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蜡梅山禽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蜡梅山禽图
圖片來自國立故宮博物院

蜡梅山禽图》是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所做的一副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台湾國立故宮博物院

画中有蜡梅一枝,自右下方向左上方挺生,枝细瘦,却用双线勾成,并略加晕染,勾出结节。蜡梅花用勾线填色法画成,疏朗地缀于枝头。一对白头翁安逸地栖于枝上,形态各异,用笔精炼准确,形象生动。

画幅左下方,赵佶用瘦金体题诗一首:

中国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认为此画是“院人代笔”。[1]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其社会经济形态的繁荣推动了绘画创作的发展,尤其是现实主义的写实绘画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宋代绘画是用极端的写实主义倾向来表达这种科学的探寻精神的,这一时期的画家可说是最为忠实的自然观察者。作者赵佶就是宋代绘画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和潮流推动者之一。而他的花鸟画历来被公认为成就最高,作品也最多。风格多样,既有精巧入微、秀丽华美的细笔重彩,也有质朴豪放、野逸天趣的墨花墨禽。《腊梅山禽图》即是其花鸟画传世代表作品之一。[2]

賞析

宋徽宗〈蠟梅山禽〉不僅具備北宋初以來,對自然觀察入微、精密描繪物象的花鳥寫生傳統,同時也呈現出一種典雅,充滿詩意的新繪畫風格,這是徽宗實踐他所提倡的繪畫美學的成果。此幅畫也是現存一件最早結合「三藝」的例子,通過建立三種藝術之間的連繫,徽宗展現了個人精煉的文學素養和貴族的藝術氣質。

特徵說明

此幅的構圖,由梅樹主幹向左彎曲呈現優雅的圓弧形,切割畫面的空間,其餘枝條向上垂直伸展,形成一股上揚的力量。畫面中央,兩隻白頭翁棲止的梅枝末稍指向左下,引導觀者視線回到畫幅左下的題詩,取得巧妙的平衡。此種利用S形曲線構圖,製造畫面動態及平衡的方式,與崔白雙喜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文獻記載中,徽宗畫學崔白的說法,在此得到印證。

畫家的用筆,依被描繪物象的形狀與質感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變化。筆法勁利、斷續帶有頓挫的線條,是用來表現梅枝屈曲粗糙的表面;筆法簡潔、粗細均勻的線條,則適用於描寫光滑、柔軟的花瓣和葉片。筆法應物而生,對造型和特性掌握精確,這正是徽宗強調繪畫必須得物象之理的一貫主張。

本幅畫的重點,在於表現「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的詩意。象徵人間堅貞愛情的白頭翁棲息於梅枝上,設色極為淡雅,在空白背景的襯托下,顯得優雅靜逸;枝頭的梅花有半開、全開,或是含苞待放,表現白梅在寒冬綻開的不同階段,黃蜂飛繞其間,則是靜中取動,在安逸的氣氛中增添了幾分生氣。

徽宗的題詩在畫面左下角,以他著名的「瘦金書」書寫。在行筆間可見游絲牽連,捺筆長鋒飄逸如蘭葉,豎畫或橫畫末端有提筆重按的迴鋒,挑筆則為勁利的出鋒,整體塑造一種雄健而敏銳的個性。「瘦金書」與秀雅的繪畫和精煉的詩文「三藝」的結合,展現徽宗作為一位藝術家皇帝的神采與高貴氣質。 [3]

參考文獻

  1. 吴企明. 传世名画题诗品赏. 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2045644. 
  2. 腊梅山禽图,百度百科
  3. 蠟梅山禽,國立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