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楨論文集
內容簡介
論文集選編了談家楨從1932—1985年在國內外發表的遺傳學論文及綜述論著,共51篇,其中外文部分33篇,中文部分18篇。就研究專題主要分成4大類:第1類,是以亞洲異色瓢蟲為實驗材料,進行了經典性群體遺傳學研究。提出了嵌鑲顯性理論。證明了不同色斑類型可以自由交配,從而構成異色瓢蟲的孟德爾式群體。同時,也表明了地理隔離和生態條件是影響群體組成的因素。第2類,是以果蠅為試驗材料,進行了果蠅不同種的染色體遺傳結構及遺傳圖研究。創造性地應用唾腺巨大染色體技術,分析了果蠅種內和種間遺傳物質的結構及其變異,發現了果蠅種間的性隔離機制是由多基因突變積累形成。第3類,是以獼猴為研究材料,介紹了輻射細胞遺傳學的研究。對於人類輻射遺傳學上的一系列理論問題、輻射損傷及和平利用原子能等方面,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究了環境化合物的毒理測試和環境誘變劑的工作。第4類,「爭鳴」性文章。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本着「百家爭鳴」的方針,介紹了摩爾根遺傳學說的發展、現狀及其科學性,大大有利於遺傳學研究的開展。
作者簡介
談家楨(1909— ),中國遺傳學家。1936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遺傳學家摩爾根指導下獲哲學博士學位。1937年任浙江大學教授,1952年任復旦大學生物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任復旦大學校長顧問,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兼遺傳研究所所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長等職。在國際上,曾任第8屆國際遺傳學會常務理事,第15屆國際遺傳學會副會長等職。近年來,被授予高級研究員、榮譽科學博士及國家科學院院士等榮譽稱號,聯合國命名他為聯合國科學技術開發中心和國際未開發植物利用委員會委員等職。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大多數著作反映實際情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有不正確的、非科學的;但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對所收著作,從其特徵、版本、作者生平、規模、主要內容、學術或藝術價值、社會作用等方面作出了簡要的詮釋。
視頻
談家楨論文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 ↑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