心情忧郁苦闷,总觉得青春黯淡无光,茅檐下的读书便是那段艰苦岁月中唯一的亮点。是读书滋润了莫砺锋的心灵,是读书充实了莫砺锋的生活。回忆起往事,那段经历仍然温馨得难以忘怀。读书,尤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读书,是人生中最愉快的生活内容。

个人作品

《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它对江西诗派的产生背景、成员组成、政治态度、诗作内容、诗歌艺术、诗歌理论、影响等方面均提出了较新的见解,是最早对江西诗派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其中有些章节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等刊物发表,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本书被《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7)评为"本年宋诗流派研究的最大成果",并于1988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本书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它既把杜甫看作伟大的诗人,论述其文学成就及其创作发展过程,又把杜甫看作伟大的思想家,对其人生哲学、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及美学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评传结合而侧重于评,并注重把杜甫置于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中予以审视,故对杜甫的意义作了较深刻的揭示。本书于1994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百家讲坛说唐诗

诗歌唐朝》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与百家讲坛合作讲述唐朝诗歌的系列节目。在该系列节目中,莫砺锋将分5讲从盛唐气象、诗抒胸怀等角度解读唐诗,让听众充分浸染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文学作品。《百家讲坛》还有不少热心观众。莫老师已经在北京录制了14讲。

莫砺锋总结,应邀上讲坛录制节目,没有观众提问环节,一点也不好玩。"因为是录制节目,现场观众要绝对保持安静,所以有很多规矩,气氛十分严肃。"录制中途休息15分钟,莫砺锋才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爱好者。这么多课上下来有好几张脸成了熟脸。有的听众甚至会在录制现场泡一整天。来听讲座的大多是中年人,也有孩子,其中也不乏学中文的学生,但竟然还有学生来咨询如何考研,这让莫砺锋哭笑不得。

莫砺锋被许多南大中文系学生奉为"学术偶像"。他给在校研究生开设的唐宋文学研究课场场爆棚,是颇受学生追捧的热门课程。但是,要把广受好评的平时上课的内容移植到央视,必须向《百家讲坛》针对中学文化程度人群开讲的节目定位靠拢。"他们一开始就觉得我讲得不够通俗,就要求我通俗些。"莫砺锋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他在《百家讲坛》主要还是讲一些有关唐诗的常识性话题,牵涉一些概念问题都要充分解释清楚。对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讲史记来说,有的是吸引人的有趣故事,但唐诗里多的是韵味和审美,趣事却不好找。"难就难在他们让我多讲诗人生平,多说一些有趣的情节,其实讲唐诗倒没什么有趣的故事可讲,"提起挖掘奇趣,莫砺锋曾拒绝过一些十分无厘头的邀约。曾有出版社邀请莫砺锋写《杜甫大揭秘》,一听意在猎奇的题目,莫砺锋就婉言拒绝了,"杜甫没什么好猎奇的,他的生平很清楚,没有秘密!"

《莫砺锋说唐诗》是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具备了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诗是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充满活力。要想感受唐诗的魅力,就需要一个热心的导游,带领游客进山赏景,领略其博大精深。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以《诗歌唐朝》的总题目讲解唐诗,前后共十四讲,分别为"诗歌唐朝"、"咏怀述志"、"咏史明志"、"沧海桑田"、"君子之交"、"美丽情歌"、""天伦之情、"民生疾苦"、"忧国情怀"、"边塞豪情"、""壮丽河山、"田园情趣"、"离愁别恨"、"时光节候",其中十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陆续播出,广受大众欢迎,成为2008年"百家讲坛"栏目最受欢迎节目之一。其余四讲也录制完成,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诗歌唐朝》的全部十四个专题,已由凤凰出版社结集成《莫砺锋说唐诗》一书出版。

所授课程

所授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硕士课程)、杜诗研究(硕士课程)、唐宋文学专题(博士课程)。[4]

研究课题

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研究的课题有:

1、项目名称为"中国诗学的文化学研究"(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1JB750·11-44012)

2、莫砺锋任2006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首席专家。

所获荣誉

1988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1年被中国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江西诗派研究》本书被《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7)评为"本年宋诗流派研究的最大成果",并于1988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杜甫评传》于1994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文学史·宋代卷》全书于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参考资料

  1. 4位南大版“文科院士”出炉,东方网,2016-11-08
  2. 莫砺锋,南京大学,2017-03-02
  3. 莫砺锋,南京大学,2017-03-02
  4. 莫砺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