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象形拳是一种模拟各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表现人物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结合武术动作模仿动物或人的某种动作特征为主。

目录

拳法简介

主要有猴拳、鹰爪拳[1]、蛇拳、螳螂拳、醉拳、鸭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鲁智深醉跌、武松脱铐等。象形拳分象形和取意两种,象形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取意则以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

拳法起源

武术中的象形拳起源甚早,说是拳法鼻祖也并不为过,相传尚古之时已有“三人操牛尾以舞”为戏,汉魏时又有“五禽之戏”,少林象形拳是从传统承袭而来还是禅门独创,如今已无从考据,但其属少林武功中最早并至今占有重要地位的拳法却绝无疑义。

它从一个方面体现了禅宗吸收老庄哲学的道法自然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佛教万物一源,生灵同性的观点,这也是少林象形拳能够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根本原因。

象形拳,顾名思义,象外物之形而创立的拳法。世间万物大者如雄狮、猛,小者如蝼蚁、螳螂,各自具有特殊的生存本领,人虽为万物灵长,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禅家便从嵩山特有的自然环境中,独得万物之灵性,以鸟兽虫鱼之类所长,丰富和完善人自身的生存本领,创造了高境界的少林象形拳。

代表拳法

少林象形拳

与其它象形拳所不同的是,少林象形拳各路拳法深得象物之奥妙,能攻能守,变化多端。猴拳以灵巧而以守为攻,鹤拳以轻盈而来而去自如,龙拳以气势先发制人,蛇拳以机敏而攻其要害,虎拳威武咄咄逼人,豹拳凶猛锐不可挡,另如鹰拳、鸡拳、狗拳、螳螂拳等等,均以形神兼备,维妙维肖而称著于世。

少林象形拳最讲究的就是要出神入化,所谓出神,即要达到禅思时的无我境界,象龙为,象鹤为鹤,于一攻一守中深刻体验所象之物的生存欲望,唯此才能攻则必胜,守则难克。

所谓入化,即讲究外在形似,以形似而求神似,状蛇如,状犬如犬,于一招一式中汲取万物所长以增强自身面对恶劣境遇的适应能力,正是这出神入化的特殊要求,才使少林象形拳得到了武林同道们“非禅家不能达此境界”的赞叹。

鹤拳

鹤拳是南拳的一种。多流传干永春、福州、福清、长乐、莆田、连江,宁德一带,并经过华侨传到港澳和东南亚。正宗的白鹤拳,相传由永春方氏七娘所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流传至今已演变为宗鹤(即宿鹤)、 鸣鹤、飞鹤、食鹤(即朝鹤,又名痹鹤)等四种不同的拳种。

宗、鸣、飞、食四种鹤拳既然同出一源,它们在技法和训练要求方面就必然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它们都讲三战为基本;都讲气沉丹田,练丹田功,以气补劲。技击时都要求内外合一,借助明暗二劲[2]。在身法上都要求头顶、项稳、拔等、松肩、松腰、松胯、提裆吊肚。手法都要求五行变化,讲相生相克。步法都要求稳固,五点金落地,落地生根,等等。

但是,它们作为不同的拳种,一又各有其特点和独到之处:宗鹤注重用“宗劲”,刚柔相济;鸣鹤以声催力,激烈勇猛;飞鹤舒展大方,动作形象;食鹤轻巧快捷,灵活多变。

宗、鸣、飞、食四种鹤拳,因各自特点的不同,对身法、步法、手法等方面也都有一些各不相同的要求。

视频

象形拳 相关视频

传统武术新编——象形拳
象形拳独步天下,看漂亮女子螳螂拳势如破竹,灵魂飘逸!

参考文献

  1. 鹰爪拳,搜狐,2017-07-06
  2. 中国功夫之白鹤拳介绍,中国武术文化网,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