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蛋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蛋塔(蛋挞)
图片来自爱料理

蛋塔[1],(普通话标准读音为dàntà,但口语中几乎都读作dàntǎ) |zh-hant=蛋挞 |zh-hk=蛋挞 |zh-tw=蛋塔 |equiv-mo=hk |start=(英语:egg tart), |as=称 |end=, }}是一种以蛋浆做成馅料的西式馅饼

简介

蛋塔(蛋挞) 为“tart”之粤语音译,指馅料外露之馅饼,而馅料为饼皮密封之西式馅饼则为pie(派)。 蛋挞的做法是把饼皮放进小圆盆状的饼模中,倒入由砂糖鲜奶鸡蛋混合而成之蛋浆,然后放入烤炉;烤出成品外层为松脆之挞皮,内层则为香甜的黄色凝固蛋浆。

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在中世纪时,英国人已利用奶品及不同香料,制作类似蛋挞的食品。1399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会便有食用蛋挞的记载[2]

1920年代的广州,各大百货公司竞争激烈,百货公司的厨师每周都会以“星期美点”作招徕,蛋挞开始在中国出现。1927年,真光酒楼率先推出蛋挞,大受欢迎,引来其他酒楼茶室效彷,[3][4]其后蛋挞从广州传入香港

香港

蛋塔(蛋挞)为香港地道代表食物之一,香港蛋挞分为酥皮,牛油皮两款。1940年代,香港高级西餐厅引入蛋挞[5],1950年代开始出现于茶餐厅。初时茶餐厅的蛋挞都比较大,一个蛋挞便可以成为一份下午茶餐。[6]1990年代起,兼营包饼之茶餐厅逐渐减少,只有旧式茶餐厅方有自家烤制的蛋挞,大部份茶餐厅面包工场订购蛋挞。大部分面包店都会供应蛋挞。另一方面,香港不少酒楼的点心中也包括蛋挞仔(小型蛋挞)。香港多间蛋挞店驰名中外,外国人到香港必定尝尝香港蛋挞。蛋挞随著香港政府确认,于2014年6月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第5.33项。

台湾

台湾传统面包早期由华洋杂处的香港传入,蛋塔(蛋挞)亦同样传入台湾,成为台湾传统面包店的产品。而澳门玛嘉烈饼店葡式蛋挞则在1990年代为台湾掀起一股蛋挞热潮,此后模仿该饼店的葡式蛋挞店纷纷出现,一般面包店也贩卖葡式蛋挞。但是台湾的葡式蛋挞热潮在千禧年开始衰退,只剩肯德基持续在贩卖葡式蛋挞,而一般面包店则不再制作葡式蛋挞,但一般蛋挞仍是长期产品。在台湾出现新词“蛋塔效应”,意思为:“经由病毒式行销,使得人人认为可以轻易学习某个产业技术,但实际上却没有考虑到实际需求,造成产业在短时间内出现繁荣,但却很快衰退”。别称“葡式蛋塔效应”。[7]

种类

香港的蛋塔(蛋挞)以挞皮分类,主要分为牛油蛋塔(蛋挞)酥皮蛋塔(蛋挞)两种:

  • 牛油蛋塔(蛋挞)
    挞皮比较光滑和完整,好像一块盆状的饼干,有牛油香味,类似西点常用之馅批底皮(pie crust),口感像曲奇饼,所以又有曲奇皮之称。
  • 酥皮蛋塔(蛋挞)
    挞皮的为酥皮,近似西点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有近百层折皮。[4]猪油制作,口感较牛油酥皮粗糙。因挞皮较厚,故酥皮蛋挞的馅料量较牛油蛋挞为少。

除以砂糖鸡蛋为蛋浆的主流蛋挞外,亦有在蛋浆内混入其他材料的变种蛋挞,如鲜奶挞、姜汁蛋挞、蛋白蛋挞、巧克力蛋挞及燕窝蛋挞等等。

参见

参考资料

  1. 蛋塔(蛋挞):气炸锅食谱,痞客邦,2019-4-10
  2. (英文)Icon nominations > Egg custard tart. Icons — a portrait of England.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1].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6). 
  3. 吴, 昊. 香港万花筒. 喜阅文化. 2000-01: 184. ISBN 9789621780300. 
  4. 4.0 4.1 谭, 荧荧. 香港著名的美食──蛋挞 (PDF) (Thesis). 我爱香港历史网. 2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年5月2日). 
  5. {{|last=赵|first=来发|title=乜嘢食经:十年有味|date=2007年6月24日|newspaper=明报副刊}}
  6. 邵阳天闰(口述). 蛋挞的故事. 香港: 泰昌饼家. 2006: 30. 
  7. 植物工厂一窝蜂 小心蛋塔效应 - 中时电子报. Chinatimes.com. 2013-06-18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18日).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