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虎尾铁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虎尾糖厂铁桥
图片来自fullfenblog

虎尾糖厂铁桥,又被称作虎尾铁桥,旧名番薯庄板仔桥,是一座钢桁架桥、钣梁桥及工字梁桥混合型式的桥梁,于台湾日治时期兴建并于国民政府时代延建,位于台湾云林县虎尾镇,为云林县县定古迹。目前属于台湾糖业公司,作为糖业铁路

介绍

虎尾铁桥原是一座木造桥梁,系日本时期为了方便火车运输甘蔗虎尾糖厂,由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出资,并且于1907年兴建。除运输甘蔗外,也曾经同时办理客运业务。1931年于原木造桥下游侧改建新桥,由3孔钢构桁梁及7孔钣梁连结而成,长约300.6公尺。国民政府时代1960年将虎尾铁桥延长至437公尺。

结构造型

虎尾铁桥总共有21座桥墩,22处桥孔,各段桥身的桁架梁、I型钣梁造型都不一样,呈现出钢构桥梁的营建技术,以及当时铁桥混合拼接的建筑风格。本桥结构由钢筋混凝土高脚镂空桥墩、钢制桥梁,铁道设施以及板仔桥四大部份构成,桥梁上部依照结构造型,可以区分为空间桁架钢梁(第1桥孔—双华伦式桁架)、平面桁架钢梁(第2、第3桥孔—小马式桁架、普拉特桁架)、I型钢钣梁(第4~第10桥孔)与工字梁(第11~第22桥孔)等四大类型,依从河川地形变化不同之跨度需求而架设,形成不对称的阶梯形构造。桥桁或钣梁的制造者已知有英国Westwood Baillie & Co.(第2桥孔),与日本大阪“汽车制造株式会社”(第7桥孔,1913年制造)等厂商。

铁道设施部分则包含铁轨枕木以及固定用铁件。

历史

日本时代

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于1906年(明治39年)创立虎尾糖厂,并于1908年完成第一工场,为运输甘蔗原料进厂制糖,规划兴建铺设有轨距762公釐铁道之铁路桥梁跨越虎尾溪,桥梁型式推测为木造。

虎尾糖厂设立后,当地街市逐渐发展繁荣,人口增加。为了解决交通运输的问题,制糖会社与台湾总督府铁道部于1910年开始共同营运他里雾(斗南)与五间厝(虎尾)之间的客运铁路,在当时制糖工场大门北面四百公尺处设置货物挂(货物集散站)。为了让西部纵贯线(铁轨轨距1067公釐)的列车能从斗南进入虎尾,于是在原来762公釐轨距的铁轨旁另外铺设铁轨,因此形成了同时铺有三条铁轨与两种轨距的铁桥。

1931年,制糖会社于原桥下游侧重建虎尾铁桥,新桥共计9个钢筋混凝土桥墩、10个桥孔(前3孔为下承式桁梁、后7孔为下承式I型钢钣梁),长约300.6公尺,其中前3个桥孔的钢桁梁系向铁道部购入原清代基隆新竹段铁路废弃的铁桥来架设[1]。因此跨度及高度不一。

1942年,铁桥曾于风灾中受损,后加以修复。

国民政府时代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台湾,虎尾铁桥交由台糖管理。

1953年虎尾镇籍云林县议员王玄正向县政府提案于铁桥边搭建人行便道。县政府与虎尾镇公所共同筹得资金约新台币23万元,隔年(1954年)在铁桥右侧搭建木板桥一座,解决了行人与火车共用铁桥的危险,并且成为了当时虎尾溪两岸的交通要道,以及虎尾镇市区与蕃薯、竹围仔的交通枢纽。

1959年发生八七水灾,河堤南岸溃堤,铁桥亦遭到冲毁。有鉴于这次水灾造成当地重大损失,农复会水利局虎尾糖厂共同策划整治方案,并决议拓宽虎尾溪溪面,并延长铁桥,以降低溪面水位、巩固两岸,另外还加强护堤以避免冲蚀。随后由糖厂出资铁桥南岸桥段延长工程,并由糖厂之铁道课负责施工事宜。

1960年6月,铁桥延长工程竣工,铁桥比原先延长了约185公尺,并因此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

1982年,兴建兴南大桥,铁桥旁的木板便桥之功能被逐渐取代。之后长期闲置,未被良好维护。

1997年,地方艺文人士于举办虎尾全国文艺季时争取修复,云林县政府终于承诺编列预算修复便桥。于1998年6月24日,举行虎尾铁桥木板桥整建工程动工仪式。1999年整修完成,并命名为蕃薯庄木板便桥。

2001年,台糖虎尾总厂决定将管理权移交予云林县政府,并在11月10日于虎尾铁桥举行交接仪式。随后,相关单位将虎尾铁桥两岸规划为“亲水公园”,结合附近的虎尾糖厂同心公园,以提供民众一处观光休闲的理想场所。

2012年,苏拉台风来袭,约有五十公尺桥面遭到大水冲毁[2]。2015年9月9日虎尾铁桥修复[3]

周遭景点

参考文献

  1. 许乃懿:《台湾糖铁揽胜》,台北县:人人,2003年12月10日,页67。
  2. 蔡维斌. 百年古迹虎尾铁桥冲断 铁道迷伤心. 联合报. 2012-08-04. 
  3. 记者姜宜菁/虎尾报导. 重寻百年回忆 虎尾铁桥回来了.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5-09-10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