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大屠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贝鲁特大屠杀 |
本名 贝鲁特大屠杀 外文名 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 发生地点 1982年9月16日至9月18日 凶 手 以色列 |
贝鲁特大屠杀:(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是一场发生于1982年9月16日至9月18日的一场大屠杀,发生地点是贝鲁特的萨布拉街区和邻近的夏蒂拉难民营,凶手是黎巴嫩的基督教民兵组织。遇难人数大约在762人至3500人之间,绝大部分是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 [1]
事件背景
在1975年至1990年的黎巴嫩内战中,互相敌对的武装组织与黎巴嫩的邻国结盟并相互为敌。这些武装组织的内斗和屠杀导致数千人遇害。例如:1976年1月,在以穆斯林为主的贫民区卡朗迪纳,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组织针对库尔德人、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进行大屠杀。作为报复,1976年1月巴解组织在达穆区针对基督教马龙派进行大屠杀,遇难者中包括黎巴嫩力量情报机构主管埃里·荷拜卡的家人和未婚妻。1976年8月,在Tel al-Zaatar,黎巴嫩长枪党针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管理下的难民营内的难民进行大屠杀。在黎巴嫩内战中有15万平民死于大屠杀。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向北推进,包围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对贝鲁特长期围困之后,在8月21日美国主导的各方停火协定使得战斗暂时告一段落,这使得城内的黎巴嫩难民能够在西方国家的监督下安全撤离,并且巴勒斯坦难民及难民营内的居民的安全得以保证。
1982年8月23日,黎巴嫩基督教民兵领导人巴希尔·杰马耶勒被选举为黎巴嫩总统。以色列依靠杰马耶勒及其武装作为制衡巴解组织的力量,因此以色列和黎巴嫩马龙派团体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1982年9月14日下午4点10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次重要的会议正在长枪党总部大楼内举行。突然,“轰”地一声巨响,一颗预先放置的200公斤重的炸弹爆炸了。顿时,会议室内烟雾弥漫,血肉横飞,会议的主持人倒在血泊之中——年轻的黎巴嫩当选总统巴希尔·杰马耶勒被炸死了。在9月15日6:00后不久,以色列国防军进入了贝鲁特。
屠杀准备
在9月14日至15日夜间,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埃坦飞抵贝鲁特。到达贝鲁特后他直奔黎巴嫩长枪党总部,要求长枪党领导层下达总动员令以准备参与即将到来的以色列国防军对贝鲁特西部的进攻。他还命令他们在所有他们控制的地方实行宵禁并委派一名联络官常驻以色列国防军前方指挥所。他告诉长枪党的领导们以色列国防军不会进入难民营,但长枪党必须进驻进去。长枪党的领导告诉埃坦总动员令需要他们花24小时来安排。
在9月15日,同样已经抵达贝鲁特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在前线指挥部与埃坦汇合。以色列的前线准备设在一栋距离夏蒂拉难民营西南200米远的5层建筑物内。与会的高级军官还有沙龙的助手艾维·杜达伊、以色列军事情报局主管约书亚·萨盖、辛贝特领导人亚伯拉罕·沙洛姆、以色列国防军副总参谋长摩西·利维将军及其他高级军官。这些军官一致认定黎巴嫩长枪党必须进入难民营。
在领导人杰马耶勒遇刺身亡之后,黎巴嫩长枪党一直在寻求报复的机会。在9月15日,萨布拉和夏蒂拉已经被以色列军队包围。以色列军队在难民营的出入口设置检查站,还将一些多层建筑用作为观察哨。在这些被以色列利用的建筑物中,根据时代周刊的报道,7层高的科威特大使馆可以对萨布拉和夏蒂拉进行“畅通无阻且一览无余”的观察。数小时后,以色列的坦克开始炮击萨布拉和夏蒂拉地区。
次日早上,第六份关于进攻贝鲁特西部的命令被下达。这份命令强调:“不要进入巴勒斯坦难民营,难民营内的搜寻和清除工作将由黎巴嫩长枪党和黎巴嫩军队来完成。”
屠杀过程
一小时后,1500名民兵集结在贝鲁特国际机场,这座机场随后被以色列国防军占领。 在荷拜卡的指挥下,他们乘坐以色列军队的吉普车在以色列军队的引导下前往萨布拉和夏蒂拉。这伙武装分子大部分为黎巴嫩长枪党成员,还有部分是哈达德的手下。根据沙龙和荷拜卡的保镖Ariel Sharonand的说法,长枪党收到了关于不要伤害平民的“严格且明确”的警告。
第一批150名长枪党成员在下午18:00进入萨布拉和夏蒂拉。不时有巴勒斯坦人被要求排成一排然后被处决。在当天夜里,以色列国防军向当地上空发射照明弹。根据一名荷兰籍护士的说法,难民营中亮的“如同是在举行足球比赛的体育场”。
在晚上11:00,一份报道被送达位于贝鲁特东部的以色列军队指挥部,报告中写到有300人被杀,其中包括平民。这份报告后来还被送往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军队指挥部门,在那里超过20名以色列高级军官阅读过这份报告。
在当天下午,埃坦与长枪党成员举行了会谈。次日早上,以色列军队包围了萨布拉和夏蒂拉,考虑到一些关于大屠杀的报告,要求长枪党停止他们的行动。
9月17日,萨布拉和夏蒂拉仍被严密封锁,一些独立观察人士设法进入了难民营。他们看到长枪党在清除行动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夏蒂拉将尸体从被摧毁的建筑中移出。很多被发现的尸体损毁严重。许多男孩遭到了阉割,一些人的头皮被剥了下来。有些尸体上被刻上了十字架。
遇难者人数
在大屠杀发生前,据报道亚西尔·阿拉法特曾要求多国部队返回贝鲁特以保护平民。这些部队之前刚刚监督了阿拉法特及其巴解组织武装分子撤离贝鲁特。意大利对以色列新的举动表示严重关注,但并没有采取措施将部队调回贝鲁特。
根据BBC的报道,“至少有800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历史学家罗伯特·菲斯克在文章中写到“在持续三天的强奸、战斗和残酷处决后,民兵组织留下了1700名死者在难民营。”
巴勒斯坦红新月会认为遇难人数超过3000人。
后续发展
1982年12月16日,联合国代表大会谴责了这一屠杀事件并将其定性为种族清洗。 在对相关谴责声明进行的投票中,123个国家投了赞成票,没有国家投反对票。22个国家投弃权票,12个国家未投票。
以色列贝鲁特难民营屠杀事件委员会认定沙龙需对这起大屠杀负有个人责任。
起初沙龙拒绝辞职,并且贝京总理拒绝开除他。只有当和平主义活动人士Emil Grunzweig在非政府组织“Peace Now”的集会中遭遇右翼分子的手榴弹袭击身亡(袭击还造成了另外10人受伤)之后,以色列政府才妥协:沙龙将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但仍保留以色列内阁中不管部部长的职位。尽管在委员会报告中由对其不利的结论,之后沙龙还是成为了以色列总理。
该委员会还建议解除以色列军事情报局主管约书亚·萨盖的职务,',并促使阿莫斯·雅隆被保留使用至少三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