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蟾胡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蟾胡鲶胡鲶(学名:Clarias batrachus),台湾俗称土虱土杀泰国土虱塘虱鱼[1],是辐鳍鱼纲(Actinopteri)鲶形目(Siluriformes)塘虱鱼科(Clariidae)的其中一鱼类。

分布

蟾胡鲶原产亚洲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及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岛。并引入美国日本欧洲等地,但已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问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特征

蟾胡鲶 Froschwels - Clarias batrachus

蟾胡鲶体修长。体色为灰色或浅灰色,体侧带有斑点。[2]腹鳍小,胸鳍上带有毒棘,尤其是雄鱼鱼体上的毒棘很坚硬。背鳍软条60至76枚;臀鳍软条47至58枚。体长可达47公分。

蟾胡鲶头部扁平且宽,身体往尾部逐渐变细,就像是细长的蝌蚪的形状。虽然开口不大,但嘴宽阔。具有厚肉质的唇,上唇又比下唇厚。蟾胡鲶的眼睛非常小,其背鳍及臀鳍的基部延长,末端接近尾鳍,但不与尾鳍相连,而胸鳍的前端各具有一个类似硬棘的坚硬构造。蟾胡鲶正是利用这个坚硬的胸棘,再配合身体左右的摆动,而使得它们得以在陆地上进行虽然看似笨拙但有效的移动。蟾胡鲶不具有脂鳍,能轻易地与北美的鲶鱼区分(Robins)。雄鱼的生殖突长且尖,而雌鱼则粗厚、短且钝[3]

栖所生态

蟾胡鲶栖息于沼泽,河流、池塘,沟渠,稻田与河水泛滥区污浊又泥泞的水域。常群集于岸边暗处或洞穴中,能长期间离开水域并靠著辅助器官呼吸在陆地上移动至其他水域,迁移能力强。为夜行的底层活动鱼类,属杂食性,不仅捕食小鱼、虾,也摄食腐败的动植物碎屑。常以昆虫蚯蚓贝类水生植物、腐肉等为食物。雄鱼会筑巢与护幼之行为[4]

经济利用

在当地为重要的食用鱼。

食用

在泰国,这种鱼又称ปลาดุกด้าน,是一种常见的廉价食用鱼,可用各种方法料理,常见的有烧烤和油炸。

在印度卡纳塔克邦沿海以卡拉纳语称之为ಮುಗುಡು,也被当作是一种美味。

病原研究

从患“吊头病”胡子鲇( Clarias fuocus) 的肝、肠和腹水分离出病原菌,用浸泡法和投喂法进行感染试验,两种方法的死亡率都在80%以上。通过细菌学和应用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系统( VITEK-120) 鉴定,结果表明,鲁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 是胡子鲇“吊头病”的病原菌。用25种抗生素进行敏感试验表明,鲁氏不动杆菌对其中大部分药物敏感,如普乐健、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但对四环素、红霉素、苯唑青霉素、头孢他定不敏感。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注释

  1. 蟾胡鲶Clarias batrachus土杀、泰国土虱、塘虱鱼蟾胡鲶 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 联合目录
  2. Robins, Robert H.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chthyology Department: Walking Catfish. Florida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Ichthyology Department. [2008-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3. Clarias batrachus (鱼类) 蟾胡鲶,中央研究院
  4. 蟾胡鲶Clarias batrachus,台湾鱼类资料库

延伸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