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责任心 | |
---|---|
责任心,是具有责任感的心态,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 具有责任心的员工,会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当成是自己的目标。
详细释义
含义:具有责任感的心态
责任心是指对事情能敢于负责、勇于主动负责的态度。 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结婚后不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不检点、我行我素,把对方的感情和自己应尽的责任弃置脑后,最终导致家庭破裂。这就是对家庭缺乏责任心的突出表现。[1]
责任心
自尊与自强
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才有责任心。责任心的缺失来自自尊的缺失,很难想像一个被长期漠视的人有很强的责任心,所以教育首先是让人有自尊。这样才能培养出人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成功的基石。
干劲
所以,有"位卑不敢忘忧国"的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上"的詹天佑。有责任心,是面对失败,坚强屹立,不畏挫折的意志。有责任心的人,敢于披荆斩棘,风雨无阻,勇于直面困难,从零开始。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千古传承;詹天佑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铁路;鲁迅才会写出那一篇篇犀利的文章;中国女排才会获得"五连冠"。责任心是发愤图强的基础,没有责任心,发愤图强也只会是海市蜃楼。[2] 精神
没有责任哪来大唐的"贞观之治";没有责任,哪来卧薪尝胆的成功;没有责任,哪来马克思《资本论》的光耀后世;没有责任,哪来用21年心血换来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没有责任,哪来繁荣富强的今天……
经典作品
陈广胜:《责任心》(《改变,从心做起》)
二战时期,英国受训的特工得到指令:假如被俘,必须保持48小时的沉默,以便同伴有时间逃脱。这48小时是底线约定,沉默正是对同伴的责任。
责任,即分内应做之事。分内的边界究竟有多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尺度,有的基于法律规定,有的依据市场契约,有的出乎道德良心。责任心越强,人们会把更多的义务揽在身上,肩上挑起的担子也将格外沉重。
此类担子是无形的,但任何人都无一例外拥有。它也许是天然的义务,就像父母有责任养育儿女,儿女有责任赡养父母;它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托付,如春秋年间赵氏托孤,程婴、公孙杵臼为保忠良一线血脉,作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它也许是职业岗位的规矩,好比在航海界,船长理应最后一个弃船。可以说,人们在世上有多少个角色,便有相应的多少种责任。
不仅如此,责任还体现为社会使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荡起无数人位卑不忘忧国的情怀。尤其是鲁迅先生所指"中国的脊梁",那些埋头苦干、拚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之所以"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说千道万,只因一颗舍我其谁、勇砥中流的责任心。
在现代社会,公民责任具有最广泛的存在性。每个人都依法享有公民权利,每一项权利都对应着公民责任。如果说天下没有免费的酒宴,自然也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不过,正因人人皆有,公民责任反容易缺位。如此引发的严重后果,被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写成了一首短诗: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诗被刻在美国波士顿的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从起初到最后,"我"都没有说话。也许对被追杀者,"我"曾带有几分同情,但仍然充当了一个无声的旁观者,可这样的沉默却是不负责任。于是,等到"再也没有人站起来"的时候,"我"同样也成了沉默的牺牲品。
20世纪上半叶的情形,是否会在21世纪的今天复制?
不容回避,当今社会无论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还是学术造假、司法不公等问题上,都暴露出比较普遍的责任缺失。究其原因,则与"搭便车"心理相关--反正不缺我一个。但是,假如大家面对责任都后退半步,不去履行基本的职业操守,甚至打心底不尊重法律规定,那谁还会"不合时宜"地尽责?
可以想见,当责任缺失突破了某个阀值,整个社会就容易陷入无序状态。逃避自己的公民责任,往往成为人们的习惯,成为明哲保身的共同选择。当然,这不可能带来"胜利大逃亡",它最终导致人人都是受害者的大结局。
世上没有不可或缺的人,但只要生而为人,就有了不可推卸的责任。援引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名言,"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何时做?"在责任面前是否迈前一步,不取决于能力,而在于那一点品质。只有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全社会才有一环扣一环的责任链条,不致于沦为道德海洋里的"泰坦尼克"。
责任其实出自人的良知,它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就像上班面对客户微笑,生产讲求真材实料,出行不随地丢一堆垃圾,执法能依照心中的公平正义……这些看似普通,却都印着"责任"两个大字。责任无小事,担责是本事。当越来越多人对一言一行负责,将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整个社会就多了互信,人们也将生活得更加省心。
责任无疑是负担,但正如梁启超所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任何人在世上都不可能孤立生存,相互依靠必然要求相互负责。难以想像,现实中存在一个毫无责任、义务的人,要么说明他没有存在的必要。人生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承担的责任。了无牵挂、无责可担是极大的悲哀,而能够杠起别人的期望则是一种快乐。即使最懒惰的人,也想证明自己有用,而担责就是他在社会的用场。
责任心从根本上是面向自己的。假如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怎么可能对别人负责?自我担当是对其他人担当的前提,也是对社会担当的基石。一切的负责,首先源于对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行为负责。因此,唤醒对自我的责任,也会随之激活对社会的责任心,从而更可感知自己存在的重要,通过极大地发掘体内潜能,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充分体现生命的意义。
其它相关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培养良好的道德,是从尊敬老师开始的,是从那很小很小的事开始的。我给大家讲个关于渍纸的故事。 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
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
"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大家说,这张废纸重要不重要?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 "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
责任心首先是对自己的负责
即一个人要懂得尊重自己的感情,尊重自己的理想,珍惜自己的宝贵年华和生命的活力,从自己的理想出发来安排现实生活。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无论你做什么事,都是为自己。如果一个人什么也没有做好,没有得到大家对你的认可,那么,他就是对你自己不负责任。最终,影响最大的还是你自己,绝对不会是别人。
责任心是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负责
一个人的责任心如何,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心,即使他有再大的能耐,也不一定能做出好的成绩来。有了责任心,才会认真地思考,勤奋地工作,细致踏实,实事求是;才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圆满解决问题;
才能主动处理好分内与分外的相关工作,从事业出发,以工作为重,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推卸责任;就一家企业来说,不论你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一般员工,还是大权在握的领导者,都应有责任心,凡事尽心尽力而为,以主人翁的身份和态度积极投身到企业建设中去,在企业发展中寻找自己的永恒。
责任心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
责任心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培养一
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
从小就严格要求孩子不能依赖父母,凡是自己能做的大大小小的事,如穿衣、吃饭、洗脸、洗手巾等等,都该自己去做。孩子只有从小就养成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良好习惯,才有可能逐步学会对家长、伙伴、老师和家庭、幼儿园等有关的人和事负责。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在孩子学习、自己吃饭、穿衣等等的同时,就该给他添置些小巧的扫帚、铲子、水壶、抹布等,好让他学习扫地、擦桌椅、浇花、喂小猫等家务事。家长洗脚时,要他去把拖鞋拿来;吃饭时,要他给爷爷奶奶添饭等。孩子在做这些事时,一定要向他讲清楚:爸妈对他的衣食住行等问题要负责,他也有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父母的教养态度的重要作用
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责任心。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也只能培养出惟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
要培养孩子有爱心
关心他人,善待他人,这是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的基础。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的时候,让孩子学会照顾父母。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
让孩子信守诺言
从小培养孩子说话算数的习惯,无论作出什么许诺,都要尽可能地实现,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一定要向孩子说明。告诫孩子不要轻许诺言,一旦许诺,就必须遵守。
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权利
孩子们第一次单独做事难免让人不满意,这是正常的。一杯好喝的饮料洒了,孩子只能少喝甚至不喝,这是他完全能够承担的,不需要重新给他一杯。收拾桌子时孩子打碎了碗,让他自己收拾掉,不过要小心,别划破手。我们只是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而绝不是全部包揽。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必须对自己做过的事承担责任。
给孩子战胜沮丧的信心
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均非常有限,他独立做事时常常心怀良好的愿望,当事情的结果与他预料的反差很大时,常常不能接受结局。他不知所措,叫喊,发脾气,这种脾气是冲着他自己发的。他的自信心开始动摇,感到非常沮丧,仅有的判断力也随之消失。此时,父母可以平静而温和地告诉他,你已经尽力了,你做得很棒,我相信你能够挺过来。此时,父母的平静足以唤起孩子战胜沮丧的信心。
忌用任何方式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要求自己做时,当独立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当做的结果令人满意时,父母都要热情地鼓励,适当地帮助,切忌埋怨、指责、讽刺、打骂孩子。
改变观念,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
有的父母只要求孩子把学习弄好就可以了,孩子什么都不做,父母也视为理所当然。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忙,上课很累。另外孩子也少,父母们认为家务事有父母做就算了。这种观念使孩子从小就没有对家庭负责任、尽义务的意识。
所以我们听到一些父母说老人病了,甚至爸爸妈妈病了,孩子也不关心,该做的也不做。如果要孩子去医院看病人,他会说"我去有什么用啊,我又不是大夫之类"的话,实际上人也应该有精神上、道义上的责任。这与你是不是医生,是不是懂得医学没有关系,它是一种感情,是种精神上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很多孩子都没有,有的孩子还说:"我学习很忙,我没有时间去"等等。他从小就没有建立起精神上的责任感、道义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很多父母只考虑到怎么样让孩子越来越好,而不能接纳孩子犯的错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犯很多错误,父母要准备孩子犯错误。孩子犯了错误,并不是孩子就要不得了。他如果能够把错误摆在面前,对父母来说,反而是个好孩子,所以父母应该要求孩子说实话,对自己所造成的负面的结果也要负责。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保持泰然自若的态度。
教育方式
孩子在分析问题时,只分析别人的原则,而不考虑自己的过错,这往往与成人的教育有很大关系。有的父母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从来都不认错,也没有习惯向孩子做检讨,这就会影响孩子。孩子会在父母身上学到这种推卸责任的习惯。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有不足之处时,把责任推给老师,如功课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好等。所以解决责任心的问题要从父母开始做起。
如果父母说错了话,冤枉了孩子,父母一定要和孩子说清楚,一定要从自己身上去检查、反思,不能每次都是孩子的错,别人的错。遇到问题时,父母还要教会孩子分析过失、对错,知道在一件事情中自己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父母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孩子才会照着去做。
树立好榜样
孩子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观察、模仿他人责任行为的一个学习过程。父母是孩子经常接触、观察、学习、模仿的对象。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深,父母的责任感会通过生活小事点点滴滴传递给学生。有位家长谈起这样一件事:"前些日子,我的老母亲患脑梗塞中风了。
在病重期间我和姐妹们日夜陪伴照料母亲,她大小便失禁时,我们不怕脏不怕臭,为她端屎端尿,这一切女儿文文都看在眼里。…前几天我患重感冒卧病在床,女儿放学回家一见忙问:'妈怎么了,不舒服吗?'不一会儿,她拿了药端着茶,像个小医生似的。我吃了药睡了一会儿,醒来一看女儿站在我的床边轻声问:'妈,你好点了吗?想吃饭吗?'我说:'饭都没人做,吃什么?'她说:'你起来尝尝女儿为你做的饭吧!'
这顿并不可口的饭菜却使我永远难忘。我问:'文文,你今天什么这样能干?'她回答说:'您照顾外婆的时候为啥不怕累、不怕脏呢?'我说:'这是我们做晚辈的义务。'她说:'对啊,我也应该这样的。'" 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和与社会的接触中吸取有价值的,宝贵的营养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责任感是有价值取向的。孩子在接受价值观念时,首先是看教育者一一父母自身的言行是否符合这些价值观。父母应该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浇灌孩子的责任心。
正确认识自我
责任感是有价值取向的。它是与人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崇高的人生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研究表明,初三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尚处于"初步认识实质,能上升到基本要求上加以认识"的水平;而高一开始,达到"理解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的实质,能提高到从社会道德风尚上加以分析"的水平的人数不断增加。
虽然道德思维高度深度和速度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到高一上学期80%的人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己趋向基本定型。由此看来,高中低年级正是提高孩子道德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及时洞察孩子的思想,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或偶遇的事件教育孩子,并以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价值观来影响孩子,提升他的认知水平。家长的教育要讲艺术性,教育要入情入理,切忌空洞的说教,更不应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
新范式
传统的责任心管理模式,是靠培养、教育和励志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模式为感性模式。但是在当前社会中,各种责任问题泛滥,责任心在问题和事故后,并没有让人们得到了启发和借鉴。
责任心概念需要新的认知。责任分为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涵盖了责任心的所有范畴,它们分别为:角色责任、能力责任、义务责任和原因责任。
当代责任管理为什么需要理性责任?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往往容易对待责任采用两个极端:一,过于感性,或者说过度运用价值理性来对责任心进行施教,由于缺乏理性引导,容易产生空洞和教条的负面效果;二,过度依赖规则制度,导致成员对责任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工具理性运用的过度。
理性责任矩阵通过对责任的约束和驱动的内因分析,划分出责任的管理两种模式:一,价值理性,二,工具理性。通过两种理性的有效结合,很好地解决传统责任心无法解决的问题。
新的责任范式帮助人们更加直观认识责任心的真正内在含义,相关内容可以查阅百度百科:理性责任,4R4P,角色责任等介绍。
培养二
1.职责工作明确
完善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为增强员工责任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在公司中制定并执行严明的规章制度、健全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定岗、定员、定职责。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但可以消灭员工的工"搭便车"的现象,让员工的劳动与他的收入成正比,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和对公司的满意度。
2.提高福利待遇
前面提到过,员工通过工作获得收入,这些收入首先用来满足他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即生存需要),所以福利待遇肯定是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如果公司的福利待遇水平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则员工就有保住这份工作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员工就会有服从公司制度的动机和行动,会认同公司的各种政策,包括对公司增强责任感政策的认同。
3.满足个人发展
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就会越来越明显。这时提高福利待遇的激励效果就会不很明显。公司应该根据公司的情况制定一些能够满足个人发展的政策,来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如果员工能在公司实现自我价值,则会更加关心公司的发展,因为这时公司的前途已经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感。
4.员工持股
推行员工持股是增强员工对公司责任感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只有让员工当老板,员工才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加有责任感。
前两种方式属于被动增强责任感的方式,后两种方式是员工主动增强责任感的方式。但不论怎样,让员工有向老板那样的责任心始终是不太现实的,除非让员工拥有与老板同等数额的股份。