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華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台灣清華大學簡稱清華、清大、NTHU,是坐落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的一所頂尖級研究型大學,亦是台灣地區最重要的四所大學(台成清交)之一。在2015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台灣清華大學排名第155位。
台灣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簡稱清大(NTHU),始建於1911年,位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公立普通高等院校,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歐商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高校。
台灣清華大學的前身為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1925年設立大學部,在抗日戰爭期間,西遷至雲南昆明,與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解放戰爭之後,清華大學一分為二,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管,成為了現在的清華大學;清華大學1955年得以在台灣省新竹市復校,成為了現在的台灣清華大學。台灣清華與北京清華更有「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的說法。台灣清華大學首設台灣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2016年11月1日台灣新竹教育大學併入台灣清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與新竹清華大學現雙方合作MOOC課程、學術訪問制度及雙聯學位課程,並與廈門市三方共建「清華海峽研究院」,促進兩岸學術及文化交流。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根據台灣清華大學官網顯示2017年7月,台灣清華大學共設有理、工、原子科學[1]、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及科技管理10個學院。
優勢學科
根據2016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台灣清華大學共有13個學科擠進全球前200名。其中,電機學科排名全球第40,機械、化工、材料、資訊、化學、統計與作業研究、語言學[2]排名介於51至100,現代語言、生物科學、數學、物理與天文排名介於101至150,商管排名介於151至200。 根據2018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法學(科法所)介於151至200間。
教學建設
培養模式: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推動頂尖大學計劃,台灣清華每位學生平均獲得全台灣各大學學生中最高額補助。台灣清華過去已有許多教育規畫,如多元、跨領域學程,通識課程設計,大一不分系雙專長計畫、繁星計畫、國際志工、國際交流學習等計畫。在長年思考改進大學部教育,並參考世界著名學府措施後,大學部教育改進工作小組針對教育目標以及校園生活、共同必修課、通識教育作全面性檢討,已提出整體性改進方案。
國際化培養:學校配合校園國際化之目標,積極推動國際學程,外籍學生招生、國際學生交換及就學輔導,截至2015年底,國際學生由125增至157人,增長25% ,達全校人數15%,英語授課數增長15%。並成立國際事務中心,統合國際化相關事務。建置國際學生活動中心,提供國際學生活動及華語文上課之場所,加強對國際學生之服務。
合作交流
1995年12月,沈君山校長率團訪問北京清華大學,簽定「海峽兩岸清華大學交流合作備忘錄」。2001年2月,更加強推動兩岸學術合作,除與北京清華簽訂多項合作合約外,也與北大、復旦、蘇州、蘭州大學合辦「莙政學者」交換學生計劃。在台灣也與台灣交通大學、台灣中央大學及陽明大學於2002年試辦共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並於2008年1月奉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核定正式成立,結合四校之教學研究資源,發揮互補性。
學術期刊
《清華學報》最早發行於1924年,內容包括自然科學及人文學科領域,後轉型為純漢學期刊,以刊登文史哲論文為主。作者早期有胡適、楊聯陞、蕭公權、吳大猷、趙元任、傅漢思、蔣碩傑、唐君毅、錢穆、梅祖麟…等,晚近亦有王士元、鄭錦全、李方桂、李壬癸、李亦園、蕭啟慶、黃一農、龔煌城、王德威、孫康宜等海內外重量級學者。學報發行曾因戰亂因素中斷,1955年清大在台灣復校後,旋即在1956年6月由台灣清華學報社重新發行新1卷1期,成為由校友所支持發行之刊物。當時社址設在台北市中華路,美國集稿處在康州的 New Haven。其時每期售價為新台幣80元,美金2元。自1987年起轉由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負責編輯及發行,2002年起再轉至台灣清華大學出版社。台灣清華學報為一國際性期刊,內容刊載有關中國人文學及社會科學之純學術性論文,且有嚴謹的評審制度,因此屢獲台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台科會之獎勵、補助。
文化傳統
校訓
台灣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源於周易乾坤二卦,卦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緣民國三年冬,梁啓超先生來校演講,講題為《君子》,即以此辭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並把此二卦辭作了如下的詮解:
乾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學者立志尤須堅忍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若或見利而進,知難而退,非大有為者之事,何足取焉。人之生子世猶舟之航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順風而後帆,登岸無日矣。
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寬厚猶大地之博,無所不載。君子責己甚厚,責人甚輕。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蓋惟有容人之量,處世接物,坦然無所芥蒂,望之儼然,此所以為厚也,此所以為君子也。
接着,梁先生又引申勉勵清華學生說,「清華學子,薈中西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之鴻儒,集四方俊秀,為師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壞習,慣之傳行,急如暴雨,則大事僨矣。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則民國幸甚矣!」這次演講以後,學校即以此八字為校訓,作圖制徽,永久流傳。
校旗與校色,在英文本為一辭(Color),意即以一定顏色制定的,代表學校的旗幟,綬帶,徽章等。
大陸易手前清華一直以紫,白二色作為自己的(Color),是否經過學校正式決議,尚未查知,但在最早的英文校歌上(1916年以前)即已有了這樣的句子:O Tsing Hua, fair Tsing Hua, college bright, May we be loyal to the purple and the white。當時的中文譯文是:噫清華,嘻清華,吾校巋巍,美哉吾校旗,願日增汝之光輝。
早在民國6年(1917)年以前,學校曾把白色的「自強不息」校徽,印製在紫色的質地上作為校旗,在各種慶典上懸掛,而在一般埸合,特別是印刷品上,則恆以長三角形紫白二色參半,印以中英文校名的旗幟為多用。早年,校友們都把忠誠於自己校旗作為自己神聖的職責,並謳歌讚頌。
新竹清華的校旗,用了傳統的紫白二色,紫色為底,中間為英文字母TH所組成的圖案,中間有一「清」字,像個展翅的鳥,上有「清華大學」字樣。
校歌由來:清華建校之初,即制定了自己的校歌。第一首校歌詞皆由外籍女教師Miss Kathorine E. Seelye所作,詞為英文,題名「Tsing Hua College Song」但詞譜均不出色,茲舉其第一段的中文譯詞如下:
同學少年肝膽相親,薈萃一堂豪爽;我歌於斯汝其和予,斯校一時無雨。廣播令聞,艤立榮名,群雄莫與爭衡,謂予不信,請君來臨,會當贊和同聲。同聲,同聲,會當贊和同聲。
視頻
台灣清華大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原子內部有什麼秘密?科學家:原子內部隱藏着宇宙的秘密 ,搜狐,2021-07-18
- ↑ 語言學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專業,搜狐,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